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紡/a>

留言松/h2>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th>

2006 5?nbsp; ?

显示方式:
论文
槐树的实用功能与文化象征
纪永贴/a>
2006, 5(4): 1-7.
摘要:
槐树在文化史上的重要性有赖于其多种实用价值的开发利用。槐树的可燃功能使之成为“改火”之木,并确立了槐树的“阴树”身份。槐叶可以用作防暑之物,食槐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风雅。槐树的药用价值将之提升为仙方灵药,并将槐树引入了神仙境界。作为行道树的槐树则附着了多层政治寓意。宋代以后,在董永遇仙传说中,槐树承载了遇仙、生殖、富贵三层用意、/span>
中国植柳史与柳文匕/a>
关传及/a>
2006, 5(4): 8-15.
摘要:
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植柳历史。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证实中国植柳起源于夏商时期,周代以后得到了很大发展,并保持着长盛不衰的历史景象。古代中国人植柳主要是植柳护堤(护堤树)、植柳护路(行道树)、植柳美园(园林造景树)。中国人在长期的植柳历史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柳文化,主要体现在: 柳崇拜:视柳树为女性生殖器崇拜的象征、吉祥和神的象征而祭拜; 柳民俗:存在着插柳戴柳习俗、折柳赠别和折柳寄远习俗、射柳及柳舞习俗;③ 柳诗文:柳树被历代文学家赋予表达“离情别意”的符号象征而极力讴歌; 柳绘画:视柳树为美与善的象征而成为山水画作中的主要表现景物、/span>
森林文化结构体系的研穵/a>
李晓勆/a>, 甄学?/a>
2006, 5(4): 16-20.
摘要:
该文在介绍森林文化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关于森林文化外延方面的探讨,认为森林文化属于文化的一个分支,除具有自身的特性外,还具有文化的共性。文章采用文化学对文化构成的研究思路,根据文化学的结构理论来研究森林文化的结构体系,将森林文化划分为森林物质文化、森林制度文化、森林行为文化和森林精神文化,对其分别作了阐述,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文章就森林文化结构体系研究的意义进行了论述、/span>
森林文化产品的价值与价格
甄学?/a>
2006, 5(4): 21-25.
摘要:
国家林业建设战略重点的重新定位,“体验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森林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创造了广阔的市场。将优秀的森林文化资源整理、组合、提升,创新为森林文化产品,并确定其价格,能更有效地传播森林文化,使其被更多人所接受,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森林文化产品的创作过程也就是森林文化的丰富和创新过程。该文阐述了森林文化产品的涵义、主要特性、传播与消费的条件、主要表现形式、价值及其价格。文章认为森林文化产品包含了创作过程的活化劳动、制作文化载体的物化劳动和森林文化自身的价值,它们共同构成森林文化产品的价值。文章用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新古典价值经济学理论考察了森林文化产品的价格构成,认为森林文化产品价格应该由其生产成本、效用、供求关系等因素综合决定:生产成本决定森林文化产品的最低价格;效用决定森林文化产品的最高价格;供求关系变化影响森林文化产品价格的波动幅度、/span>
广东现存明清时期涉林碑刻的生态文化透视
古开弻/a>, 黄兰秊/a>
2006, 5(4): 26-34.
摘要:
该文运用生态民俗学和生态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广东现存明清时期60通涉林碑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析,从而透视其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和深厚的生态文化底蕴、/span>
清代树木栽培技术及相关文献探析
石彦吚/a>, 董源
2006, 5(4): 35-38.
摘要:
中国的树木栽培技术源远流长,曾取得过辉煌的成就。清朝时期在对前人的树木栽培技术进行系统总结和归纳的基础上,结合树木栽培的生产实践,编纂出版了几部学术价值高、影响大、实用性强的文献资料。同时这一时期在植物嫁接成活的生理机制研究、嫁接技术、树木移栽、良种选育与新品种培育、实生苗繁殖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使清代的树木栽培技术更加完善和成熟、/span>
景观建筑设计中的色彩表达
包瑞渄/a>, 赵鸣
2006, 5(4): 39-42.
摘要:
色彩是景观建筑设计当中重要的表达内容。该文从事物存在的表现形式——材质、形体和光影等方面来分析色彩。在材质与色彩的关系中重点论述色彩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在形体和色彩的关系中阐述人们对色彩的心理和生理感知;在光影和色彩的关系中则描述人们感受光影与色彩的互动,并说明色彩对人们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文章阐述了设计师在景观建筑设计当中通过对色彩的理解和表达色彩的方式,使对色彩的理解成为设计思路得以拓展的一种途径、/span>
退耕还林中农民收入分类研究
刘丽萌/a>, 高岚, 李淑色/a>
2006, 5(4): 43-47.
摘要:
退耕还林工程最大的特点是参与主体为广大农民群众,因此,对工程实施前后农民经济收入变化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该文分别选取了贵州省3个地区的3个村镇为调查研究对象,采用描述统计与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的方法,根据退耕前农民对土地依赖程度的不同,对比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不同农民的收入变化情况。描述统计结果与计量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一致,即退耕还林工程对不同农民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已经显现出正效应,农民的收入结构有所变化,虽然种植业收入有所减少,但总收入是增加的。但由于时间太短,这种正效应还不显著、/span>
森林认证与林产品国际贸易关系初探
刘燕, 田明卍/a>, 钱军
2006, 5(4): 48-53.
摘要:
该文辩证地分析了森林认证和林产品国际贸易的关系。森林认证可能阻碍林产品贸易自由化,而不合理的林产品贸易可能会恶化环境。但是二者最终追求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该文论述了森林认证和林产品国际贸易之间的相互影响,认为林产品国际贸易是推动森林认证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森林认证是促进林产品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之一、/span>
伊春市主导产业选择问题浅析
王雪梄/a>, 邱俊齏/a>, 温亚?/a>
2006, 5(4): 54-59.
摘要:
资源型城市转轨过程中,正确选择主导产业,合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是决定城市今后的竞争能力和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伊春市作为我国资源型城市转轨的试点之一,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应确立本地区的主导产业,并给予重点培育和扶持,为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该文对伊春市在现有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如何选择和确立主导产业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并得出在现阶段以木材精深加工作为主导产业加以重点扶持,而将旅游业作为未来的主导产业加以培育的明确结论、/span>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概念:参与性自然资源监浊/a>
张劲?/a>, JeannettevanRijsoort, 周鸿, 耿云?/a>
2006, 5(4): 60-64.
摘要:
参与性自然资源监测是一种新理念下以村民为主体的对社区所依赖资源进行监测的系统。它以掌握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利用及其变化情况,增强村民环境意识并改善村民和自然保护区之间关系为目的,具有简便易行、应用乡土知识、资源投入低、决策透明的优点,能够促进森林资源保护、监测和管理,进行意识教育、冲突管理、野生动物肇事管理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span>
学科建设“诊断”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泔/a>
高双枖/a>, 王国柰/a>
2006, 5(4): 65-69.
摘要:
该文通过对学科建设内容的研究分析,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分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及其技术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对学科建设复杂因素定量化评价的问题。研究中创新性地提出学科建设优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用来对学科建设的状况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有利于找准学科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达到“以评促建设,以评促改革,以评促发展”的评价目的。在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分级标准的基础上,应用分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不同研究领域的学科进行综合评价,其评价结果较充分地验证了该模型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对推进学科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span>
从日本经济学理念看其实态分析方泔/a>
孔祥?/a>, 张玉?/a>
2006, 5(4): 70-74.
摘要:
日本没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但是日本却成为一个经济大国,尽管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但日本经济分析方法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实态分析方法就是日本经济分析方法的一大特色。该文从日本经济体制的独特性和思维方式的特点来分析实态经济分析方法形成的主要原因,阐述了日本实态分析方法的特征,为我国的经济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spa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