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紡/a>

留言松/h2>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th>

2010 9?nbsp; ?

显示方式:
论文
2009年各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快?/a>
严耔/a>, 杨志卍/a>, 林震, 刘洋, 吴明纡/a>, 黄军辈/a>, 吴守蓈/a>, 樊阳稊/a>, 张秀芸/a>
2010, 9(1): 1-5.
摘要:
2009?月,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ECCI课题组经过近两年的艰苦探索,发布了中国首份综合性省级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报告,引起了社会广泛反响,有报道称,从此“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定量化时代”。此次发布的快报,不仅充分吸收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对评价体系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更是在最新权威数据的基础上,把所评价的截止年份从2007年推进至2008年。对我国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状况进行科学的量化评价,是一项社会亟需的创造性工作,对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土生态安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成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两型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本刊发表此文,意在引起社会各界的更多关注,为深化这一学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开拓性研究略尽绵薄之力、/span>
中国栀子审美文化探枏/a>
俞香项/a>, 周茜
2010, 9(1): 6-12.
摘要:
栀子是中国传统名花,经历了从实用功能到审美价值,再到象征意义的演进。这种演进是“层累”式的,而并非是“替换”式的。经过不断抉发、丰富,栀子最终完成了实用、审美、象征的功能整合。栀子从实用到象征、从民间到文人,从而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这也是中国文化中很多花卉的共同走向。揭明通过栀子的文化内涵可以从文化的角度认识民族文化心理
梓文化考略
陈西干/a>
2010, 9(1): 13-17.
摘要:
梓木不仅是一种优质木材,用途广泛,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内涵丰富,文化渊源深厚。梓木文化既体现出中国古人对自然事物的认识与把握,也反映出我国各个历史阶段的制度观念、伦理观念,以及深层次的民族心理。本文对此进行了梳理、/span>
森林文化研究的新阶段——全国第三届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综?/a>
何晓?/a>, 颜帅, 孔艳
2010, 9(1): 18-22.
摘要:
文章在介绍了第一届、第二届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的基础上,?009年召开的全国第三届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进行了综述。将此次会议提交的报告分?大部分,分别为森林文化理论研究、森林文化应用研究、森林文化的历史研究、森林文化研究的延伸与拓展,并对此次会议上呈现的一些新趋势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森林文化研究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span>
清代西江下游经济开发对森林变迁的影哌/a>
罗莉
2010, 9(1): 23-28.
摘要:
清代时期,西江下游地区人口激增,农业垦殖向山地深入。随着社会发展,生产生活所需的林、果产品日益增加,人们或直接采伐天然林木,或清除原有的天然林来兴造经济林。同时,这一地区的柴炭、造纸和菌类等农村副业亦得到较大发展。这些经济开发活动对当地的森林变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认为,清代西江下游的森林植被,在清初就已经开始有了较大的破坏和减少,以雍正、乾隆、嘉庆和道光4朝为大。鸦片战争后有所减轻,但一直没有中断。就影响因子而言,清代前期以农业垦殖为主,清代中后期以林木业生产和农村副业为主、/span>
清末新政时期山东的植树造林
苑朋欢/a>
2010, 9(1): 29-33.
摘要:
山东的植树造林在清末新政时期备受重视,各级官吏和新式社会团体农会大力倡导,林业公司、林业会、树艺局、林业试验场、农林学堂纷纷设立,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植树造林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清末政府的农林政策,山东地方当局对发展林业的重视,德国在青岛造林的刺激以及经济效益的驱动,为当时山东植树造林获得成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span>
北京大学校园内植树碑考证
王希羣/a>, /a>, 王安?/a>
2010, 9(1): 34-35.
摘要:
在北京大学未名湖旁有两块植树碑,一块是清朝乾隆皇帝丁未年(1788)所立,一块是民国十一年(1922)燕京大学教育系壬戌班所立,本文对这两块碑的碑文进行了考证、/span>
我国重点野生保护动物肇事涉及的有关法律及经济补偿问题
周鸿卆/a>, 唐景?/a>, 郭保馘/a>, 王希羣/a>, 董金芰/a>, 李凯, 侯森枖/a>
2010, 9(1): 36-40.
摘要:
?0年来,由于法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断增强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推进,我国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栖息地得到很大改善,一些重点野生动物资源得到恢复,导致原有的栖息地容量不足甚至饱和,伤人损物事件时有发生,造成野生动物肇事事件。有效地保护重点野生动物,维护受害群众的权益,成为各级政府以及野生动物保护部门的一大难题,同时也是各界人士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就我国野生动物肇事涉及的有关法律及经济补偿问题,以及一些省(区)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补偿办法中有关的法规依据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野生动物肇事补偿中的相关问题,提出需要修改相关的法规和完善补偿制度等、/span>
我国生态补偿政策法律制度的特征、体系与评价研究
孔凡斋/a>, /a>, 张利囼/a>, 陈建戏/a>
2010, 9(1): 41-47.
