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紡/a>

留言松/h2>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th>

2010 9?nbsp; ?

显示方式:
论文
论森林文化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在中国文化视阈中的考察和认诅/a>
金鸣娞/a>
2010, 9(2): 1-5.
摘要:
森林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特定内涵的文化形态,是中国文化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文化发展的角度,就森林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起源、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内容以及当代中国文化的建设等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森林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span>
万木林保护史及其对生态建设的启示
裘晓?/a>
2010, 9(2): 6-9.
摘要:
考证分析了位于福建省境内的万木林的历史渊源、悠久的森林保护史和丰富的生物资?指出万木林是由原人工杉木林逐渐演替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性植被,是人类营造保护森林和森林自然演替相结合的实例。从现代生态学角度, 提出万木林对生态自然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代际公平,以及人类在善待自然、正确处理与自然关系等方面的启示、/span>
古木的类型与艺术鉴赏
吴晓纡/a>, 程远畄/a>, 苏祖荢/a>
2010, 9(2): 10-14.
摘要:
古木是一种天然的造型艺术,是森林文化研究的新领域。以浙江长兴东方古木博物馆的古木展品为研究对象,按其采集地域、形成过程、本身形色、质地结构等因素暂将其划分为神木、浪木、乌木、硅化木树化?种古木类型。同时从审美视角,结合古木自身的特质,观照古木的自然美、古老美、奇拙美和生命美,解读古木所蕴含的艺术内涵,引发人们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提升古木的文化和艺术价值、/span>
芦、荻考辨
魏巍, 尚富徶/a>
2010, 9(2): 15-19.
摘要:
芦苇和荻是两种不同的草本植物,常见于古代文献典籍。因芦、荻别称较多,古人在芦、荻的区别上有过不少争论。从芦、荻名实考辨、植物学区别、用途异同及芦荻的文化意蕴特色方面考证和论述了二者的不同、/span>
清代东北地区林业管理的变化及其影哌/a>
张文涚/a>
2010, 9(2): 20-25.
摘要:
清朝建立以后,清政府对东北森林长期实行封禁措施,在客观上保护了东北森林。晚清时期,清政府迫于内外交困的严峻形势,不得不对东北森林实行开禁,这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却给东北森林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生态环境的迅速恶化。清代东北地区的林业管理经历了从封禁到开禁的变化过程。理清当时林业管理的演变轨迹,探究其变化原因,揭示其深远影响,能够为当今的林业建设提供启示、/span>
明清时期徽州涉林契约文书初探
袁婵, 李莉, 李飞
2010, 9(2): 26-30.
摘要:
徽州文书是研究徽州社会历史重要的、直接的文献。徽州地区多山少田,自古以来林业资源丰富。明清时期,这一地区的林业生产和林业贸易等活动更加活跃,这些林事活动在明清时期徽州的契约文书中都有所反映。对明清时期徽州契约文书做简单分类,对涉及到林业的部分代表性契约文书进行初步分析,借此对从文献角度研究我国林业史以及林业区域史提供一点启发、/span>
包世臣笔下的林业技术与社会文化
周邦吚/a>
2010, 9(2): 31-36.
摘要:
鸦片战争前后包世臣所著的优秀农学作品——《郡县农政》,能够具体反映出当时林业技术与社会文化的历史图像。江淮等地一些农民认识天时变动规律,利用山区和城镇荒地植树,使林业与水利相联系、与畜牧业相结合。农民根据劳动对象的生物习性,采取一系列切实的技术措施和相应的管理方法,栽培利用竹子、桐树、杉树、乌桕、茶树、梨树等多种林木。在此艰苦的生产实践中,他们创造出一定的林业文化。虽然其中带有若干神秘的文化色彩,但更重要的是,这些林业技术成就及其科学思想比较突出地表现了当时江淮等地农民的乡土智慧,而且有助于启迪中国人民更好地走文明发展之路、/span>
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肇事特点及解决途径
周鸿卆/a>, 唐景?/a>, 郭保馘/a>, 王希羣/a>, 董金芰/a>, 李凯, 侯森枖/a>
2010, 9(2): 37-41.
