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紡/a>

留言松/h2>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th>

2009 8?nbsp; ?

显示方式:
论文
林史文献学史纱/a>
贾乃?/a>
2009, 8(3): 1-8.
摘要:
林史文献学为林业史的专业基础课程,属于专科文献学。本文在介绍文献、文献学、林学、林业、林业史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关于中国林业历史文献学的纲要、/span>
古树——古代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实?/a>
李平?/a>, 谭惠忟/a>
2009, 8(3): 9-12.
摘要:
广东近年发现许多地下埋藏的古树。经过14C年代测定和树种鉴定,获知其死亡年代最早的距今?万多年,新的仅百余年。死亡树种有属暖温带的山桐子树和隆兰,也有热带南亚热带的青皮树和水松树等,反映了古代的气候变化。树洞黏附的微体生物和贝壳,反映了海陆环境变迁。用古树纤维素的碳、氧元素分析,亦获得相同的结果。这表明古树是古代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很好实物证据
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森林文化考察
关传及/a>
2009, 8(3): 13-19.
摘要:
西双版纳属我国西南边地的热带雨林地区,这里聚居着傣、哈尼、拉祜、布朗、基诺、瑶?3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在与森林和谐相处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产生了极具民族特色、本土特色和民间特色的森林文化传统。本文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两方面,对西双版纳地区的森林文化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了西双版纳地区的森林文化现象、/span>
森林文化发展的动因及运动规律探讨
苏祖荢/a>, 苏孝吋/a>
2009, 8(3): 20-23.
摘要:
森林文化源于人类的物质需求和生产实践。从人类拿起第一件木器工具,到结绳记事、竹简文化、纸文化以及现代的自然保护区文化和森林公园文化等,森林文化走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森林文化面临很多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既是森林文化发展的动因,也使森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改变自身的形式,不断地调整整合。森林文化并没有因时代的变迁而湮灭消?恰恰相反,森林文化固守自身的本土性、生态性和绵延性,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获得新的发展空间,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span>
农村林地承包经营权初採/a>
展洪徶/a>
2009, 8(3): 24-28.
摘要:
农村林地承包经营权是林权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我国当前林权改革的关键所在,但长期以来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司法实践都没有对林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清楚的界定。本文从分析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出发,概括了林地承包经营权的特征,重点分析了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权利,对林地承包经营权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马克思的物质变换裂缝理论”旨趣探枏/a>
赵卯甞/a>
2009, 8(3): 29-33.
摘要:
福斯特创造性建构“马克思的物质变换裂缝理论”的旨趣,在于通过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性质,进而建立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和当代生态政治学之间的有机联系,践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旨”——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
高度关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森林——展望中国林业发展的新使呼/a>
谢朝柰/a>, 谢林
2009, 8(3): 34-36.
摘要:
本文站在全球的高度,分析了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论述了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优势、功能和作用,展示了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发展前景、/span>
生态心理学探讨
吴建干/a>
2009, 8(3): 37-41.
摘要:
本文探讨了生态心理学的概念,梳理了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区分了ecological psychology 和ecopsychology两个概念。同时,文章探讨了生态心理学的概念内涵和基本主张,认为生态心理学是关于心灵和家园的研究,是生态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联结。而生态潜意识是生态心理学的核心思想。生态心理学倡导生态疗法,寻找自然的心理价值,提出治愈地球与医治人的心灵是同一个过程、/span>
品读日本生态文匕/a>
谭艳萌/a>
2009, 8(3): 42-44.
摘要:
日本的生态文化具有大和民族特点和极其丰富的内容,又与自然地理特征及城市不同功能区密切相关。日本市域生态圈的分布特点是以城区为中心向城郊、远郊辐射,在此基础上形?个具有不同特点的生态文化圈。本文阐述了3个生态文化圈中的各种类型及内容,并提出了对中国构建生态文化体系的借鉴意义与相关建议、/span>
游憩者对北京风景游憩林营建需求的研究
李效斆/a>, /a>, 田甜, 王敏墝/a>, 贾黎昍/a>, 杨宏伞/a>
2009, 8(3): 45-49.
摘要:
北京周边山区森林不仅在生态防护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还是丰富的风景游憩资源。研究和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其大力发展森林游憩以减轻居民生活和心理压力,使其在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带动周边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实地问卷调查得到游憩者对景区道路、景区设施、林内游憩设施、风景林外部特征、游憩林内乔灌草生长状况和游憩空间设置等方面的喜好,进一步提出北京山地风景游憩林景区在风景林经营、游憩林营建、游憩道路及游憩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建议,以期促进北京山地风景游憩林的营建和北京森林游憩业的可持续发展、/span>
贫困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社区参与平台构建研究——以浙江省临安市太湖源景区为侊/a>
杨玉么/a>, 严力蛞/a>, 施美?/a>, 魏步靑/a>
2009, 8(3): 50-53.
摘要: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形式,能够实现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本文基于利益相关主体理论和社区研究理论,对太湖源景区与白沙村的成功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探讨贫困地区社区参与平台的构建,并认为其是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的关键。村委会在维护社区居民利益、保障社区增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旅游企业等利益主体与居民沟通的桥梁。本文为贫困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span>
中国玉兰花文化及其园林应用浅枏/a>
刘秀丼/a>, 张启翓/a>
2009, 8(3): 54-58.
