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松/h2>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th>

2010 32?nbsp; ?

显示方式:
论文
摘要:
雨滴速度、雨滴动能等参量都与土壤侵蚀关系密切。充分考虑林冠结构特征与降雨特性,观测了贡嘎山不同演替阶段暗针叶林群落的林内降雨,采用经验公式和雨谱法计算出降雨雨滴的动能和势能。结果表明:雨滴终点速度与雨滴直径和雨滴动能的大小均成正比;在小雨强时,林冠可以增加降雨落地时的动能,有时甚至可以达到林外的2倍以上;林冠对降雨势能的消减量与降雨量和林冠截留量有显著相关关系,不同月份的降雨特征不同、林冠截留特征不同,致使林冠对降雨势能的削减能力也不同、/span>
摘要:
以森林火灾远程视频预警监控工程为依托,对森林火灾发生、发展的可见光视频图象进行研究,提出森林火灾识别算法,并进行处理。分析了基于视频的森林火灾火焰特征,指出火焰特征主要包括颜色变化、面积变化、边缘变化、形体变化、闪动规律和整体移动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视频图像中的森林火灾区域检测方法与森林火灾识别方法;根据图像区域分割匹配算法,以火焰颜色特征和面积变化为火灾判别依据,统计疑似火灾区域面积,定时地对其进行两两匹配,实现对森林火灾图像的实时检测和识别。经实际验证,该算法的查全率与查确率分别达到72.22%?2.86%、/span>
摘要:
采用开放式样杆方法,对干旱土纲?种土壤类?栗钙土、灰钙土、粗骨土、山地灰褐土)进行土壤剖面CO2 通量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在0~60 cm深度范围内土壤剖面CO2通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60 cm为转折点,之后,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2)土壤剖面CO2通量平均值为660 μmol/(m 2·h),在-9 076~16 988 μmol/(m 2·h)范围内变化,如果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发生改变?~70 cm深度),将可能有254.6 t/(km 2·a) CO 2从土壤向大气释放?)土壤种类不同,CO 2通量明显不同,森林土壤释放量大于草原土壤?)在通量-深度曲线中,各土壤类型均出现1~2个拐点,变化原因与土壤剖面结构和根系分布有关,钙积层的有无、厚度起决定作用?)存在季节变化,植物生长季节的CO2通量远大于其他季节,其他季节可能存在土壤吸收CO2现象。因此,应避免在植物生长季节施工动土,以减少土壤CO 2向大气中释放、/span>
摘要:
在林火蔓延模拟过程中,为技术基础林火蔓延模型模拟空间精度评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以林火蔓延模拟、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图形学为技术基础,以林火蔓延的边界位置、面积和轮廓形状为主要指标,提出了一套林火模型模拟空间精度的评价方案,并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这一方案可以满足林火蔓延模型模拟空间精度评价的需要,为多模型林火蔓延模拟中模型的选择提供了依据、/span>
摘要:
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对影响杨属SRAP-PCR体系的MgCl 2、dNTPs、引物、TaqDNA聚合酶和模板浓度等因素分别进行了U16(45 ) U12(35 )两轮优化,建立了适用于杨属的SRAP-PCR反应体系。在25 μL反应体系?MgCl 2 3.5 mmol/L、dNTPs 0.20 mmol/L、引?.44 μmol/L、TaqDNA聚合?.50 U、模板浓?8 ng/L为最适条件。在此基础上又对退火温度进行了摸索,结果发?扩增结果对退火温度变化不敏感。最后运用优化体系对杨属3?0个种?6个单株的DNA进行扩增验证,结果获得的DNA条带清晰,多态性比较丰富。说明这一优化的SRAP-PCR反应体系可用于杨属不同种间亲缘关系、系统进化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span>
摘要:
