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松/h2>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th>

2020 42?nbsp; ?

目录
摘要:
林学
摘要:
目的准确地对火炬松子代测定林进行遗传评估,以提高育种选择效率和遗传增益,并为育种群体和繁殖群体确定入选材料、/sec> 方法以火炬松53个半同胞家系? 800多个单株为研究对象,应用R和ASReml软件对树高、胸径和材积等性状进行遗传评估。根据育种值排名选择入选家系或个体,预测遗传增益、/sec> 结果火炬松树高、胸径、材积、枝条数、枝条平均直径和枝条平均角在家系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树高、胸径、材积和枝条平均直径之间均呈遗传正相关,单株遗传力范围为?.118 9 ± 0.038 3 ~ ?.308 4 ± 0.053 2)。枝条平均直径与枝条数之间呈遗传负相关,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95 8 ± 0.035 7)和?.037 0 ± 0.027 8)。根据材积育种值,将前10名母本的子代作为入选群体,预测遗传增益?.63% ~ 5.10%。而根据材积育种值大小,将前10名个体作为入选群体,预测遗传增益?3.96% ~ 48.43%、/sec> 结论选出的优良家系与个体可作为下一代育种群体的候选材料。材积育种值前10的个体预测遗传增益高,可入选核心育种群体、/sec>
摘要:
目的探讨倍性水平、性别、基因型及环境效应对青黑杨全同胞杂种短枝功能叶片及气孔性状变异的影响,解析杨树异源三倍体的性状遗传与变异规律、/sec> 方法以‘哲?号杨’ ‘北京杨’全同胞杂种二倍体和三倍体?0年生种质保存林为材料,对其短枝功能叶片和气孔相关性状变异进行分析、/sec> 结果短枝功能叶片和气孔各性状的无性系重复力均较高,介?.789 ~ 0.960之间,受较强的遗传控制,环境影响较小。叶片和气孔各性状在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叶片宽度和气孔宽度变异系数较低,是所测性状中较稳定的遗传特征。三倍体植株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面积、气孔长度和气孔宽度均极显著大于二倍体,气孔密度极显著小于二倍体,而三倍体植株的叶柄长度和锯齿数与二倍体无显著差异。叶片及气孔性状在不同性别植株之间均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面积、气孔长度和气孔宽度与倍性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气孔密度与倍性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叶柄长度和锯齿数与倍性水平无显著相关性。方差贡献率显示,无性系性别对叶片及气孔性状的影响最小;气孔性状受倍性效应影响最大,其次是基因型效应;叶片性状主要受基因型效应的影响,其次是倍性效应和环境效应、/sec> 结论青黑杨全同胞杂种三倍体植株短枝功能叶片及气孔性状变异主要来源于倍性效应和基因型效应,环境和性别影响较小,无性系间存在丰富的性状变异,在杨树三倍体育种时基于遗传测定进行“大群体,强选择”育种十分必要、/sec>
摘要:
目的毛白杨是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优秀的造林树种,而华北西北地区是我国干旱胁迫最严重的区域,季节性、偶发性严重干旱时有发生。毛白杨在干旱季节会出现少许落叶甚至全部落叶的情况,能有效的减少水分蒸发保存核心器官水分,复水后重新展叶度过干旱。本研究以毛白杨品种北林雄株1号、北林雄?号为植物材料,基于植物分割学说从植物器官的水力分割和脆弱性分割的水分关系上分析干旱季节落叶的原因、/sec> 方法对毛白杨两个品种的茎干、叶柄、叶片的水力性状、功能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sec> 结果?)两者的脆弱性曲纾i>Ψ 50值的排序为叶 > 茎干 > 叶柄,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植物分割学说,叶片比茎干更脆弱。(2)比叶质量和茎干木材密度都是碳储量指标,比叶质量和叶片寿命有关,木材密度与植物的抗空穴化和栓塞修复能力有关。和树木的一般数值比较,北林雄株1号、北林雄?号的比叶质量较低,表明叶片寿命较短;木材密度一般,说明茎干的抗空穴化能力一般、/sec> 结论毛白杨水力和脆弱性数据基本符合植物分割学说,说明可以在其保持茎干水分下落叶。叶片比较低的寿命和茎干较弱的抗空穴化和栓塞修复能力,也需要落叶来应对严重干旱逆境。揭示了毛白杨既能在水肥充足的条件下快速生长,又能在偶发的比较极端的干旱条件下通过落叶来保持生存的水力学原因。当然干旱落叶复生还可能涉及其体内特殊的生理生化机能,有待进一步研究、/sec>