摘要:
玉兰历来为我国人民所喜爱,无论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都广泛运用玉兰进行植物造景。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和总结工作,重点从花文化的渊源与表现形式、美学价值及园林应用3个方面对我国传统名花——玉兰的文化传统进行了初步分析,为我们加深了解这一重要园林花木所包蕴的精神内涵,及推动其花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打下理论基础、/span>
硬质景观的色彩冥惲/a>
朱玲毄/a>, 赵鸣
2009, 8(3): 59-63.
摘要:
在园林硬质景观设计中,色彩是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本文基于园林硬质景观的范畴,阐述了与色彩表达相关的物质性及非物质性因素,分析了园林硬质景观中色彩与光、形体之间的相关性。色彩承载了一个地域的文化内涵和其他传统意义上的痕迹,是传统园林文化中重要的表现元素。文章阐述了色彩心理学对硬质景观设计的影响,并结合典型景观实例详细分析了如何运用硬质景观的色彩划分空间、强调空间,以表达特定的场所精神、/span>
基于现代艺术的园林景观雕塑的反叛
刘芊
2009, 8(3): 64-67.
摘要:
在现代艺术思潮的巨大影响下,园林景观中所设置的雕塑也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从主题、形式和审美观等方面都对传统雕塑进行了大胆的反叛,使园林景观雕塑的艺术语言更丰富,形式更自由,对营造不同的景观效果和氛围起到辅助甚至主导作用。本文探讨了园林景观中基于现代艺术的抽象的雕塑、荒诞的雕塑、活动的雕塑、轻巧的雕塑,以及作为现成品的非传统创作方式的雕塑的艺术特点、/span>
城市带状公园绿地规划设计原则探讨
李素苰/a>
2009, 8(3): 68-71.
摘要:
城市带状公园绿地是城市公园绿地的一种类型,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颇具特色的构成要素,其线性带状的形态使其不仅承担起城市生态廊道的职能,而且在城市绿地网络化系统中成为点与点相互连接、点与面相互渗透的桥梁。带状公园绿地对美化城市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带状公园绿地的设计概念、特征、分类及规划设计原则、/span>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地面建筑设计的思耂/a>
赵洋
2009, 8(3): 72-77.
摘要: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地下交通联系通道地面建筑由于位置突出、功能要求苛刻,故方案选定十分慎重。本文通过分析上述方案设计过程,对如下几个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①通道地面建筑的主要类型和特点;②建筑设计一般原则在通道地面建筑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提出实现功能是设计的出发点,坚持不断创新是设计的核心,解决设计理念与实践的矛盾是设计的最基本原则;③结合园林景观设计理论,强调了通道地面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关系。文章目的是探讨建筑设计理论应如何具体指导设计实践、/span>
北京地区大学校园植物配置初探——以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新校区园林规划设计方案为侊/a>
秦岩
2009, 8(3): 78-82.
摘要:
本文以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新校区园林规划设计方案为例,探讨了北京地区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和植物配置设计,提出因地制宜,以植物造景为主要指导思想的景观空间总体布局构思。整个校园景观规划突出点、线、面的有机结合,遵循适地适树的配置原则,明确校园绿化的主要树种,构建多层次、多色彩、生态型、花园式的校园环境景观。/span>
千载林逋传胜迹——论林逋的遗迹景观
林雁
2009, 8(3): 83-94.
摘要:
林逋在孤山隐居时种梅养鹤,建阁筑亭,治园造池,为后世留下了极具人文价值的遗迹景观。历代寻访林逋故居、巢居阁、孤山梅花的人络绎不绝,在赏景得到愉悦的同时,更是产生无尽的感悟。“西湖处士家”成为故国的象征,巢居阁则成为精神上的避世之所。林逋生前所植的梅林经历代补植,一直以孤高傲世的姿态,传载着先贤的高风亮节,给世人以感官上的享受与精神上的启迪、/span>
从古代诗意化情境看园林窗牖的演绎
姜海鱻/a>, 张纵
2009, 8(3): 95-99.
摘要:
本文以中国古代园林窗牖文化的源起、演绎为脉络,通过对古代典籍、文献中有关其样式、材质、技艺的勾沉,探讨了古代文献典籍中对窗牖的诠释。尤其介绍了诗人笔下那些借叙事而状情的情态化诗句,旨在对这一形式的情境描述由物境上升到心境的显在介质体进行分析,特别是基于对其诗意美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诠释,进而阐明这一融传统诗意化情境与审美特质为一体的古典园林文化的载体形式、/span>
林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a>
王兆吚/a>, /a>, 黄凤, 关宏国/a>
2009, 8(3): 100-104.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自然资源的枯竭,林业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较为严重的经济、生态、社会矛盾。本文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约束和制度内涵进行了阐述,并对林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度障碍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从政府行政制度、城市管理职能、产业制度、管理体制、产权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构建了林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span>
解决中国木材短缺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杨旭丛/a>, 李俊?/a>
2009, 8(3): 105-108.