摘要:
中国地域辽阔,具有多种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一些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肇事现象日趋严重,事件本身情况非常复杂。因此,为了既能有效地保护重点野生动物,又能维护受害群众的合法权益,必须了解我国野生动物肇事问题的特点,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在对我国野生动物肇事问题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在现有法规和经济条件下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肇事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合理补偿的方式及途径非常迫切、/span>
美国有关生物入侵的州示范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礹/a>
刘春关/a>, 徐平, 刘海斋/a>, 温俊宜/a>, 骆有庅/a>
2010, 9(2): 42-46.
摘要:
生物入侵对美国所造成的环境、经济和健康等威胁已引起公众和政府的广泛关注,除联邦立法以外,目前各州均已有相关立法,但综合性的专门立法尚缺?004年美国环境法研究所草拟了生物入侵州示范法,希冀为各州的综合性专门立法提供一个基本范式。我国许多省级区域,包括北京在内同样深受生物入侵危害,但迄今综合性的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均欠缺。借鉴美国生物入侵州示范法,进行北京市生物入侵综合性地方立法,既可为首都生物入侵防控工作奠定法制基础,亦可为其他省提供参考,并最终为我国中央一级的生物入侵综合性专门立法提供试点经验、/span>
生态文化与社会生态结枃/a>
盖光
2010, 9(2): 47-51.
摘要:
生态文化与社会生态结构的一致必然呈现社会文明健康性生态,并促使人类真正行走于生态性生存和发展的路径。这既要有人的生态“类”特性所运演的自组织过程,更需要道德生态化建立平衡机制从而构筑人与自然生态的道德关系。生态文化与社会生态结构所形成的“合力”不仅是人的生命及生存“合力”的基础,并为个体生存“合力”构建了良好的生存氛围及强大的社会生态及文化支持系统、/span>
民族传统文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a>
吴微, 李丹, 刘丙丆/a>
2010, 9(2): 52-56.
摘要:
历史上各民族在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产生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 保护了生物多样? 维护了生态平? 促进了各民族自身的发展。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民族传统文化受到威胁。本文阐述了民族传统文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揭示了民族传统文化发生变化的原因及这种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民族传统文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及民族传统文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作用的途径、/span>
西方绿色政治理念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张勇
2010, 9(2): 57-59.
摘要:
为应对日趋恶化的地球生态和环境问题,以绿党为代表的西方绿色政治运动提出了生态优先原则、社会公正、基层民主和非暴力等主张。这些观点对我国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span>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生态学基础——以林业高校为例
赵国柰/a>, 曹爱?/a>, 李志茸/a>
2010, 9(2): 60-64.
摘要:
高校是促进国家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机构。校园文化建设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高校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要从自然景观、人文、精神、制度、行为等方面着手,把学校建设成为一片有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和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的沃土。林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突出以林业为特色的学科和专业优势,遵循整体、协同、循环、自生的生态学原理,建设以自然和绿色为基础的和谐、民主、文明、开放的校园文化,培养具有生态意识、文化素质、健强体魄和优秀道德素养的人才、/span>
发生学视角下自然旅游的本质和行为特点
马宝廹/a>
2010, 9(2): 65-67.
摘要:
以回到事物的本源去的思想方法以及“个体发育重复着系统发育”的发生学观点,从社会生物学、人类学、哲学和心理学的多学科角度,对自然旅游的本质、行为特点进行了探讨。认为自然旅游的本质是一种“返祖”与回归,这种本质决定了它有4个方面的特点:注重体验而不是“观光”、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不以追求方便为条件、具有善待的意识
北京市居民对郊野公园建设的满意度分析
李翠翟/a>, 徐程?/a>, 章志郼/a>, 龚岚, 李波, 金桂馘/a>, 陈树卍/a>
2010, 9(2): 68-72.
