高级检紡/a>

留言松/h2>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th>

2019 18?nbsp; ?

2019-03目录
2019, 18(3).
摘要:
森林文化
我国东南半壁优先实现森林化的战略构怜/a>
樊宝敎/a>
2019, 18(3): 1-6.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055
摘要:
立足基本国情和发展规律,采取有效举措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通过梳理和反思我国几千年的森林和生态环境变迁,使笔者更深刻地认知到,我国西北地区历史上气候干旱、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东南半壁森林和湿地资源的大规模减少。今后,在东南半壁大规模增加森林和湿地,是促进西北地区湿润化,进而林草化的根本途径。实现森林国家这一长远目标,东南半壁优先森林化是重要一步。为此提出在东南半壁优先实现森林化的构想,以及与粮食安全相协调的农林复合经营、木本粮油战略、银杏产业、森林城市和乡村等建设路径、/span>
林学家孙章鼎民国著述考论
倪根釐/a>
2019, 18(3): 7-13.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021
摘要:
民国时期林学家孙章鼎?899?976年)既在大学、研究所从事过林学教育与科研,也投身于林业机关从事林业管理与技术推广,特别是其参加川湘黔森林资源调查和负责洪江民林督导实验区,留下了丰富的研究论著。王锡忠撰写《孙章鼎》传记中“主要论文著作目录”载有其民国著述共有16篇(部)。利用新发现的《孙章鼎林业论著》等手稿和检索民国报刊,考订其民国论著达29篇(部),同时订正过去书目之错误,并对其论著进行简要评介,彰显其学术贡献、/span>
对凌抚元两本林业史学著作的介绌/a>
王希羣/a>
2019, 18(3): 14-18.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8063
摘要:
民国二十一年(1932)刊印的《中国古代林政史》和民国三十四年?945)的《中国造林运动之过去现在与将来》是凌抚元(凌大燮)论述中国古代林政史和造林史的两本专著。这两本专著是中国林业史中有关林政史、造林史的开篇之作和研究中国早期林业史的重要史料。《中国古代林政史》最早刊?932年《平等》杂志第11?2卷,后收入《凌抚元论文集》,全文10节,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从原始时代到清代中国的林政发展;《中国造林运动之过去现在与将来?945??日由华北造林会刊印,之后公开刊于《文化年刊?945年第2期,全文6章,其中记载了日本侵华期间华北地区的造林史料,对研究这一段历史有重要价值、/span>
物物相关,民生为?/a>
张颖
2019, 18(3): 19-24. doi:10.13931/j.cnki.bjfuss.2018227
摘要:
翟中齐先生是林业经济管理界的前辈,他在林业区划和森林生态经济等领域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是他求真务实,勤奋好学,强调区域性林产工业结构与布局、林业多种经营与综合发展、森林资源的合理布局与区划等理论,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翟中齐先生的学术品质、学术贡献和学术思想等方面,系统总结了他的学术思想,以勉励后人,传承学习,并从他的学术经历和思想中体会他谦虚谨慎、追求真理的品质,也为学术的传承和学科的发展贡献力量、/span>
1908年美国总统国情咨文关于中国森林内容的信息来源及其传?/a>
刘亮
2019, 18(3): 25-36. doi:10.13931/j.cnki.bjfuss.2018189
摘要:
1908?2?日,时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其任内最后一次国情咨文演讲中,利用中国北方地区森林破坏、土壤侵蚀的多幅照片,论述保护森林的重要意义。希望美国吸取中国毁林的教训,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保护森林。该演讲及其所用图文迅速在中外学者中传播,成为近代中美林学交流中重要的一页。那么,该演讲中关于中国北方地区森林情形的图片来自什么渠道?又为什么迅速得到学者的广泛传播?传播的路径如何?通过对大量英文原始文献的分析及研究,对这一传播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梳理、/span>
唐代生态保护法令及其实践研穵/a>
周景勆/a>, 商江
2019, 18(3): 37-41. doi:10.13931/j.cnki.bjfuss.2019045
摘要:
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很多命题,可以从传统社会文化中追根溯源。唐代是传统社会的繁荣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生态环境演变的重要阶段。为了充实民生、巩固统治,唐代帝王及政府颁布诏书及法律以保护水土、动物、植被等自然资源,这些法令在实践中得以落实。从这些生态保护法令出发,探讨其制定及实施情况,总结特点,寻求借鉴、/span>
中国古代林木主伐宜忌月份的考证与辨枏/a>
张德戏/a>
2019, 18(3): 42-52.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041