摘要:
我国既是一个木材生产大国,又是一个木材消费大国。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各方面对木材的需求呈上升趋势;同时基于各种原因,木材供给将大幅度减少,未来我国木材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本文从分析我国木材供需矛盾出发,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政策建议,即提高现有林地生产力,强化林木的高集约经营;加快推进森林的分类经营;强力推进森林的科学经营等、/span>
基于生物量转换因子法的我国森林碳储量区域差异分析
续珊珉/a>, /a>, 姚顺泡/a>
2009, 8(3): 109-114.
摘要:
本文利用我国?次至?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根据生物量转换因子法,对我国31个省市近30年来的森林碳储量进行推算,得出我国森林碳储量在波动中呈现上升趋势的结论。文章通过对全?个区域?1个省市之间森林碳储量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各区域和区域内各省市森林碳储量的排序,其?个区域森林碳储量大小排列依次为西南、东北、华北、华南、华中、西北、华东、/span>
我国平原地区林业产业结构特点分析
郑慧, 张宇渄/a>, 吴斌, 李冰
2009, 8(3): 115-119.
摘要:
本文调查收集2001?005年我国平原地区林业产业结构的相关数据,采用时间序列与横断面两种方法分析我国平原地区林业产业结构特点,并采用库兹涅茨经验法则分析了平原地区林业产业的效益变化趋势,讨论了现阶段我国平原地区林业产业结构的特点。文章建议采取积极的产业扶持政策,加快林业产业的发展,同时应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情况,确定平原地区林业的发展方向、/span>
林地流转的必然性和弱市场化趋势调控——以福建省为侊/a>
曾华锊/a>, 聂影, /a>
2009, 8(3): 120-125.
摘要:
本文从我国林权改革的实践出发,在分析我国林地流转内涵及其必然性的基础上,对福建省林地流转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详细阐述了林地流转中的弱市场化问题,如林地流转中流转效率低下、集体林地流转存在制约因素等问题。同时,文章提出了林地流转弱市场化趋势调控机制的构建,包括促进林地流转的外环境建设;健全林地流转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规范化的林地流转制度;保证林业政策的稳定性;改革限额采伐制度;完善林地流转的市场服务体系,提高林地流转效率、/span>
南江县退耕还林工程的财政支出效率评价
周莉, 陈晓?/a>, 温亚?/a>, 苏宁, 李世昍/a>
2009, 8(3): 126-132.
摘要: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生态公益性工程,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为了衡量该工程的国家财政支出效率,本文选择四川省南江县作为案例县,运用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法,在辨别工程相关成本和相关效益的基础上,运用货币时间价值的原理,将工程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3种时间段,选取相应的折现率,对工程进行衡量和评价。最后,本文认为从公共财政支出的角度分析,退耕还林工程是有效率的,符合帕累托改进状态。但从公共政策决策的角度分析,工程应该注重相关利益者间受益主体与受损主体之间的补偿,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以解决工程的外部性,真正实现帕累托效率,达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span>
城乡经济一体化理论研究进展及评件/a>
孙海泡/a>, 刘俊昋/a>
2009, 8(3): 133-138.
摘要:
城乡经济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本文立足于国内外城乡经济研究的文献,首先介绍了城乡一体化的内涵,然后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城乡经济研究领域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并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说明。文章同时对来自于实践的各种城乡经济互动模式进行了介绍,最后指出了城乡经济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城乡网络结构应成为将来研究的重点、/span>
北京林业大学发表科技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董亚?/a>, 杨迪
2009, 8(3): 139-141.
摘要:
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的北京林业大学科技论文为依据,采用文献计量、数值比较和按类统计分析的方法,从论文收录数量、学科分布、载文期刊、论文被引频次、合作机构等方面,对北京林业大学1952?008年间的科技论文被收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评价学校的科研绩效、学科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参考依据。提出学校在制定科研绩效考核指标时,不仅要重视师生发表SCI论文,也要激励其发表高水平的中文科技论文、/span>
区域生态经济理论研究进展综?/a>
刘薇
2009, 8(3): 142-147.
摘要:
区域生态经济理论自产生以来,国内外对此的研究一直方兴未艾。本文是关于区域生态经济理论研究进展的文献综述。当前区域生态经济的前沿与重大问题主要集中在生态经济的价值、规模、适应性管理,以及循环经济、生态经济区?个方面。研究方法也有了较大的突破,模型研究将成为未来的趋势。同时,区域生态经济理论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今后应加强在多学科交叉、文化要素等方面的研究、/span>
中西美术色彩观的比较
程亚鹎/a>
2009, 8(3): 148-151.
摘要:
本文比较了中国传统的五色象征色彩与西方宗教象征色彩,中国表现性色彩和西方的再现性色彩,论述了中西方近现代个性色彩的自觉交融,探讨了中西方色彩艺术感知的异同以及艺术带给人类情感的丰富性和共通性。文章目的是通过对色彩本质不断发展的对照,探求如何通过对画面色彩的合理搭配而昭示出色彩之美,激励当代艺术家实现更具创造性的色彩艺术、/spa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