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紡/a>

留言松/h2>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th>

2020 19?nbsp; ?

生态文昍/a>
地方性知识与生态文明建讽/a>
吴彤
2020, 19(2): 1-5. doi:10.13931/j.cnki.bjfuss.2020032
摘要:
文章讨论了:①两种地方性知识概念,这两种地方性知识概念分别是人类学和科学实践哲学的概念,它们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应该予以研究,并且共同运用于生态文明建设中。②为什么生态学是一种地方性知识?生态学处理的对象极其依赖于空间及其尺度,具有尺度变化的差异与多样性、空间的异质性等特性。这使得生态学成为异于物理科学的另类科学。空间性、地理性、地理的尺度差异,无疑是“地方性”最明显的、最与实际的地方相关的特性。③地方性知识观与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知识是生态文明建设中最应该关注的观念与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缺乏地方性知识关注的维度,不可能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明、/span>
论博物学视野中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
刘华?/a>
2020, 19(2): 6-13.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0019
摘要:
在中国古代,“生意”的意思相当于“生态”,但西方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之后,做生意是为了赚钱,并且相当程度上破坏着生态。发达国家为何能够生产那么多货物(耶利之问),创造远超过正常需要的财富?这与洛克的财产观念、韦伯阐述的新教伦理有关。过分追求私有财产加剧了人与人的不平等,也加重了对大自然的剥削,引起广泛的不适应,环境和生态问题由此产生。人类文明的标准需要根据适应性、盖亚系统的可持续性重新考量。古老的博物学实践对今天的科技创新、教育体制和生态平衡仍能给出启示、/span>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绿色经济发展:以河北邯郸市为例
郇庆沺/a>
2020, 19(2): 14-20.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0020
摘要:
传统产业与经济的生态化转型(“生态现代化”)和以生态农业与旅游业为主体的绿色新经济发展(“绿色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传统工业城市,尤其是资源依赖型城市在经济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必然发生的阶段性境遇或选择,而如今的河北邯郸市是这方面的较典型代表。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来看,这种绿色经济(发展)转型将是一个长期性的历史过程,因而必须要有“久久为功、功成不必在我”的足够耐心与毅力,而且它内在地意味着或指向一种更高的未来发展目标追求和一种更加综合性的生产生活方式变革、/span>
关于生态恐怖主义的若干问题研究
周昶廵/a>, 包红梄/a>, 刘兵
2020, 19(2): 21-25. doi:10.13931/j.cnki.bjfuss.2020059
摘要:
在当前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各种有关生态保护问题的流派。其中生态恐怖主义也是需要关注的对象之一,但目前国内对之研究仍很不充分。这样的关注涉及对生态恐怖主义的一般理解,对其在界定上的分歧,对其理论基础的和对其性质的分析及思考,以及误用这个标签、/span>
生态美学:静观美学与参与美学的时代交汇
苏祖荢/a>
2020, 19(2): 26-32.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134
摘要:
传统静观美学以艺术为主要审美对象,而生态美学试图从此转向一个比艺术和人类社会更大的审美领域−地球生物圈或自然生态系统。而这种审美对象的生态转向,必然会使传统静观美学的审美主题、手段、模式、方式和目标发生改变。但生态美学显然不排除传统静观美学模式,而是在传统静观美学模式框架下向前一步,通过比较分析,二者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去伪存真,从而实现静观美学与参与美学的时代交汇与契合、/span>
国家公园建设研究
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特征和路径
唐芳枖/a>
2020, 19(2): 33-39.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183
摘要:
中国国家公园体制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保护自然保护地中最重要、最精华、最基本的部分,也为保障当代和后代能享受自然带来的生态福祉。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历经了理念引入、试点启动阶段,目前正处于全面推进阶段,需要辩证地认识国外国家公园的成效,不断丰富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的理论源泉和思想内涵。中国国家公园体制的特色主要体现在遵循生态文明思想、以生态保护为首要目标、以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为核心、满足国民福祉需求、实现集中统一管理等方面。要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顶层设计方面要开展法律、标准、技术、管理、规划、投资、监督、科研、监测、生态产品十大体系建设。未来努力方向主要包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稳步推进国家公园系统规划,优先构建“地球第三极国家公园群”等,为落实中国自然保护地的百年大计、传承国家公园千年事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span>
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服务质量研穵/a>
郑文娞/a>, 郑蔚, 郑文婶/a>
2020, 19(2): 40-46.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157
摘要:
以SERVQUAL服务质量模型为基础,对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的游客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以分析游客行前期望与实际感知之间的差距。结果显示:28个问项中?4个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因子分析萃取出“休憩与服务”“游历与设施”“动机与体验?个因子,累计方差总解释率?4.679%。应用重?表现分析法进一步研究,发现行前期望与实际感知皆高的?0个,行前期望高而实际感知低的有4个,行前期望与实际感知皆低的?3个,行前期望低而实际感知高的有1个。并对武夷山国家公园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span>
交通出行多模式下城市公园空间公平性研穵/a>
万易, 毕晨, 张金先/a>, 赵兵
2020, 19(2): 47-54. doi:10.13931/j.cnki.bjfuss.2019166
摘要:
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共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空间布局公平性与资源分配的合理程度进行评估,有助于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基于城市居民交通出行模式多样,且存在地上交通与地下交通结合的实际情况,以两步移动搜索法对5种交通出行模式下南京市中心城区城市公园的可达性进行分析,计算城市公园资源分配的基尼系数并绘制洛伦兹曲线,对城市公园资源的合理分配程度做出总体评价,以区位熵考量不同出行模式下城市公园资源分配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南京市中心城区城市公园资源分配水平不理想;紫金山、玄武湖是南京市重要的城市公园,其周边街道始终享有较多的公园资源;交通出行模式的变革有利于提高城市公园分配的合理性,非机动车及地铁交通的普及有利于减少资源分配的差异。结合人口需求与生态基底,因地制宜地进行公园规划,见缝插绿,推动绿道建设,有助于提高城市公园的服务价值,提升城市的宜居水平、/span>
我国国家公园管理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郑群昍/a>, 申明晹/a>
2020, 19(2): 55-61.doi: 10.13931/j.cnki.bjfuss.2020016
摘要:
为客观反映中国国家公园管理的研究状况,促进形成学术共同体,在CNKI数据库以“国家公园管理”为主题检索到?53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对文献、发文作者、发文机构的分布以及关键词、研究热点和前沿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①国内国家公园管理研究经历了由缓慢到高速的过程;②国内参与国家公园管理研究的学者多而分散,领军学者逐渐形成;③参与研究的机构以高校和科研院所居多,学术共同体雏形初现;④学者研究的主题较为集中,但研究方向多样化;⑤国内研究的趋势由学习借鉴向自我创新发展;⑥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对国家公园各方面的管理上,由最初的借鉴他国管理经验到探索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国家公园管理道路转变、/span>
森林文化
晚清科技期刊与西方林学的引进
戴磊
2020, 19(2): 62-67. doi:10.13931/j.cnki.bjfuss.2019154
摘要:
西方林学在晚清时期的引进,经历了一个先疏后密、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而科技期刊则是这一时期引进西方林学的重要载体。其中,《格致汇编》最早刊载了林学科普文章,而《农学报》则较为集中地引进了西方林学。它们所引进的更多是一些林学知识和原理,对林学内涵和研究等方面则涉及甚少。这一时期对林学的引进以机械的介绍和翻译为主,停留在纸面上,脱离了中国的实际。这种状况直到留学生的大量归国才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span>
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筕/a>
北京市家庭林场试点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李怡欣, 刘翔宆/a>, 刘松, 梁龙跂/a>, 谢屹
2020, 19(2): 68-72. doi:10.13931/j.cnki.bjfuss.2019141
摘要: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家庭林场作为一种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得到了管理层的重视?015?月北京市正式启动家庭林场试点工作。基于实地调研的数据和资料,采用描述统计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分析了北京市家庭林场试点的相关政策保障,其次分析了纳入试点的家庭林场经营与发展现状,再次探析了试点工作中存在的发展基础薄弱、发展保障不足、发展意识不强等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家庭林场发展的对策:提升家庭林场治理能力,制定家庭林场发展规划;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加强对家庭林场发展的支持;健全家庭林场发展体系,强化创新发展意识等、/span>
其他社会科学研究
我国生态教育的发展与展朚/a>
彭妮娄/a>, 安黎哱/a>
2020, 19(2): 73-78.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193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0年来,我国生态教育事业的发展经历?个阶段。当前,生态教育已被写进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纳入学校教育体系。高等教育生态学专业已经上升为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可持续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对社会经济领域的渗透不断加强。生态环境类公益组织蓬勃发展,民众生态意识不断提高。我国的生态教育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进入了新的阶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生态教育仍应在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培养多层次生态人才等方面发力,探索生态教育体制与机制,为生态文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实?035年教育现代化,提供文化积淀和科学素养土壤、/spa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