摘要:
目的基于帽儿山红松人工林63块样? 972株红松数据,利用非线性混合模型构建红松枝下高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生长与收获模型提供理论依据、/sec> 方法本文首先使用8个常用的枝下高模型,选出最优基础模型;其次,研究林分变量或单木变量对枝下高的影响,建立含林分变量的枝下高模型;最终在基础模型和含林分变量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样地效应对红松枝下高的影响,构建红松枝下高基础混合效应模型和广义混合效应模型。模型用4种抽样方式(随机抽取、抽取最大树、抽取最小树、抽取平均树)和8种样本大小(1 ~ 8株树)对基础混合效应模型和广义混合效应模型进行抽样检验、/sec> 结果Logistic模型拟合精度好,符合生物学意义,且模型形式简单,选为最优基础模型。除树高、胸径以外,大于对象木断面积之和、优势木高和冠幅与枝下高有显著相关性,加入后明显提升模型的拟合精度。枝下高广义混合效应模型的拟合效果要优于其他模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当应用基础混合效应模型预测时,建议抽取胸径最小的4个样本;当应用广义混合效应模型预测时,建议随机抽?个样本、/sec> 结论枝下高广义混合效应模型在拟合效果和预测精度方面优于其?种模型,建议将此模型作为人工红松枝下高模型。当应用广义混合效应模型预测时,建议随机抽取4个样本、/sec>
摘要:
目的考虑天然混交林的林分密度、直径结构和树种结构,基于代数差分方程构建最适宜的林分平均高与平均胸径关系模型,为天然混交林的立地生产力估计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sec> 方法以吉林省天然栎类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期连续调查固定样地数据,基于Richards方程构建4种数据结构类型即typeC、typeD、typeE和typeF的基础代数差分方程,比较分析得出最优数据结构类型;基于最优数据结构类型,?个林分密度指标即林木株数'i>N)、林分断面积(BA)、林分密度指数(SDIr)、可加林分密度指数(SDIa)和郁闭度(CD),5个直径多样性指数即Shannon均匀度指数(ShaI)、Simpson指数(SimI)、McIntosh均匀度指数(MceI)、Gini系数(GinI)和Berger-Parker指数(BerI),4个树种多样性指数即ShaI、SimI、MceI和BerI,构建并比较分析不同多样性代数差分方程的差异,得出最佳方程为最适宜林分平均高与平均胸径关系模型、/sec> 结果不同数据结构类型的建模效果由好到差排序:typeD > typeC > typeF > typeE。除了typeC,其?个数据结构类型的模型参数 b咋i>r均显著不为零'i>P< 0.01),说明typeD拟合的模型参数检验效果最佳。林分密度指标SDIr的建模效果最好。无论使用哪个林分密度指标,其模型参?i>b 0?i>r和cSD均显著( P< 0.01),说明5个林分密度指标的模型参数检验效果均比较理想。直径多样性指数ShaI的建模效果最好。除了GinI,其?个直径多样性指数的模型参数 b 0?i>r、cSDIr和cDI均显著( P< 0.01),表明ShaI、SimI、MceI和BerI均为较理想的直径多样性指数?个树种多样性指数的建模拟合效果和检验数据效果差别不大。BerI的模型参?i>b 0?i>r、cSDIr、cShaI和cSP均显著( P< 0.01),说明BerI是较理想的树种多样性指数。ShaI、SimI和MceI的模型参?i>b 0?i>r、cSDIr、cShaI和cSP均不能同时达?.05显著水平,说明ShaI、SimI和MceI是不理想的树种多样性指数、/sec> 结论typeD是最优的数据结构类型,林分密度、直径多样性和树种多样性对模型均有影响。其中,林分密度指标SDIr、直径多样性指数ShaI和树种多样性指数BerI建立的多样性代数差分方程拟合效果最佳,为最适宜的天然栎类阔叶混交林林分平均高与平均胸径关系模型、/sec>
摘要:
目的林道网络及其宽度是林业生产、交通和旅游的需求,在发挥其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林火巡护监测、应急救援,以及发生火灾时快速运送扑救人员和装备,阻隔森林火灾蔓延和发挥防火隔离功能、/sec> 方法运用火灾动态仿真模拟软件PyroSim分别以坡?5°?5°?5°,风??.5?.5 m/s,林道宽??.5? m构建云南松林微观山体模型,施加长12 m、宽1 m、热释放速率4.6 × 10 4kW/m 2的带状火源,模拟中等强度林火研究不同林道宽度的防火阻隔功能、/sec> 结果林道宽度2 m无法满足防火隔离需求。林道宽?.5 m的防火阻隔功能一般,当坡度超?5°、风速大?.5 m/s时易失效。林道宽? m拥有较强的防火隔离功能,能较好阻隔中等强度的林火蔓延,可满足坡度小于45°、风速小?.5 m/s的情况,当风速大?.5 m/s时该林道宽度的隔离功能可能失效。中等强度的森林火灾火场中心温度?00 ~ 1 200 ℃左右,热释放功率可?.0 × 10 5~ 9.0 × 10 5kW,蔓延山?0 m只需? min,可燃物燃烧速率60 s可达?0 kg/s以上、/sec> 结论云南省云南松林区道路宽度建议设置? m,能够取得较好的防火效益。常年处于高风速,坡度大于45°,树种高大的林区建议增加林道宽度? ~ 10 m。此外本研究应用PyroSim建立火场模型仿真模拟林道阻火功能是可行的,可为林区道路建设的合理设计、确定林道密度和宽度的阻火功能指标与经济效益相适应的最大限度阈值、降低森林火灾破坏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sec>
摘要:
目的研究庐山日本柳杉早材、晚材宽度与温度、降水量的相关关系,以揭示日本柳杉早材、晚材径向生长对气候的响应规律,了解这一区域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为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日本柳杉的保护和造林区域选择提供依据、/sec> 方法以庐山自然保护区的人工林针叶树种日本柳杉为研究对象,采用树木年轮学的方法对日本柳杉进行了树芯样品取样和处理,并建立早材、晚材标准年表,将树木标准年表与庐山地区的气候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sec> 结果?)早材年表各项统计特征均优于晚材年表,相比于晚材的径向生长,早材径向生长对月均温变化更加敏感。(2)该地区年均温度、年降水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除了8月份以外,各个月份均温呈上升的趋势。(3)日本柳杉径向生长主要受温度影响,日本柳杉早材生长过程中气温的滞后效应尤为明显,夏季?月)高温不仅阻碍当年早材年轮宽度的生长,还会影响到下一个生长季早材的形成。生长季时期??月)降水量的增加有利于早材、晚材年轮的形成、/sec> 结论不同季节温度、降水量变化影响早材、晚材年轮形成与生长。在未来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庐山地区日本柳杉林可能出现生长下降的现象、/sec>
摘要:
目的对小空间尺度上土壤有机碳(SOC)及其密度(SOCD)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以期为大尺度下高寒土壤碳储量的精确估算提供理论支撑、/sec> 方法本研究以色季拉山西坡海拔4 200 ~ 4 400 m的苔草高寒草甸(CAM)、林芝杜鹃灌丛(RTS)和雪山杜鹃灌丛(RAS)为研究对象,采?0 m × 10 m规则格网采集表层? ~ 10 cm)土壤样品,借助GS +和ArcGIS软件以分析不同植被类型SOC和SOCD的空间结构性、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sec> 结果?)研究区表层SOC平均值达100.97 g/kg,表现为RAS?46.45 g/kg > CAM?5.60 g/kg > RTS?0.43 g/kg),SOCD平均值达6.28 kg/m 2,表现为CAM?.34 kg/m 2 > RAS?.32 kg/m 2 > RTS?.80 kg/m 2),均高于全? ~ 10 cm土壤水平?4.56 g/kg?.21 kg/m 2)。(2)除RAS外,该区域SOC、SOCD均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结构比为1.46% ~ 12.51%,表明结构性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为主。RAS的SOC、SOCD结构比达100%,空间依赖性较弱,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为主。SOC、SOCD空间自相关尺度在17.44 ~ 30.29 m之间,并且SOC > SOCD,CAM > RTS,这表明植被类型可能是影响表层SOC和SOCD空间变异及格局的主要因素。(3)克里格插值表明,CAM表层SOC、SOCD的高值斑块与高土壤含水率相对应,低值斑块与沟壑位置相对应,RTS的SOC、SOCD呈高低值斑块交错分布,与地面覆被物(灌丛、草本、裸地)的镶嵌性分布对应,表明土壤含水率、微地形、植被覆盖等是影响研究区表层SOC和SOCD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4)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含水率、土壤密度、pH、全氮是影响3种植被类型SOC、SOCD含量及空间异质性的关键要素,其次是机械组成、坡度,全磷的影响不明显、/sec> 结论色季拉山SOC含量比较丰富,小空间尺度下枯落物量、微地形、土壤性质(含水率、土壤密度等)的空间异质性显著影响SOC、SOCD的空间分布和预测、/sec>
