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紡/a>

留言松/h2>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th>

2007 6?nbsp; ?

显示方式:
森林文化
中国竹文化若干基本问题研穵/a>
李世丛/a>, 颜容
2007, 6(1): 6-10.
摘要:
竹作为一种特殊的质体,已渗透到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独特色彩,积淀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国竹文化。本文论述了中国竹文化的地位与作用、内涵与外延、核心与特征、源流与现状等几个基本问题、/span>
论森林的社会价值及文化表达
黎德匕/a>, 刘娅羣/a>
2007, 6(1): 11-15.
摘要:
森林不仅具有经济和生态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这些价值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人们利用森林价值的文化方式的不同,决定着人们对待森林的态度的不同。开展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森林文化活动,有助于改变人们的森林价值观,更有助于保护森林和环境、/span>
中国传统林业文化与林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初探
杨海蛞/a>
2007, 6(1): 16-19.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蕴涵着人与大自然、人与森林平衡发展的和谐理念,林业文化是 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中国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丰富多彩的林业文化。林业文化的主要内涵就是和谐,林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休戚相关。面对直接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本文提出了中国林业发展必须确立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同时人又必须与自然和平 共处,达到人—自然—社会系统更加和谐、完整、均衡;倡导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在全民中确立 应中国林业发展的和谐林业观、经营伦理观、森林文化观和绿色文化价值观
从唐朝的盛衰谈梅花与牡丹
林雁
2007, 6(1): 20-28.
摘要:
唐玄宗在青壮年时期,奋发有为,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最强盛的“开元盛世”,姚崇、宋NFDF8两位贤相是最大的功臣。梅花宰相宋NFDF8为相期间,宽刑减征,修好邻邦,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唐玄宗宠幸人类中的牡丹花——杨贵妃后,一方面杨贵妃“惑主”,使唐玄宗骄奢淫逸,荒废朝政;另一方面杨贵妃引荐了杨国忠这个牡丹大玩家,由杨国忠直接激发了“安史之乱”,盛唐由此变衰。与此同时,植物界的牡丹花使王公贵族玩物丧志也是盛唐衰亡的一个重要社会根源、/span>
论文
隋唐五代的林业官刵/a>
林鸿荢/a>
2007, 6(1): 29-33.
摘要:
隋朝创立新型职官制度,唐五代承之,虽因时损益,仍以三省六部诸寺诸监为其行政中心。其中尚书省户部(本司、度支司)、工?本司、虞部司)分掌营林与利用之政令,属于林业政务机关;司农寺、将作监、少府监及其所辖有关的署、监分掌劝课农桑、竹木种植、材木采伐、薪炭供应、园林管护以及木工技巧等具体事务,属于林业事?职能)机关。而后者并不隶属于前者,却须仰承前者之政令,显示了隋唐五代林业官制既分散布局,又集中指挥的重要特点、/span>
水杉种苗学研究的重要里程碐/a>
王希羣/a>, 马履一, 胡涌, 郭保馘/a>
2007, 6(1): 34-37.
摘要:
胡先骕和郑万钧在20世纪40年代对水杉新种进行研究的同时,采集了种子寄给国内外树木园、植物园和试验林场进行引种研究。其?948年春汪振儒在得到水杉后首先对水杉种苗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1949?月正式发表了《Observations on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development of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Cheng》(《水杉种子及幼苗发育观察》)一文。由于文章发表的时间正值北平解放,该刊发行较少,并为英文所写,解放后也没有被人引用而被遗忘?002年,笔者开始对我国重要保护植物——水杉造林技术进行系统研究,找到此文并引用,同时也找到了在北京最早引种栽植的水杉,确认北京为世界上最早成功引种水杉的地点之一。笔者还对上文的作者进行了多次访问,并进行了有关文献的查阅和实地调查,上文不但是第一篇有关水杉种苗的研究论文,而且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较早采用林木种子、苗木质量指标(净度、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和苗高、地径等)系统研究林木种苗的论文之一,调查还澄清了水杉在中国以及北京早期引种的一些误传、/span>
蒲松龄的林业科学技术思想
石彦吚/a>, 董源
2007, 6(1): 38-41.
摘要:
蒲松龄的林业科学技术思想来源于传统的、浓厚的农本思想和对前代林业科学技术成就的继承与发展。他结合农业生产与实践,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地介绍了林木、花草的科学知识和树木栽培与管理的技术,同时提出了修坝筑堰对水土流失进行小流域治理的思路和农林复合发展的超前构思,编纂出了《日用俗字》、《农桑经》和《农桑经残稿》等农业科学技术著作。而其中的林业科学技术思想,对当代的林业建设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借鉴意义、/span>