摘要:
中国古代对林木主伐宜忌月份有大量记载,为全面了解古人对林木主伐宜忌月份的认识及其依据,通过摘录古代文献中相关记述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分析确定宜忌月份的依据,对各个月份是否适合主伐加以辨析。研究认为:中国古代确定林木主伐宜忌月份的依据主要有顺应时气、防蛀、保证材性、阴阳调和、利于施工、保障再生等。不同的依据造成主伐宜忌月份的不同主张,多个月份都是宜忌兼有,使确定主伐月份这个问题呈现复杂化特点,反映了古人在林木采伐时思考的多样性与全面性。大体上古人认为阴历一月至三月禁止林木主伐,对四月至九月是否适宜主伐存在不同观点,在六月至七月可采伐竹材,在十至十二月较适宜采伐木材、/span>
论明清皇宫营建中的神木文匕/a>
任燕靑/a>, 阎景娞/a>
2019, 18(3): 53-57.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048
摘要:
明清时期,北京的皇宫建设推动了大规模的皇木采办活动的展开,其中也留下了一些神奇的故事。介绍神木的来历,并从山川崇拜和树木崇拜的角度,解析神木文化现象背后的文化传统,结合皇木采办的社会历史,论述神木崇拜的政治、文化意义。明清政府宣扬神木,体现了山林崇拜的文化传统,反映了对森林资源既利用又珍惜和感恩的文化心理,推动了故宫营建,起到尊皇威、崇帝德的功用,为后世留下庄重伟大的北京故宫建筑遗产、/span>
明清时期北京地区皇木厂初採/a>
孙雪, 李爽, 李莉
2019, 18(3): 58-62. doi:10.13931/j.cnki.bjfuss.2019083
摘要:
明清时期的“皇木采办”规模大且影响深远。皇木厂在“皇木采办”过程中是重要的中转站。在明清时期,分布在北京地区的皇木厂有通州和张家湾两处皇木厂、朝阳门外大木厂以及崇文门外神木厂。台基厂和山西大木厂也作为存储皇木之地,存储、周转皇家木材以备皇家调用。通过梳理明清时期北京地区的皇木来源、皇木厂分布、皇木厂管理、皇木去向等方面史料,分析皇木厂设置产生的影响及研究意义,认为皇木厂承载了宝贵的文化记忆。挖掘运河价值,展示运河魅力,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span>
浅议中国古代园篱文化
尹北盳/a>
2019, 18(3): 63-67.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062
摘要:
“园篱”是中国古代农宅、园圃、农田外围所建造的以绿篱为主要形式的分隔、围合景观要素,集合了建筑功能、景观功能及实用功能。“园篱”的取材、栽培管理、造景技法、实用功能在农学传世文献中有较为详尽的记载,农家学者与耕读士人在“园篱”中寄寓了亲近自然的逸趣、勤勉务实的美德及柔而不犯的气度。以农学传世文献和古典诗赋为基础,浅析“园篱”的制作技术和实用功能,阐述“园篱”中寄寓的古人的道德情操、审美情怀,分析园篱的文化意义。中国古代园篱文化映射着中国古代景观艺术与农耕文化的渊源关系,体现了尊重自然的“向善”之美,将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支撑的生态原理与人居环境美结合起来,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span>
生态与环境
生态系统规律蕴含的哲学思想探析
高琪
2019, 18(3): 68-73. doi:10.13931/j.cnki.bjfuss.2018169
摘要:
为了解自然运行规律,形成对自然的哲学认识论,从而更好地善待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探讨了生态系统规律蕴含的哲学思想。从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西方环境伦理学的角度对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生态平衡等生态学现象进行了阐释,得出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是自然运行的重要规律。以斯宾诺莎的“神即自然”的一元整体论和斯穆兹、贝塔朗菲的系统整体论思想阐释了生态整体性蕴含的哲学思想。最后提出了这些生态系统规律蕴含的哲学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即需要塑造生态整体性的文化观念;以生态系统形式存在的“自然”,有资源、环境两种功用。“强体善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span>
公民生态素养的培育途径探讨
林诗?/a>, 蔡君
2019, 18(3): 74-79. doi:10.13931/j.cnki.bjfuss.2018204
摘要:
生态素养被视作是环境教育的基本目标,提升公民生态素养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解在正式和非正式的环境教育背景下公民的生态素养培育情况,通过问卷对小学生和到访自然保护地的成年游客进行调查,了解其生态素养水平、生态素养培育途径等情况,并运用相关性分析探究生态素养培育途径对其生态素养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小学生的生态素养水平略高于成年人,尤其在生态知识方面表现更佳。学校的课堂教育是学生生态素养培育最主要的途径,户外环境教育是培育成年人生态素养最主要的途径。在户外环境教育参与方式中,非正式形式的教育相较于正式教育形式更为普遍、/span>
场所文脉主义视野下北京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的思耂/a>