摘要:
目的油松、白桦、蒙古栎、华北落叶松和榆树作为在北方广泛生长及种植的树种,其根系在锚固土壤和防止滑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其根−土界面摩擦性能具有科学意义、/sec> 方法本文将挖自于木兰围场县木兰林管局北沟林场?种乔木树种根系按不同直径分成若干小段,并将单根埋入干密度?.52 g/cm 3、含水率?2.72%的土壤试件盒中。通过北京林业大学植被力学实验室自主研发的根系拉拔试验机对埋入土壤的单根进行拔出试验,探究单根拔出的作用机理并从不同树种、不同直径两方面分析影响其摩擦力的因素、/sec> 结果?)单根在被拔出的过程中会发生两种破坏模式,当根的最大抗拉力小于根−土界面最大摩擦力时发生拔断破坏,反之则发生拔出破坏。(2)单根的最大摩擦力随直径以幂函数关系增长且拟合度很高,树种对于最大摩擦力的增幅具有明显的影响。(3)蒙古栎、榆树根−土界面最大剪应力随直径的增长而减小,白桦、华北落叶松、油松根−土界面最大剪应力随直径的增长而增大。(4?种树种根−土界面剪应力与位移曲线可以用改进的双曲线模型进行拟合,各树种剪应力均在位移量为总值的6%时达到峰值、/sec> 结论研究表明不同树种及直径对其根系固土效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传统的固土效果预测方法会高估根系的固土作用,因此在进行人工防护林建设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根系的影响、/sec>
摘要:
目的粗蛋白、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是决定草本质量的指标之一,研究以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三区)内的互花米草为对象,结合高光谱数据和实测数据,找到光谱数据与互花米草营养成分的关系,建立相应的营养成分估测模型、/sec> 方法?018????0月,利用ASD Field Spec Pro FR2500高光谱仪采集互花米草叶片的光谱数据,同时采集互花米草叶片,测定其粗蛋白、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对原始反射率及其一阶导数和互花米草粗蛋白、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实测值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50 ~ 1 364 nm? 411 ~ 1 799 nm的范围内选取与互花米草各营养成分含量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大?.7的波段,同时构建选定?个植被指数,进行建模分析,筛选出最优模型、/sec> 结果粗蛋白的估测模型?73 nm? 740 nm处的光谱一阶反射率的多元线性估测最优( R 2= 0.917,RMSEP = 1.344);粗纤维的估测模型? 738 nm处的光谱一阶反射率的线性估测最优( R 2?.741,RMSEP?.708);粗脂肪含量的估测模型? 734 nm?80 nm处的光谱一阶反射率的多元线性估测最优( R 2= 0.737,RMSEP = 0.343)、/sec> 结论在构建的估测模型中,粗蛋白和粗纤维的估测模型对互花米草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的估测结果极好,粗脂肪含量的估测模型可以对互花米草粗脂肪含量做出很好的预测。研究结果为评估互花米草营养质量提供参考和技术依据、/sec>
风景园林
摘要:
目的植物冠层截留雨水对削减雨水径流起到重要作用,而植物叶片吸水性能与植物冠层截留雨水的能力息息相关、/sec> 方法为了评估植物冠层对雨水的截留能力,通过浸水实验、实地测量、航片分析等方法,对北京?1种不同类型植物叶片吸水量、冠层截留量和冠层截留体积进行计算、/sec> 结果研究表明:(1)吸水量与浸水时间呈对数函数关系;(2)植物叶片吸水过程可划分?个阶段,乔木和灌木的叶片吸水过程类似?0 min时叶片吸水量均值分别为0.17 g?.05 g?0 min时叶片吸水量均值分别为0.18 g?.06 g?20 min时叶片吸水量均值分别为0.18 g?.06 g;草本植物叶?0 min时叶片吸水量均值为0.13 g?0 min时叶片吸水量均值为0.27 g?20 min时叶片吸水量均值为0.21 g;(3?1种乔木的冠层雨水截留量在71.30 ~ 738.72 g/m 2之间?种灌木的冠层雨水截留量在41.79 ~ 275.28 g/m 2之间?种草本的冠层雨水截留量在57.82 ~ 217.49 g/m 2之间,常绿针叶植物冠层截留量明显高于落叶阔叶植物;(4)部分灌木和草本植物冠层截留量比部分乔木冠层截留量高,如黄杨、鸢尾;?)植物冠层截留体积与冠层覆盖面积、植物冠层截留量呈正相关关系,常绿针叶乔?常绿灌木+草本搭配组合的冠层截留体积最大;?)雪?黄杨+鸢尾群落冠层的多年平均降雨截留量占总降雨量的比例为11.57%,对小降雨事件有显著截留效果、/sec> 结论不同植物种类及配置对城市绿地雨水截留能力有影响,本研究可为构建高截留能力植物群落及海绵城市绿地建设提供参考、/sec>
林业工程
摘要:
目的研究3种花色文冠果花精油化学组成,探究精油中化合物构成的异同、/sec> 方法以白色、粉色、紫?种花色的文冠果花瓣为原料,提取得到文冠果花精油,利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精油的成分进行分析、/sec> 结果不同颜色的文冠果花精油得率在0.042%~0.050%之间,得率较高的是白色花,为?.048 ± 0.002??种花色精油中共检测到96种化合物,其中白色花精油检测到?2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二十一烷(31.46%)、二十四烷(14.16%)、二十烷?.55%)、壬醛(7.28%)、诱虫烯?.84%)、植酮(4.83%);粉色花精油检测到?5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二十一烷(31.96%)、四十四烷(20.83%)、壬醛(6.72%)、十八烷?.86%)、植酮(3.76%)、十六烷?.30%);紫色花精油检测到?7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二十一烷(30.33%)、三十六烷(25.09%)、二十四烷(14.44%)、二十烷?.42%)、叶绿醇?.95%)、十六烷?.28%)。烃类物质在3种精油中的百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几类物质( P< 0.05)。对3种精油中?9种共有化合物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可简化为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8.112%,可反映样品的绝大部分信息、/sec> 结论不同花色文冠果花精油的得率和化合物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在得率方面,白色花精油高于其他花色,但差异并不显著( P> 0.05);在精油组分方面,粉色花精油化合物种类多于其他花色精油,每种精油中的主要化合物种类与百分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为文冠果花精油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数据支撑、/sec>
摘要:
目的对杉木素材与硅酸盐改性材的弦切板与径切板材色、光泽度、纹理进行测量与对比,分析硅酸盐改性处理对杉木视觉特性的影响规律。旨在为硅酸盐改性材的大规模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指导杉木改性材相关产品的研发、/sec> 方法在改性前后,?00 mm × 100 mm × 20 mm的杉木径切板和杉木弦切板的材色、光泽度、纹理进行测量,分析改性处理前后杉木视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sec> 结果改性后,弦切板与径切板的红绿色度值分布区间分别为2.0 ~ 6.0?.5 ~ 5.5,黄蓝色度值分布区间分别为17.5 ~ 24.0?8.0 ~ 24.0,两组数据均较素材小。明度值分布区间也有所下降,为61.0 ~ 71.0,表明改性处理对杉木的色彩倾向有所均衡,在明暗程度上也有一定影响。杉木素材的平行纹理光泽度(GZL)、垂直纹理光泽度(GZT)、光泽度比(GZB)分别为5.54%?.32%?.28,杉木改性材的GZL、GZT、GZB分别?.32%?.86%?.16。两种杉木的GZL均略大于GZT,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改性后,光泽度线性趋势更加明显,而且数据也更为集中。