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中国园林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颗/a>
翟付项/a>, 乔永弹/a>
2007, 6(1): 42-45.
摘要:
本文跳出传统古典园林史的研究思路,结合当代史学研究的新观点、新动向,从史学研究方法论的角度对中国古典园林研究方法论进行了反思。笔者发现在史学地理观方面,存在以中国文化圈为单位的地域史观进行园林史研究的必要性;在园林史的结构方面,存在明代之前文献的丰富与实例的缺乏之间的反差;在史学客观性方面,存在民族主义对园林研究的影响;在古人对园林的认知方面,存在着不同于学院式认知视角的另类园林认知
视觉特性对营造植物景观空间的影响
林晶, 李岳
2007, 6(1): 46-50.
摘要:
本文以多项设计为例,论述了视觉特性对园林植物景观的影响,介绍了如何从人的视觉感官出发,运用多样的园林造景手法,因地制宜,协调设计,营造以人为本的舒适景观环境。文章阐明了出色地发挥植物视觉特性,注重利用植物观赏特性中与人直观感受最相关的体量、质地、色彩视觉特性对构成丰富的园林景观空间的作用。文章提出了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影响植物视觉特性的因素,通过植物合理配置,尽可能设计最具动态艺术的园林空间,在园林景观的建设中创造出更丰富的园林空间感受、/span>
试论简约空间的细部设计
张晓燔/a>, 李宝?/a>
2007, 6(1): 51-55.
摘要:
简约空间是简约主义设计在建筑及其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具体体现。作为符合当前社会现状的一种设计风格,它已成为设计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潮流。简约空间在设计上摒弃了传统设计奢华与繁琐的特点。空间的纯净不是靠舍弃细部,而是通过细部的提炼和升华来表现更本质的空间特性。本文通过探讨细部设计对简约空间的具体作用,阐述了细部设计在简约空间设计中具有的重要性、/span>
再论现代林学、森林与林业——对北京林业发展之初?/a>
贺庆棟/a>, 颜帅
2007, 6(1): 56-60.
摘要:
本文论述了林学、森林和林业近两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变化。林学经历了由传统林学向现代林学的转变。现代林学是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恢复、改造、经营管理和合理利用为研究对象和内容,以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功能和多种效益为目的,并做到森林可持续发展、永续利用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经历了由单株树木到树木群体再到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森林对环境的影响由局部影响转向深入研究森林对大范围包括国家、洲及全球的影响。特别是热带森林有地球的“心脏”、“肺”之称,影响全球。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从长期以木材利用为中心,转变到全面发挥森林多功能、多效益的复合产业和公益事业,以实现森林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本文还对北京林业未来发展的定位、布局、质量及多功能经营问题,提出了一些新见解
现代林业理论发展与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策?/a>
龚固堁/a>, 慕长龘/a>, 先开炲/a>, /a>
2007, 6(1): 61-67.
摘要:
本文通过对现代林业理论的分析来探索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策略。通过?种主要现代林业理论特点和适用范围的分析,认为:实施分类经营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公益林经营的根本原则和目栆而近自然林业、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和生态林业是实现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措施。公益林可持续经营应通过合理的林业用地规划、持续森林多种产品生产、合理营林技术、关注生态保护和公众利益、强化组织管理、完善制度保障、贯彻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加强科技支撑几方面途径来实现
2005年我国主要木材产品进口分枏/a>
程宝栊/a>, 宋维昍/a>, 田明卍/a>
2007, 6(1): 68-72.
摘要:
2005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动了木材进口贸易的快速发展。本文首先以联合国粮农组织对主要木材产品的分类为依据,分别就其在2005年的进口情况作了具体分析;然后,通过?005年我国木材进口贸易发展的回顾,分别从进口依存度、进口秩序以及进口方式三个方面总结了木材贸易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span>
政府参与高等教育评估行为的国际比较分枏/a>
潘爱珌/a>, 吴金?/a>
2007, 6(1): 73-77.
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评估已成为政府宏观调控高等教育,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政府参与高等教育评估的行为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各国发展高等教育的理念和路径不同,政治经济环境各异,政府参与高等教育评估的行为也呈现出各自的特点。本文介绍了国外政府参与高等教育评估的三种主要行为模式,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政府参与高等教育评估的行为特征。通过分析比较,本文认为可以在政府行为模式的转变,引入多元评估主体,制定多元评估体系,开展元评估活动等方面借鉴国外的经验,以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参与高等教育评估的行为、/spa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