摘要:
游憩者的满意度和需求是郊野公园建设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便于郊野公园更好地服务居民,采用现场问卷对北京市郊野公园中居民的特征及其对郊野公园建设的满意度和需求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郊野公园已成为周边居民日常休闲游憩的重要场所,游憩者对郊野公园整体情况和绿化现状的满意度分别达?6%?7%。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span>
“五个统筹”背景下的风景区居民点调控问题研穵/a>
崔志卍/a>, 郭晓?/a>
2010, 9(2): 73-77.
摘要:
风景区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同时也给风景区内部和周边居民点带来了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双重影响。居民点问题在当前每个风景区中都是确实存在和无法回避的。在“五个统筹”背景下,结合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以苏州澄湖为例,探讨了风景区居民点调控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span>
我国森林景观设计原则初探
郝小飝/a>, 贾黎昍/a>
2010, 9(2): 78-81.
摘要:
满足城市居民生活需求的森林公园及风景游憩林,其建设正从“发现”美景阶段向“创造”美景阶段过渡,因此急需理论指导。通过分析我国园林设计理念、山水画等的构图原理以及传统审美理念,结合英国森林景观视觉主动设计途径理论和我国造林原则,提出了我国的森林景观设计原则,即“因势成形”“巧于凭借”“精在体宜”“适地适树”“多样统一”及“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期为我国形成成熟的森林景观设计理论奠定基础、/span>
森林碳汇及其市场的研究综?/a>
王静, 沈月琳/a>
2010, 9(2): 82-87.
摘要:
通过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森林碳汇的概念、特征和计量,森林碳汇市场的特征、类型和现状以及森林碳汇市场机制构成要素和政策激励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概述,最后从研究对象、方法和内容方面对中国森林碳汇及其市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span>
森林碳汇市场的运行机制研穵/a>
李淑霝/a>, 周志囼/a>
2010, 9(2): 88-93.
摘要:
《京都议定书》生效后,森林碳汇市场作为解决森林生态系统效益补偿的有效机制在国际范围内已经初步建立。揭示了森林碳汇产权的界定是森林碳汇市场交易的前提和市场有效运作的制度基础,进而以发展中国家和附件Ⅰ国家为森林碳汇的供求分析框架,以资源配置有效性为视角,构建了森林碳汇市场的运行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了政府在森林碳汇市场运行机制构建与完善中的作用、/span>
城市水系的生态堤岸设讠/a>
赵华, 庞晓丼/a>, 张超
2010, 9(2): 94-100.
摘要:
水是生命之源,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应该成为人类发展中一件头等大事。堤岸是水系的基本元素,堤岸形式和材料的选择对水系环境具有直接影响。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水系堤岸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国外生态堤岸的发展史、常用的生态水系堤岸的基本设计形式及其对我国城市水系建设的借鉴作用、/span>
旧港区更新中的开放空间设计策略研穵/a>
张晋矲/a>
2010, 9(2): 101-104.
摘要:
滨水开放空间作为城市公共产品和社会福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旧港区更新中的重要一环。在旧港滨水区开放空间设计中,对港区与城市之间的空间组织、视线通廊、环境恬适性、城市生活、文脉传承、生态关怀和场所独特性是否进行了精心考虑,是评判开放空间优劣的重要标准,也是其重要的设计策略、/span>
街头绿地“景以境出”的造景方法——以保定市两块街头绿地设计为侊/a>
李飞
2010, 9(2): 105-110.
摘要:
街头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保定市两块街头绿地设计为例,阐述了街头绿地的设计意义与布点选择,论述了街头绿地设计首先要因“境”制宜地进行定性,其次根据不同的地宜条件、使用者的需求,来营造“景以境出”的景观,提出了改造山水“境”之劣势来塑造山水、发挥文化“境”之地域特色来塑造景观、突出生态“境”之特色来配置植物等设计方法、/span>
国际非法采伐与相关贸易问题的探讨
孙久灴/a>, 陆文昍/a>, 田明卍/a>
2010, 9(2): 111-114.