对杨?个派17个主要栽培树种及杂种?6个雌雄单株进行了叶绿体trnL-F间隔区序列的PCR扩增、回收和纯化,并分别克隆到pGEM-T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昍在杨树中基因trnL-F间隔区序列的长度?71~811 bp,G+C含量?0.6%~31.9%;排序后的比对长度为857个位?其中46个为变异位点,33个为系统发育的信息位点。以嵩柳和极地柳为外类群,分别用邻接法和UPGMA方法构建了杨属主要栽培树种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系统进化分析显礹1)白杨派能聚类形成一个单独分支,而黑杨派亚支与青杨、胡杨派亚支聚类形成另外一个主要的分支,其中胡杨派和青杨派不能区分开;2)青杨派的藏川杨独立于杨属其他种形成一个单独分支,而冬瓜杨却与白杨派聚类在一赶3)白杨派为单系起源,黑杨派和青杨派为多系起源,胡杨派可能也是多系起源。研究结果在分子水平上为杨属树种的起源和系统进化研究提供了证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实践价值、/span>
摘要:
应用ISSR分析技术对19个省市的97株古银杏雄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它们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银杏雄株具有丰富的基因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选用?3个引物共扩增?14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DNA条带83条,?2.8%;有效等位基因数?.811 7,基因多样度?.437 4,Shannon信息指数?.625 3;利用UPGMA法对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把97株古银杏雄株分为2大类,一类表现出较强的地理相关性,另一大类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与地理位置远近不完全相关、/span>
摘要:
为了保护云南分布的勃氏甜龙竹种质资源,应用ISSR 标记对勃氏甜龙竹6个云南代表性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进行了研究。从80个引物中筛选出7个用于正式扩增,在调查的6个种群共84个样丛中检测到73个多态位点。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分布的勃氏甜龙竹遗传多样性较高,在种群水平上, 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PPB=13.38%,有效等位标记数Ne=1.090 6,平均Nei’s等位标记多样性指数H=0.050 7,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0.074 2;在物种水平上,PPB=96.05%,Ne = 1.530 4,H=0.313 0,I=0.471 4?)种群间遗传分化水平高,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842 7 3)Mantel检测结果显示种群间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没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024 4, P=0.574 0)。推断人类活动的干扰、生境的片段化以及结实率低的生物学特性是导致勃氏甜龙竹种群稀少的主要因素。考虑到云南分布的勃氏甜龙竹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间遗传分化水平较高,但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因此应该对勃氏甜龙竹所有种群以及个体实施及时的就地保护,在迁地保护时应在各种群内大量采样、/span>