摘要:
本文定义了生态补偿政策法律制度和体系的概念,分析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律制度的进程和主要内容,并对各专门法律和法规中有关自然资源保护和有偿使用制度的生态补偿含义进行评价,系统梳理了现行政策法律制度中涉及生态补偿的各项规范,对有关生态补偿政策法律制度进程和体系之间的协调性进行评价,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span>
刑事违法抑或行政违法——一起非法采伐枯死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的理性反怜/a>
蒋兰馘/a>
2010, 9(1): 48-53.
摘要:
村民宁翔浩在已取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采集证?但没有取得“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情况下砍伐了一棵已经枯?0年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樟树,被江西婺源县人民法院认定为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而被判处了刑罚。本文认为,枯死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已失去了重点保护价值,不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范畴;宁翔浩非法采伐枯死樟树的行为没有侵犯刑法所保护的利益;宁翔浩的行为属于滥伐林木,不构成非法采伐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而应属于违反行政许可的行政违法行为,只需对之进行行政处罚即可、/span>
欧盟环境刑事执法的有效性分枏/a>
张浩, 徐平
2010, 9(1): 54-58.
摘要: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环境污染事故主体的多元化,通过刑法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欧盟各国立法者普遍达成的共识。虽然欧盟各国在立法模式和执法方式上还存在着很多差异,也面临不同法系共存的现状,但在环境刑事执法上各国却存在着诸多的相似之处和共同的困境。本文分析了欧盟各国环境立法的具体措施,以欧盟环境刑事执法的现状为视角,探讨环境刑事执法作为环境案件终极救济手段的有效性、/span>
北京市自然保护小区建设方案与管理模式探讨
袁秀, 刘义, 章伶俏/a>, 李景斆/a>, 李俊渄/a>
2010, 9(1): 59-64.
摘要:
由于北京地区经济活动频繁,生物生境破碎化较严重,因此建设自然保护小区对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很有必要。根据对北京地区植物资源的调查和前人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北京市自然保护小区建设方案,探讨了北京地区自然保护小区的分类管理模式,以及在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span>
河北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遗产资源整合与保护
孙克勣/a>
2010, 9(1): 65-70.
摘要:
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保护区总面积为50 637.40 hm?,是河北省规模最大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保护区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包括森林、山脉、沟壑、湖泊、溪流、沼泽、湿地,为珍稀和地方性动植物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栖息地。保护区内拥有丰富的野生生物资源,包括一些珍稀和濒危物种。除了自然资源外,这一地区还拥有许多名胜古迹。在遗产资源考察的基础上,本文对这一地区的自然、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了整合,指出了本区的遗产资源存在的问题,诸如人类活动、土地沙漠化、草场退化、物种减少、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旅游发展压力等。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加,来自污染、筑路、森林火灾和基础设施发展的威胁将会增加。其他潜在的问题还包括气候变化、酸雨、温室效应、泥石流和水资源危机。本文提出了相关保护对策,包括综合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平衡系统、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文化景观保护、生态旅游规划等的建立和实施,以促进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span>
云台山旅游景区生态安全评价与优化对策
李若凜/a>, 王晶, 程柯
2010, 9(1): 71-75.
摘要:
根据山岳型旅游景区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生态安全的内涵,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旅游景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旅游景区生态安全划分成5个级别。研究结果表明,云台山旅游景区生态系统处在“亚安全”状态,各要素的生态安全状态排序是:生态安全保障>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环境质量>旅游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云台山旅游景区生态安全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生态安全优化对策、/span>
中国佛教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特色
仇莉, 王丹丸/a>
2010, 9(1): 76-81.
摘要:
寺庙园林是中国古典园?大类型之一,佛教寺庙园林又是寺庙园林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寺庙的常规布局是“四合院”的形式或在此基础上的变体,大多存在一条主轴线。植物与建筑相结合,更好地烘托了宗教氛围,形成独具特色的寺庙园林植物景观。本文介绍了佛教寺庙园林的景观特色和常用的植物种类(以北京、浙江宁波为例),为寺庙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span>
千古西湖见一贤——论林逋隐逸的环境
林雁
2010, 9(1): 82-89.
摘要:
林逋选择风光秀丽的孤山作为隐居处,既足以隔离尘世作隐士,又离红尘不远,从而不会寂寞得隐不下去,这为他做一个真隐士打下了坚实基础。孤山的特殊环境为林逋取得辉煌的隐逸成就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孤山的秀丽景色与城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人们对林逋隐逸的评判。林逋也为孤山打上了深深的人文烙印,贴上了醒目的精神标签。林逋与孤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是人与环境相得益彰的代表、/span>
苏州市胥口镇城郊防护林规划研穵/a>
陈平, 万福?/a>, 唐晓岙/a>, 申世幾/a>
2010, 9(1): 90-94.