崔晓龘/a>, 郭雨
2019, 18(3): 80-85. doi:10.13931/j.cnki.bjfuss.2018132
摘要:
北京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的城市,也是一座从“乡土社会”向“公民社会”转型的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座城市的生态面貌和文化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快速发展中的北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正在下降。当下的北京城市生态景观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文化与审美日益增长的需求。“场所文脉主义”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探索建立具有生态性、历史性、艺术性、人文性的城市生态景观。通过传统“意境”美学思想的融入,提出了一种缓解社会焦虑、激发人文情怀的生态发展模式,并进一步探究了绿色、美丽和人文的现代化生态城市的发展路径、/span>
基于小气候实测的杭州西湖传统避暑名景研究
张敏霝/a>, 宋恬?/a>, 梅丹苰/a>, 叶丹, 鲍沁昞/a>
2019, 18(3): 86-90.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082
摘要:
避暑是杭州西湖夏季游赏的主要特点之一。古人于炎炎夏日在西湖周边寻觅避暑纳凉佳处并在其上营造亭台楼阁,经历代演进逐步发展成为避暑名景。近年杭州位列全国夏季最高温的城市之一,夏季户外游览体验亟待提升。然而西湖传统避暑名景的特征依旧突出,为民众提供了较为舒适的室外活动空间,因此对其避暑特征的研究整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实测来量化评价西湖传统名景的避暑效果,在文献考证、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选取样点,采集小气候数据,通过实测数据来验证与分析其避暑效果,并指出了山林选址、林木阴翳、巧借冷源、尺度适宜等空间特征与避暑效果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推动杭州西湖文化景观遗产实证研究及传统园林避暑生态智慧的转化,以期为绘制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避暑地图、提升夏季环境安全性与舒适性提供借鉴、/span>
森林康养:缘起、机遇和挑战
黄雪丼/a>, 张蕾
2019, 18(3): 91-96. doi:10.13931/j.cnki.bjfuss.2018218
摘要:
作为一项反思现代性且顺应社会结构转型的新型产业,森林康养无论在国家政策还是社会实践方面都得到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森林康养正拥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符合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顺应绿色发展的政策趋势、落实健康中国的战略实践。然而作为一个正在冉冉升起,并处于不断探索中的产业模式,森林康养当前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制度规范不健全、人才供给未跟进、政策机制不成熟等问题、/span>
国家公园建设研究
我国国家公园立法存在的问题与管理思路
闫颜, 唐芳枖/a>
2019, 18(3): 97-101.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036
摘要:
国家公园立法是《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确定的重点任务,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把《国家公园法》列为二类立法规划。我国于2018年正式启动了国家公园立法工作,目前已取得初步进展。分析了我国国家公园立法的重要意义及国内外国家公园立法情况,指出我国国家公园立法主要面临相关研究不够深入、国家公园立法和自然保护地立法的关系需要明确、社会参与不足等问题。结合国家公园立法工作现状,提出要树立整体性思维。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组织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评估总结。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建立立法工作机制等建议。指出《国家公园法》及一系列政策制度是我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成果之一,将全力保障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和管理顺利实施。我国国家公园立法条件具备,应当快速推动,争取?020年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结束后尽快出台《国家公园法》,真正实现国家公园的统一规范高效管理、/spa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