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紡/a>

留言松/h2>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th>

2006 5?nbsp; ?

显示方式:
论文
林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作用研究
李俊渄/a>, 孙立, 于合冚/a>, 张勇
2006, 5(1): 1-5.
摘要:
该文探讨林业对构建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的作用。和谐分两个方面,即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文章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主导作用,所以构建和谐社会指标体系需要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入手,这必须利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生态学原理是自然科学中构建人与自然和谐最适用的原理,林业是生态规律的重要实践部门和自然保护的基础部门,林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我国林业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积累了宝贵数据和丰富经验,同时林业在生态中的重要地位,使得林业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的主要平台、/span>
浅谈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与森林资源管理
张慧干/a>, 马超徶/a>, 郑小责/a>
2006, 5(1): 6-9.
摘要:
我国少数民族有大量保护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的传统观念、法制、规定和习俗。这些内容是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生态保护特征,反映了我国少数民族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情况,同时也体现了文化对森林资源保护和经营管理的影响和作用。该文从文化推动社会发展的视角出发,对我国少数民族生态文化及其与森林资源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挖掘和借鉴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促进我国林业建设,是林业工作者的紧迫任务之一、/span>
论梅雪关糺/a>
林雁
2006, 5(1): 10-15.
摘要:
梅花开与下雪有着同期的时间关系,这引发人们对梅雪关系的认识。对梅与雪生态关系的认识,归纳起来有3种:一是从对立观念出发,用梅花冲雪开放演绎其傲寒品格;二是从相和观念出发,用梅花“雪里开花”来表明其高于其他草木的情操;三是从同化观念出发,把梅同化成冰肌玉骨的“霜雪美人”,赋予梅花崇高的人格。虽然对梅雪关系的认识不同,但世人无不以梅与雪的关系来赞美梅花的高风亮节、/span>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在中国园林中的体?/a>
李保?/a>, 张启翓/a>
2006, 5(1): 16-19.
摘要:
“天人合一”宇宙观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它对中国园林朝自然式方向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组合成的,具有诗情画意的、供人颐养和游憩的综合艺术品,是艺术的宇宙图案。其构思从“象天”到“法地”,从对大自然的简单模拟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最高创作理念,都是“天人合一”宇宙观的“具象”化。该文在简要介绍了“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起源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最后指出了这一哲学思想对现代园林建设的指导意义,提出现代园林的设计理念是:尊重自然、回归自然、以人为本,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类、自然、文化、生态、城市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span>
构建具有“柔性结构”的防灾城市 ——由伊朗巴姆大地震引发的对当前城市防灾绿地建设中问题的思耂/a>
郭美锊/a>, 刘晓昍/a>
2006, 5(1): 20-23.
摘要:
由伊朗巴姆大地震引发的巨大的灾害损失,促使人们必须反思当前城市防灾绿地建设中存在的误区。防灾绿地作为“柔性”空间,在城市防灾、避灾、减灾及灾后重建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城市防灾绿地建设中必须化被动为主动,健全相关城市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结合城市绿地系统布局,构建具有合理的层级结构和均衡分布的城市防灾绿地网络,建立城市防灾绿地的补偿机制,从而在根本上有利于城市的防灾与减灾、/span>
隋唐五代时期的林业法刵/a>
林鸿荢/a>
2006, 5(1): 24-28.
摘要:
“令”是现存隋法的基本形式,也是林业法制的基本形式。“弛山泽之禁”、“均田”、厚偿运河植树等规定,皆以“令”的形式表达。唐法律、令、格、式、格后敕并行,不少条文涉及林业,但与田制配套的植树规定则因田制变化在唐前期与唐后期显著不同。五代十国基本沿袭中晚唐的林业法制,但有其值得重视的特点,如后周、南唐、北汉视林业为生存发展之所需,一些规定较前代有过之而无不及、/span>
朱元璋的“植树令”初採/a>
贾乃?/a>
2006, 5(1): 29-34.
摘要:
朱元璋一系列植树令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历史上曾盛极一时,并在客观上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由于后世守成之君每况愈下,封建官僚敷衍搪塞,其成果终至荡然无存,历史的宝贵经验和沉痛教训都是今天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财富、/span>
雷公山森林公园的苗族文化与旅游展示设讠/a>
但新琂/a>
2006, 5(1): 35-39.
摘要:
作者通过主持《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和《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详细规划》,对雷公山森林公园内的苗族文化资源进行了认真调查与分析。为了多层面地呈现出苗族原始文化的色彩斑和神秘,充分体现雷公山作为“苗疆圣?、“苗疆民族中?和“自然人文博物馆"的古朴淳厚、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和资源地位,作者对苗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设计了开发利用属于物质文明的民族服饰文化、苗锦艺术、蜡染艺术、银饰艺术、手工艺艺术、民居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医药文化、森林与农耕文匕属于精神文明的宗教与民俗文化、歌舞文化、节日文化、娱乐与体育竞技文化、民间传说文匕属于政治文明的苗族社会组织文化和栽岩文化?6个方面的具体方案与措施、/span>
西部边境旅游规划的特性、原则和程序 ——以新疆“四地州”边境旅游规划为侊/a>
刘滨谉/a>, 刘琴
2006, 5(1): 40-44.
摘要:
该文提出中国西部边境旅游规划的协调性、前瞻性和引导?大特性。同时文章认为,西部边境旅游规划应遵循生态保护、特色化和深度化3大原则。文章最后提出了西部边境旅游规划的程序,并以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以及和田地区的边境旅游规划为例,提出了进行边境旅游规划的具体措施、/span>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价值研穵/a>
邓晓梄/a>, 秦岩, 冉圣宎/a>, 王郑敎/a>, 孔艳
2006, 5(1): 45-50.
摘要: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利用为一体的天然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旅游价值。该文通过对衡水湖现存的自然、人文景观的考察,从生态旅游环境容量、客源市场、发展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方面,分析了衡水湖的生态旅游价值。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衡水湖湿地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生态旅游为支撑,建立良性循环的湿地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span>
2004年我国主要木材产品进口分枏/a>
程宝栊/a>, 宋维昍/a>, 田明卍/a>
2006, 5(1): 51-54.
摘要:
木材产品的进口贸易,是我国国际贸易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比重不大,但是对国内木材市场和消费倾向,以及对相关产业和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对林业本身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该文首先以主要木材产品(包括原木、锯材、单板、人造板以及纸类产品)为分类依据,分别就其在2004年的进口情况做了具体分析;然后,立足于2004年我国木材进口贸易发展的现实,从进口依存度、进口秩序以及进口方?个方面总结了我国木材贸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span>
北京山区公益林生态补偿的理论与实跴/a>
甘敬, 胡涌
2006, 5(1): 55-58.
摘要:
该文介绍了公益林生态补偿的概念和内?阐述了公益林生态补偿的必要性、方式与途径及实施补偿机制的措施,并结合北京市公益林生态补偿的实践,对北京市关于山区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和总结。文章旨在为把北京建设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提供参考、/span>
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融资渠道研穵/a>
徐燕, 张彩虸/a>
2006, 5(1): 59-63.
摘要:
尽管我国的林业投资已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其与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形势,以及林业产业建设肩负的任务相比还存在突出的矛盾。投资不足仍然是制约我国林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拓宽融资渠道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该文在分析林业投融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商品林和公益林两个方面分析了现有的融资渠道,并针对两者的特点,提出了不同的拓展融资渠道的方法、/span>
退耕还林工程补偿机制研究——以陕西延川退耕还枣为侊/a>
孙妍
2006, 5(1): 64-68.
摘要:
由于国家在退耕还林工程中,要为参与项目实施的农户提供补?因此,随着工程规模的扩?用于退耕还林补助方面的开支也日益增加,这给国家财政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该文以陕西延川参加退耕还枣的农户为例,通过成本-收益分析得出结论,认为现行的补助标准高于国家实际应支付的补助额,即退耕还林补助开支存在一定的节约空间。在此基础?文章提出政府应降低现行的补助标准,把全国统一的补偿标准制度改为由各地分别制定,以及调整退耕资金的使用方向等政策建议、/span>
王朗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经济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
程春龘/a>, 李俊渄/a>
2006, 5(1): 69-72.
摘要:
该文采用多种方法调查了王朗自然保护区周边的经济现状,并据此对平武综合保护和发展项目及退耕还林政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①综合保护和发展项目的实施促进了白马社区经济的发?但是旅游业对保护区干扰初昽②退耕还林改善了当地的生?得到了社区居民的欢迎,但是退耕后部分地区没有发展好替代生讠③当地社区的薪柴消费极大地影响了退耕还林的生态效应,已经形成对保护区最大的干扰。根据调查结果,该文对今后保护区周边社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span>
日本吉野林业经验对我国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启示
殷鸣攽/a>
2006, 5(1): 73-77.
摘要:
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很快,已成为我国林业发展中的一个重点领域。该文通过对日本吉野林业核心地带川上村的实地考察,收集整理了大量资料,介绍了吉野林业的自然条件和森林资源概况。并详细论述了吉野林业的借地林业制度、山守制度、组合制度等经营特色和集约经营的育林技术模式。文章最后指出了吉野林业对我国非公有制林业经营在集约经营、森林保护和经营组织等方面带来的几点启示、/spa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