摘要:
介绍了林产品国际贸易现状、贸易与环境问题的背景,阐述了国际上针对非法采伐问题争论的主要进程,并分析了国际上打击非法采伐的实质。通过以上的论述,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必然产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森林资源利用问题上的矛盾,非法采伐问题是一次森林资源利用的再分配过程。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span>
生态公益林建设对林农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长兴县和衢江区为例
姜霞, 李兰苰/a>, 沈月琳/a>, 黄文么/a>
2010, 9(2): 115-119.
摘要:
生态公益林建设是我国为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利用浙江省林农调查的面板数据,以林农各项收入为因变量,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生态公益林建设对林农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生态公益林建设对浙江山区林农林业收入存在负面影响,但对林农非农就业收入和总收入的影响不显著。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拓宽非农经营渠道,是实现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span>
建立和完善北京市山区生态林管护员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耂/a>
米锋, 高岚, 冯琼, 杨玮
2010, 9(2): 120-124.
摘要:
在对北京市山区生态林管护员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从农村的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商业保险等方面入手,以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促进农村养老保险、提高农村社会福利为目的,对山区生态林管护员的保障体系的优化提出设想,并构建了有北京特色的山区生态林管护员社会保障体系、/span>
退耕还林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研究——以贵州省织金县为例
刘燕, 支玲, 徐慧丼/a>, 张喜, 陈雨?/a>
2010, 9(2): 125-131.
摘要:
在综述退耕还林对新农村建设影响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贵州省织金县为例,利用实地调查资料、监测数据及统计资料,从生态、经济、社会等3个方面分析了退耕还林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根据退耕还林工程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span>
国际企业环境会计准则的比较与借鉴
蒋德?/a>, 刘诚, 田治?/a>, 纪小?/a>
2010, 9(2): 132-135.
摘要:
很多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都制定了环境会计准则,但总的来说,企业环境会计准则的制定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对此也仅做了少量规定。对国际上主要的环境会计准则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环境活动的种类和内容,对我国企业环境会计准则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应对环境会计准则和环境绩效披露的协调和融合进行深入研究、/span>
中国山核桃产业成长阶段分枏/a>
高宇刖/a>, 沈月琳/a>, 黄坚?/a>, 王慧琳/a>
2010, 9(2): 136-140.
摘要:
山核桃产业是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深入地剖析山核桃产业,寻求产业升级的应对策略,首先需要对山核桃产业的发展阶段做出科学判定。运用产业生命周期和产业集中度等理论,分析了山核桃产业的产量和企业数量变化规律,进而对我国山核桃产业的发展阶段作出初步判断:中国山核桃产业经历了形成期和成长期两个阶段,目前我国山核桃产业处于成长期后期,尚未进入成熟期。这对于深入研究山核桃产业,促进产业的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span>
论同源词系联比较法与古汉语植物命名探汁/a>
谭宏姢/a>
2010, 9(2): 141-144.
摘要:
名物考证,尤其是古汉语植物命名探求历来是传统语言学中公认的难题。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科学的名物训诂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古汉语植物命名探求中,传统训诂中的“因声求义”法,即同源词系联比较法具有特殊的作用:不仅可以避免声训法释名的偏误,还可以比较相似植物命名义的不同,在辨正释名的故训异说方面也有重要的价值、/span>
略论唐代东北边塞闺怨诗——从李白的几首创作谈赶/a>
彭飞, 沈文几/a>
2010, 9(2): 145-149.
摘要:
东北地区作为唐代的边陲重镇,使得有唐一代的闺怨诗中有相当数量的作品涉及到东北意象。在今存?0首涉及东北意象的边塞闺怨诗作中,孕育了边塞诗的独特审美内涵。其不仅风格凄恻哀婉,而且诗中所塑造的生动感人的妇女形象也是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准确地把握了女性的情感世界。天宝十一年(752)冬李白曾北上幽州,对于东北的边塞状况亲有所感。此一经历自然使其反映东北边塞的闺怨之作更加具有了现实意义、/spa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