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紡/a>

留言松/h2>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th>

2019 18?nbsp; ?

2019-zml 目录
2019, 18(4): 1-5.
摘要:
2019-04ml 目录
2019, 18(4): 1-2.
摘要:
生态文昍/a>
论习近平的生态审美思想
李玟兴/a>
2019, 18(4): 1-7.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124
摘要:
习近平同志基于自身工作实践提出的一系列生态文明思想内在包含许多生态审美思想。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整体美、“绿水青山”的生态审美价值、“美丽中国”的生态审美理想、家园的生态审美情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美生态建构了人、自然、社会之间的一种新的审美关系。用生态审美的内生力量促使人们去努力拆解人在生产、生活中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为人类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新视野和新理念、/span>
生态学的本体论困惑及可能的出路
葛永枖/a>, 徐正?/a>, 吴杰, 王中愎/a>
2019, 18(4): 8-13.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099
摘要:
由于生态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定义都是操作性的,致使生态学的群落、生态系统等核心概念容易在不同的使用者和生态情景中产生较大的歧义;群落演替、生态平衡、多样性与稳定性等理论不能有效实现对生态学实体、生态现象与过程的本体论承诺。生态学本体论存在着整体论与还原论、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分歧。整体子跨越生态系统的所有结构和功能层次,它在量的方面可变化、整体与部分的本质关系恒定的特征也许能给我们解决生态学的本体论问题提供新的启迪、/span>
“内在者”的立场与视畋/a>
黄若愙/a>
2019, 18(4): 14-20.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097
摘要:
自赫伯恩发起对艺术哲学的反思和对自然审美的提倡开始,美学研究就走上了一条革新的道路。环境美学主张环境就是审美的对象,环境中的一切事物都具有审美的相关性。作为审美主体的人也毫不例外地从属于环境,从而只能在环境之中进行审美体验。景观美学认为作为审美对象的景观是自然、人工和艺术的复合体,审美就是以“内在者”的立场对景观之于存在的意义的体验。通过对作为审美对象的“环境”和“景观”及其与审美主体关系的分析,认为环境美学和景观美学都继赫伯恩之后实现了审美对象的扩容,并秉持内在于对象的审美立场,从而获得了会通和融合的基本立足点、/span>
森林文化
清代黔西南地区涉林碑刻的生态文化解枏/a>
刘荣昅/a>
2019, 18(4): 21-24.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009
摘要:
清代中后期黔西南地区出现大量涉林碑刻,这既是区域性人地关系紧张的映照,又彰显出区域性生民强烈的生态意识。涉林碑刻中蕴含着深厚的生态文化内涵,具体包括内化于心的生态思想、外化于行的生态实践两个方面,其间透露出古人对森林重要性的认知,同时又表现出规约的可操作性,从而促使规约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进而内化为保护生态的优良传统、/span>
乡村旅游艺术介入:基于段义孚人本主义地理学视角的模式探究
曾艾依然, 张茵
2019, 18(4): 25-33. doi:10.13931/j.cnki.bjfuss.2019074
摘要:
在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保留乡村地方感与艺术化再创造,是美丽乡村建设和社区营造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艺术介入本质上属于“地方再建构”行为。基于段义孚人本主义地理学的相关理论,搭建“再建构环境模型”,对现有乡村旅游艺术介入路径进行分类,继而以北京昌平上苑艺术家村和密云张泉乡居为案例,通过对比研究,构建乡村旅游艺术介入模式。研究以问卷调查法、半结构访谈法和观察法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乡村艺术化”介入路径是有根基的、稳定的、可持续的,而“艺术乡村化”路径则显现出根基不稳、难以持久的问题。最后,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炼出具有实践意义的“乡?艺术共振型”乡村旅游艺术介入模型,并从人地关系、居有者意向、相关主体关?个层面,对模型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促进乡村社区的艺术再建构式甦生、/span>
基于风景园林学视野的农业文化遗产研究
高凯, 张宝斆/a>, 高阳
2019, 18(4): 34-39. doi:10.13931/j.cnki.bjfuss.2019052
摘要:
农业文化遗产是风景园林学的前沿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目前却缺少相关研究。首先,在解读农业文化遗产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的实践及理论研究现状。然后基于风景园林学学科的视野,从学科研究范畴、乡村景观营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化景观、参与乡村振兴等方面研究了农业文化遗产。最后从风景园林学科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探索及利用、遗产保护的引导作用两个方面研究了风景园林学科对接农业文化遗产的具体途径和方式。对风景园林学科在农业文化遗产领域的探索和拓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span>
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筕/a>
“三权分置”背景下林地经营权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高鹏芲/a>
2019, 18(4): 40-46.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005
摘要:
土地经营权产生的原因在于家庭承包经营权流转受限,其目的在于打破农村土地流转限制,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助力现代农业的发展。土地经营权作为“三权分置”政策中的重要一环,已被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赋予了物权功能。林地作为农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自身独有的特性。林地经营权在适用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时,应当将集体统管山和自留山流转也包含在内,即集体统管山使用权和自留山使用权也可以通过流转创设出林地经营权。同时,要妥善处理承包经营权和林地经营权在融资担保上的冲突。不包含林木所有权的林地经营权进行抵押时,未来的抵押权人须评估抵押权变现的风险。在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的关系上,一般而言,林木所有权依赖于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的转让要与林地经营权的转让同时进行。但林地经营权也可以脱离林木所有权单独存在。对于较少依赖林地或者单株价值较高的林木,应当承认其独立的林木所有权,并进一步规范属于不同主体的林地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的行使、/span>
基于选择实验法的农户林权转出偏好分析
刘炳?/a>, 贺超
2019, 18(4): 47-53. doi:10.13931/j.cnki.bjfuss.2018179
摘要:
采用选择实验法分析了辽宁?0个样本县?78户农户对不同林权转出方案的偏好及接受价格。结果显示:转出林地价格、林业经营支持政策项数、城乡社保统筹程度、外出务工机会可能性、进城落户难易程度、资源利用政策封闭程度对农户林权转出偏好影响显著,其中林地转出价格、林业经营支持政策项数、城乡社保统筹程度、外出务工机会可能性的影响为正,进城落户难易程度、资源利用政策封闭程度的影响为负;家庭林地面积、林业补贴金额和家庭总收入显著影响农户对林权转出的偏好,家庭林地面积对农户转出林权意愿的影响为负,林业补贴金额和家庭总收入的影响为正。为促进农户转出林权,一方面要完善相关配套扶持政策,吸引其进行林权流转,另一方面还要统筹城乡福利水平,保障农户的基本生存福利、/span>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辂/a>
庞新甞/a>, 王敏
2019, 18(4): 54-61. doi:10.13931/j.cnki.bjfuss.2018172
摘要: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衡,林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差异也很大,只有依托各国实际情况,才能实现区域内林产品贸易的优势互补。因此,客观地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林产品生产、贸易现状和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依托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数据库,从林产品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市场竞争、森林资源管理模式、林业高等教育等方面出发进行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指标的选取。为了避免指标数量过多,防止信息重复,将相关性较强的指标予以剔除。在此基础上,比较全面、系统地构建了林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一带一路”沿?7个林产品贸易额居前或与中国林产品贸易往来较多的国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理想解法、秩和比法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林产品竞争力问题、/span>
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木质林产品的贸易潜力研穵/a>
张慧, 胡明彡/a>
2019, 18(4): 62-68.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066
摘要: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中国木质林产品的重要进口市场。从口岸效率、海关环境、规制环境、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方面选取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贸易便利化水平测算指标体系,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原木、锯材、木浆、纸和纸板的贸易潜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从沿线国家进口锯材、原木、纸和纸板贸易潜力较大;纸和纸板进口潜力较大的国家有印度、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等,木浆进口潜力较大的国家有奥地利、波兰、斯洛伐克等,锯材进口潜力较大的国家有奥地利、波兰、罗马尼亚等,原木进口潜力较大的国家有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等;不同木质林产品进口贸易潜力的影响因素具有差异性。总体上来看,产品互补性、是否属于亚太经合组织、是否属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实现木质林产品进口贸易潜力的影响较大、/span>
基于生态信息法的原木贸易可持续性研穵/a>
李思雨, 吴红梄/a>
2019, 18(4): 69-75.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9069
摘要:
近年来,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纷纷出台限制或者禁止原木出口的政策,这对研究原木贸易的可持续性非常重要。首次采用生态信息法定量分析原木贸易的可持续性。先详细介绍生态信息理论,以自然资源型的商品−木质林产品中的原木作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2003?017年间,全球原木贸易进出口额前20个国家原木对外贸易的可持续性。研究结果表明,原木贸易的系统总吞吐量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代表着原木贸易处于增长态势;而表示原木贸易可持续性的α指标逐年下降。从全球经济因素和各国贸易政策因素出发,论述原木贸易可持续性下降的原因,并给出中国应对原木贸易问题应该加强人工林建设、进口来源国多样化等建议、/span>
森林资源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研究
贾阳, 耿菁楟/a>, 王兰伙/a>
2019, 18(4): 76-82.doi: 10.13931/j.cnki.bjfuss.2018229
摘要:
分析我国30个省区(西藏及港澳台除外)的主要疾病死亡率数据,通过方差分析、面板回归等方法逐步深入研究疾病死亡率与森林覆盖率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森林覆盖率越高,主要疾病死亡率越低,森林覆盖率每增?%,肺癌死亡率减少1.14/105,乳腺癌死亡率减?.16/105,其他慢性病具有同样的抵减趋势。这些结果表明森林在促进居民健康水平方面有积极作用、/spa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