摘要:
城郊防护林是城市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营和管理好城郊防护林对建设城市森林体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将景观设计与城郊防护林规划融合在一起,从规划理念、规划方法等方面阐述了苏州市胥口镇城郊防护林规划的构想,并将其应用到规划区的道路防护林、河岸防护林、水土保持林、风景林、“四旁”防护林?种不同类型防护林规划设计中,提供了适宜于不同类型防护林的造林树种、造林模式和相应的改造规划措施、/span>
我国林业产业区域竞争力实证研穵/a>
奉钦?/a>, /a>, 张大纡/a>
2010, 9(1): 95-100.
摘要:
本文以区域竞争力为研究对?通过设立林业产业总产值、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林业固定资产投资、专业技术人员投入、劳动生产率、林业从业人?个指标对我国林业产业省域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各省之间林业产业区域竞争力有很大差距,通过对林业产业省域竞争力进行研究,可以为全国各省林业产业发展制订政策提供依据
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问题研究——基于退耕农户机会成本视角的动态博弈模垊/a>
林德荢/a>, 支玲
2010, 9(1): 101-105.
摘要:
退耕还林(草)工程共涉及到? 200多万农户,退耕还林工程的成果巩固主要取决于政府和退耕农户的态度。本文从退耕农户进行毁林复耕的机会成本的视角,建立了政府和农户博弈的动态模型。研究认为,退耕农户毁林复耕不仅取决于退耕地复耕后的净收益,而且取决于农户转移劳动力的机会成本的大小,最后根据模型结论提出了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的4点建议、/span>
参与式方法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应用分枏/a>
张勇
2010, 9(1): 106-109.
摘要:
参与式方法是参与式发展的重要概念和基本方法。参与式方法在退耕还林过程中的应用体现了农民的主体地位,维护了农民的权益,改善了干群关系,提高了政策执行效果。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延续和生态文明的推进,参与式方法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制约,目前参与式方法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应用得还不够普遍、/span>
森林认证对关税壁垒的替代效应分析
管志?/a>, /a>, 沈杰, 贾卫囼/a>
2010, 9(1): 110-113.
摘要: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林业由于其特殊性,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森林认证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国际贸易中有成为贸易壁垒的趋势。森林认证必然会增加企业成本。本文利用空间价格梯度场模型分析了森林认证对关税壁垒的替代效应,并在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span>
2008年我国主要木材产品进出口分析
程宝栊/a>, 宋维昍/a>, 田明卍/a>
2010, 9(1): 114-117.
摘要:
木材贸易是保障我国木材市场平稳运行,促进木材产业成长的重要因素。当前,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机已成为影响我国木材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07?008年有关数据为基础,分析比较了原木、锯材等资源型产品的进口波动,以及人造板、木制家具等加工产品的出口波动;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际木材贸易发展趋势;最后,基于我国木材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考虑,从进口贸易多元化、木材合法性认证、培育出口产品品牌、整合国内外市场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span>
生态思维与生态民为/a>
高建?/a>
2010, 9(1): 118-122.
摘要:
生态的概念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学科和领域,整个社会已经深深地打上了生态的烙印,生态已经衍生成一种思维方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将不断影响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也已经上升到执政党的高级执政理念,而要实现生态文明必须要以生态民主作为一种制度保障。本文从生态概念入手,分析了生态思维、生态文明和生态民主之间的关系、/span>
关于环境政策评估的若干思耂/a>
罗柳纡/a>,  张征
2010, 9(1): 123-126.
摘要:
我国政府不断推出各类环境政策以解决当前日益恶化的环境质量问题。然而,如何预测及检验这些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更为合理地制定或改进环境政策,都需要对环境政策进行评估。本文从环境政策评估的内涵着手,分析了我国进行环境政策评估的必要性,并借鉴政策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出环境政策评估中应当具有的一般过程、/span>
我国生物质能转化利用现状分析——基于中文期刊论文的定量分析
侯茜, 李如靑/a>
2010, 9(1): 127-130.
摘要:
科技论文的质量和数量是科技产出的重要指标。本文以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源,检?001?007年期间被收录的有关生物质能研究方面的论文。文章通过对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质热解、生物质气化、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6个方面论文的发表年代、期刊、研究机构、研究主题的分布定量分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在高效转化利用生物质能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span>
中国林科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探枏/a>
王蕾, 赛江涚/a>, 贾黎昍/a>, 赵秀浶/a>
2010, 9(1): 131-137.
摘要:
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林科研究生教育的起源进行了追溯。同时对基础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总体情况,并根据林科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变化和林科研究生教育不同时期的特点,将其发展历程划分?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我国林科的发展概况、林科研究生教育概况和林科研究生教育学科领域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从中可以看出,林科研究生教育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受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影响,并与我国林业的发展紧密相关,同时,林科研究生教育始终服务于我国林业建设和林业科学研究,为林业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span>
论人的专业素质与新课程改?/a>
冯展?/a>, 刘露?/a>
2010, 9(1): 138-142.
摘要: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作为新课程中“人”的因素,对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决定作用日益凸显。与此同时,新课程也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这种情况,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师角色,重新树立现代教育观,重构自身素质结构,以适应时代的挑战与自身的发展需要、/spa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