杉木改性材的纹理粗细、纹理间距、纹理疏密度分别?.55 mm?.51 mm?.06,与素材差别微弱,表明改性处理并没有对纹理的疏密程度产生影响。改性材弦切板与径切板的纹理灰度与背景灰度分布区间都较素材有所降低,说明改性处理使得杉木的纹理与背景的灰度等级变得更高。杉木改性材的纹理灰度与背景灰度分布较素材松散,两者呈一定的线性关系但不紧凑、/sec> 结论硅酸盐改性处理对木材颜色影响较小,杉木基本上维持了原有的颜色特征。杉木改性材光泽度略小于素材,基本分布规律相同。改性处理对纹理间距与纹理粗细的影响微弱,改性材仍保持同素材一样的纹理疏密程度,改性后的杉木纹理灰度值与背景灰度值差别变大,对比度稍高,使得改性杉木的纹理较素材更明显、/sec>
环境科学与工稊/a>
摘要:
目的沉水植物金鱼藻是水体生态修复工程中常用的植物之一,其栽植密度直接影响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净化效果。因此,探究金鱼藻栽植密度对进行富营养化水体修复、加快水下森林发展具有重要意义、/sec> 方法本研究通过模拟栽植不同密度的金鱼藻对富营养化水体水质变化影响过程,分析6种栽植密度梯度(36?0?5?00?10?20 ?m 2)金鱼藻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有机污染物等污染物质的净化效果;并结合经济效益分析,筛选出最佳栽植密度,确定金鱼藻疏伐、收割时间、/sec> 结果结果表明?00 ?m 2密度配置对应的植株成活率最高(95.65%),总氮去除率可?2.86%、总磷去除率可?4.32%,对氮磷等污染物吸收效果最佳,是金鱼藻在水生态修复工程中最佳种植密度。另外,金鱼藻在栽植?5 d内,其栽植密度越大,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有机污染物等的去除效果越好,且溶解氧浓度越高;栽种50 d后,水体中各污染物含量均有回升,此时栽植密度越大,随植物衰败而释放到水体的氮、磷、有机物含量越高,溶解氧含量下降越迅速、/sec> 结论因此,利用金鱼藻开展水体修复时需要考虑最佳净化时效,及时收割、/sec>
研究方法
摘要:
目的以大兴安岭野生蓝莓为原料,研究有机溶剂浸提法、超声波辅助、微波辅助和光波辅助提取方式对蓝莓原花青素和酚类物质的浸提效果、化学结构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sec> 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种方式处理后浸提液中的原花青素、总酚、总黄酮和花青素等酚类物质含量,通过红外光谱分析4种方式提取溶液的结构变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原料蓝莓经不同方式处理后残渣的微观结构,并测?种提取液的总还原能力、DPPH•、ABTS+•和•OH的清除能力、/sec> 结果微波辅助法提取原花青素得率最高为?5.72 ± 0.03)mg/g。通过红外光谱发现4种方式提取的蓝莓原花青素在化学结构上没有明显变化,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微波辅助法处理后的提取残渣表面孔隙和褶皱较明显。微波辅助法和光波辅助法提取液中总酚、总黄酮、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含量较高,与普通溶剂浸提法相比差异显著'i>P< 0.05)。将不同方式提取液的蓝莓原花青素调至相同浓度30 μg/mL,总还原能力和DPPH•清除能力差异不显著'i>P> 0.05),DPPH•清除率均在97%以上。•OH清除能力的大小顺序为:溶剂浸提法 > 微波辅助提取 > 光波辅助提取 > 超声辅助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法对ABTS+•清除效果最差,溶剂浸提法最强、/sec> 结论同一浓度下溶剂浸提法的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较强,但微波辅助法提取的原花青素得率最高且抗氧化活性与溶剂浸提法的差异不显著( P> 0.05)。微波由于具有较强的离子极化和偶极旋转作用,因此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促进原花青素的浸提,并且微波处理后的原花青素的化学结构和抗氧化功能变化差异不显著,因此4种方式中微波辅助法较为适合提取蓝莓原花青素。通过对比超声波、微波、光波处理单独进行时的得率和超声波、微波、光波处理后再次浸提的得率,发现超声波、微波、光波处理在提取过程中处于主导作用、/sec>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