摘要: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对金花茶盆栽幼苗光合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遮阴的条件下,幼苗夏季光合作用有午休现象,最高峰出现?8:00,其净光合速率?.38 μmol/(m 2·s);2)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都较低,分别?76.46?.13 μmol/(m 2·s),是一种典型的阴生植物;3)在温度?0℃,光照强度? 000 μmol/(m 2·s),湿度为50%~60%的条件下,光合能力为12.58~13.50 μmol/(m 2·s),CO 2浓度?5~1 000 μmol/mol的范围内,其净光合速率随浓度升高而显著上升,CO 2饱和点约? 500?0 μmol/mol,CO 2补偿点为99.48 μmol/mol,最大羧化效率为0.011 8;4)幼苗喜热,?5℃下净光合速率最高,对低温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不适应40℃的高温条件?)幼苗不耐干旱,即使轻度水分亏缺也会抑制其光合作用、/span>
摘要:
本文在沙棘杂交育种工作和抗旱性综合评价研究的基础上,获得了优良抗旱品种雄性植株无性系,并较系统地研究了该无性系通过器官发生途径实现离体培养,建立和优化再生体系所需的条件。结果表明:春季采集生长旺盛的健康新梢,建立无菌培养体系效果最好,试管苗再生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实现?)采用培养基WPM+BA0.5 mg/L+2?-D0.5 mg/L可以诱导无菌叶片和茎段切口处产生愈伤组织,采用培养基WPM+BA0.4~0.6+IBA0.02~0.03,可以诱导茎段来源的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大量绿色不定芽点;经继代培养后,不定芽最终可以生长成为具有一定高度和粗度的健壮新梢;在生根培养基1/2WPM+IBA0.5 mg/L+NAA0.5 mg/L上培?0 d后,生根率可以达?00%?)不定芽也可以直接从茎段或叶片的切口处发生,采用最佳的培养基(WPM+TDZ0.01~0.02 mg/L+IBA0.01~0.02 mg/L)和适宜的试材类型(从无根组培苗上剪取的茎段和从有根组培苗上剪取的叶盘),不定芽发生率可以达?00%,平均每个茎段上产生的不定芽数为4.45个,叶片上产??5个;不定芽再经过增殖、伸长、壮苗(培养基为WPM+BA0.2 mg/L+IBA0.05 mg/L)后,在生根培养?/2WPM+IBA0.5 mg/L+NAA0.5 mg/L上培?0 d后亦?00%生根、/span>
摘要:
将油松种子置?25±1)℃培养箱中培养,通过分析种子含水量、呼吸速率和胚乳内含物的变化,探讨油松种子萌发初始阶段的代谢规律。结果表明:油松种子中含水量和呼吸速率在萌发初始阶段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呈“S”型曲线,并可分?个阶段,即快速升高阶段、滞缓阶段和重新迅速升高阶段。胚乳中的内含物质在培养最?7 h降解不明显。可溶性糖在培?5 h后含量大幅度降低,并于培?3 h降为最低?.23%;淀粉含量经36~45 h短暂回升后迅速降低,培养72 h降为最低?7.98%;蛋白质和粗脂肪比淀粉及可溶性糖动员稍快,在培养27 h后含量就大幅度下降,是油松种子首先利用的贮藏物质,蛋白质和粗脂肪分别于培?4?2 h时降为最低?5.84 mg/g?7.44%。油松种子萌发初始阶段胚乳贮藏物质的降解主要在置?7 h后,但贮藏物质代谢的启动时间略有差异。胚乳内含物在降解的同时相互转化,是一个复杂的代谢过程、/span>
摘要: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分别测定?5?0?5℃等3个温度条件下3个刺槐品种的光合光响应特征曲线,并选用直角双曲线修正式对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 1)温度对不同刺槐品种光合光响应曲线变化规律具有显著影响,普通刺槐和红花刺槐?5℃时光饱和点高,而四倍体刺槐?5℃时光饱和点高,说明四倍体刺槐对高温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总体上,不同刺槐品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能利用效率及初始量子效率随着温度梯度的升高,均有所下降,光补偿点及暗呼吸速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不明显、/span>
摘要:
银杏为雌雄异株、风媒传粉植物。其雌花为裸露的胚珠,胚珠在传粉期不仅负责捕捉和识别空气中漂浮的花粉,而且形成花粉进入胚珠体内的通道和贮存花粉的结构,因此胚珠结构对银杏传粉效率和繁殖成效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半薄切片和扫描电镜等技术观察传粉前后银杏胚珠形态与结构特征的变化,以揭示银杏适应风媒传粉的机制。结果表昍 银杏胚珠发育过程中珠柄原基于当年12月首先发生,翌年1月珠被原基分化;3月中旬珠心组织和珠托分化形成,珠心组织分化的同时,周围珠被组织细胞不断分裂增殖,在珠心上方围合形成珠孔道,珠心内则分化形成孢原细胞;3月下旬胚珠珠孔开始开张,珠孔道伸长,珠心组织靠近珠孔端细胞发生解体死亡,贮粉室逐渐形成,孢原细胞逐渐伸长转变为大孢子母细胞;4月上旬,珠孔开张达到最大,并形成向外翻卷的漏斗状,珠孔处产生传粉滴,珠孔道的长度达到最长,贮粉室上方形成开口,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此时为传粉授粉最佳时期;传粉结束后传粉滴消失,珠孔、珠孔道及贮粉室闭合,雌配子体发育进入游离核阶段。以上结果显示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与生态演化,银杏胚珠已经具备了许多适应于风媒传粉过程中接受和识别花粉的结构特征、/span>
摘要:
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化验分析了山东郓城农田防护??0?3?6?个龄级杨树干、枝、叶、根器官有机含碳率。结果表明:山东郓城黑杨派中?6杨树叶平均含碳率?5.13%,树枝平均含碳率?4.65%,树干平均含碳率?0.05%,根平均含碳率为45.40%,不同器官组分含碳率按平均值可排列为树叶树枝枝干树根;杨树叶、枝、干含碳率随高度层次不同而发生变化,依平均值依次为下层叶中层叶上层叶,中层枝上层枝下层枝,上层干中层干下层干,但变化不大,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干随着深度的增加,树根的含碳率总体上呈现减小趋势,且各层之间差异也不显著,但粗根含碳率显著大于细根;各器官总体平均含碳率为51.37%,高于同类地区非农林复合系统中杨树器官平均含碳率、/span>
摘要:
?006?008年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文献研究和查阅标本资料,运用数量方法研究了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野生维管束植物的濒临消失风险和优先保护级别。以样线分布频度、样地分布频度、现存多度、分布方式和确限?项指标,对该保护区植物濒临消失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其结果为: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有极易消失?4种,容易消失?8种,可能消失?5种,其余620种为安全种。利用濒临消失风险指数、遗传损失指数和利用价值指?个指数,对该保护区内各植物物种的优先保护顺序进行综合评定,划分了保护级别,由此确定了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一级优先保护植物有38种,二级优先保护植物?0种,非保护植物共590种、/span>
摘要:
农林复合系统中,果树和作物的细根分布是果树和作物竞争的主要指标,是模式物种选择及系统设计的依据。在花椒模式更新改造中,为了达到间作作物选择和行间配置的合理性,采用壕沟法研究了花椒林细根的空间分布状况,并用Levins提出的生态位重叠公式计测了花椒和杂草间的地下竞争指数。结果表明:1)花椒和杂草细根(≤1 mm)的平均生物量分别是0.40?.97 mg/cm 3,杂草细根生物量是花椒的242.0%?)在距树?0?0?0?20?50 cm处,花椒和杂草细根分布均匀,但各距离处杂草细根生物量显著多于花椒;除距树行30 cm外,各水平距离杂草对花椒的竞争指数显著高于花椒对杂草的竞争指数;3)在土层0~5 cm?~10 cm?0~15 cm?5~20 cm?0~25 cm?5~30 cm处,花椒细根生物量分布均匀;杂草细根生物量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减少。依杂草细根生物量的多寡,可将杂草细根生物量分为2个区?区是0~15 cm土层的主分布区,其细根生物量占杂草细根总生物量?1.1%?区是15~30 cm土层的次分布区,其细根生物量占杂草细根总生物量?8.90%。各土层中,?5~30 cm土层外,杂草对花椒的竞争指数高于花椒对杂草的竞争指数。根据花椒和杂草细根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和地下花椒和杂草的种间竞争强度状况,讨论了四川盆地丘陵区退耕还林地花椒模式更新的间作物选择、行间配置和水肥管理应注意的问题、/span>
摘要:
本文运用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分析长白山过伐林区各个森林演替阶段的先锋树种、顶级树种和其他树种的空间格局和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从杨桦次生林、云冷杉过伐林到云冷杉针阔混交近原始林演替过程中,林分整体空间分布格局由聚集过渡为随机分布,先锋树种早期呈聚集分布状态,到了演替后期呈随机分布;其他树种在总体上都是小尺度上为聚集分布,而大尺度上是随机分布;顶级乡土树种云冷杉、红松在?2 m的尺度时向着均匀分布方向发展?)次生演替过程中先锋树种和顶级树种种间关系由先期的负关联变为正关联,树种之间共同利用资源;杨桦次生林中先锋树种杨桦和其他伴生树种之间在所有尺度下均呈负关联,?5 m尺度时关联显著;顶级树种与其他树种二者在所有尺度上都呈正关联。因此,分析种内或种间关联时,不同尺度有着明显多样的格局、/span>
摘要:
采用多尺度滑动窗口算法,分析三江平原典型湿地的人为干扰空间格局,确定土地利用类型在建三江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受人为干扰?pd)及干扰邻近度(pdd)。结果表明:1)2001?006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多尺度的干扰格局分布有极大影响,耕地干扰比例高达37.94%?)人为干扰度类型c1、c2在水域、林地和沼泽分布较广,干扰值较小;而水田和旱地占干扰度c7、c8?4.38%?1.76%,说明耕地是建三江区湿地生态系统主要人为干扰源?)多尺度干扰邻近度证明人为干扰是在一定尺度上发生,当pd0.4或pd0.7且pddpd时,人为干扰对周边土地利用类型必定产生影响、/span>
摘要:
借助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手段,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洛阳江口红树林湿地的景观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洛阳江口红树林湿地近15年的各类景观斑块面积变化存在差异,建设及交通用地和红树林的面积有较大增加,米草面积有少量增加,而林地与农地面积迅速减少;2006年福建洛阳江口红树林湿地总体景观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优?001年;红树林的景观指数中斑块数量、分离度、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和周长-面积分维值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而红树林平均斑块面积变化趋势为先减少后增加,并在2001年达到最小值,仅为3 431.06 m2;红树林面积?个不同时相上表现出明显的变化?993?006年间红树林的面积扩大?倍多;从红树林的空间分布变化来看?993?001年红树林质心向西北方向偏移,2001?003年间?003?006年间,红树林质心均向东南方向偏移。最后,从驱动力的人为因素角度对红树林湿地的景观变化进行了分析、/span>
摘要:
以田间杨树对溃疡病菌抗性调查为基础,通过接种溃疡病菌分别测定6种杨树无性系愈伤组织与抗病相关的4种酶(POD、SOD、CAT、APX)活性,以评?种杨树的抗病性。结果发? 杨树愈伤组织被溃疡病菌侵染后?种酶活性都呈上升趋势,其中POD活性上升最为明显,APX活性变化最導 不同无性系表现不一; 田间调查抗性较强的品种与对照相比,其相关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幅度较大,酶峰值出现较早、/span>
摘要:
以石油醚为溶剂索氏提取,薄层层析定性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分析测试甘草种子、根中角鲨烯。辅助气相色?质谱进一步验证角鲨烯的存在。结果表明:甘草种子、甘草根中存在角鲨烯,但含量较低。本试验中建立的HPLC测定角鲨烯方法是可行?确定的色谱条件为:C18柱,流动相V(乙腈)∶V(甲醇)?0?0、检测波长为210 nm、流速为2 mL/min、柱温为30℃。可以考虑将角鲨烯做为甘草中一种新的具有高开发利用价值的物质予以深层次开发利用、/span>
摘要:
为了解紫貂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形态、类型和局部分布的特点,选取5只健康成年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链霉卵白素过氧化物酶法对其消化道内分泌细胞进行检测。结果表昍7种内分泌细胞在紫貂的消化道中均可检出;阳性细胞主要集中在胃腺和肠腺上皮细胞间,以胃黏膜和小肠前段细胞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大肠各段仅检测到5-HT-IR细胞,食管无内分泌细胞检出;细胞形态多样,贲门腺区、胃底腺区、回肠、盲肠和直肠的内分泌细胞以圆形和卵圆形为主,幽门腺区、十二指肠、空肠和结肠的内分泌细胞多呈楔形;在所测细胞中?-HT-IR细胞广泛分布于胃肠道各段,其?种细胞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紫貂消化道的大多数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型符合哺乳动物的一般特征。SS-IR细胞和SP-IR细胞的分布型与以往报道的其他哺乳动物的观察结果差别较大,可能是紫貂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分布型的主要特征、/span>
摘要:
选取夏蜡梅自然分布区8个群体,对花部、叶部、果部和种子?2个性状进行了系统调查与分析,以揭示夏蜡梅天然群体的表型变异特征及变异规律。结果显示:夏蜡梅天然群体存在丰富的表型变异?0个表型性状在群体间与群体内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平均变异系数为12.15%(6.40%?5.87%),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41.87%(1.14%?5.07%),群体内变异(58.13%)大于群体间变?41.87%);夏蜡梅花色(外被片颜色)表现为白、浅粉、粉、粉?种类型,不同群体间各花色比例各有不同;各表型性状与生态因子间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2个表型性状中有8个和生态因子呈显著相关。通过表型性状UPGMA聚类分析可以?个群体划分为4个类群,表型性状分化体现为连续性的地理分布格局、/span>
摘要:
为了解欧美杨107应拉木纤维形态与化学成分构成,并以此分析欧美?07应拉木作为制浆材的可行性,用切片法测定了应拉木和对应木的纤维形态,并按照GB/T 2677(2-10)?993分析其化学成分构成。结果表明:1)应拉木和对应木纤维的平均长度分别为1 321? 227 μm,长宽比分别?9.48?4.94,壁腔比分别?.86?.39?)应拉木和对应木的Klason木素含量分别?7.20%?4.04%,硝酸乙醇纤维素含量分别?9.14%?5.52%,综纤维素含量分别为86.59%?8.41%,苯醇抽出物含量分别?.32%?.87%?%NaOH抽出物含量分别为13.95%?1.58%,灰分含量都低于1%。根据对纤维形态和化学成分的测定结果判断:欧美?07木材的应拉木和对应木都能满足制浆性能的要求,在实际生产中都可被用作制浆材,且应拉木制浆性能比对应木好、/span>
摘要:
传统的材料弹性模量测定方法都是对材料试件进行静态变形试验,测定过程复杂、消耗时间长。本文以快速测量薄板类木质材料弹性模量为目标,探讨了一种基于悬臂梁自由振动原理的动态无损快速测定方法,研制?台测量装置样机。首先用垂直悬臂夹持薄板木质材料试件上端,然后对其自由端施加1个初始变形,使其自由振动起来。采集试件振动信号,分析计算出振动的第一阶固有频率和振幅对数减缩,进而计算出试件的动态性能。测定效果表明:测量装置样机达到了研发目的,能快速测量试件的动态弹性模量、/span>
摘要:
为了解应力波在立木中的传播机理,本试验用3根新砍伐的美国红松原木来模拟立木,用FAKOPP应力波微秒计测量不同横截面上各个网格节点处的应力波到达时间。结果表明:1)在原木中纵截面上,应力波传播时间等值线在开始阶段为倾斜曲线;随着距离的增大,等值线倾斜度逐渐减小,直至最后与原木长度方向近似垂直?)应力波到达同一个横截面各部位的时间差与传播距离和原木直径有关,传播距离越长,时间差越小;原木直径越小,时间差越小?)应力波在中纵截面上,原木表层的传播距离与传播时间之间有很好的比例关系、/span>
摘要:
通过理论与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木材多尺度力学分析模型,分析木材的宏观力学性质和断裂机理。在假设木材是含裂纹的各向异性材料基础上,建立了断裂力学分析模型,并用该模型研究了含边缘Ⅰ型裂纹的有限大板的应力场和应力强度因子;进一步分析了木板紧凑拉伸时裂纹的几何特征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建立了应力强度因子的无量纲关系式;结合模型试验,得到木材的横纹断裂韧性和顺纹断裂韧性参数。结果表明:裂纹的存在对其附近应力场的影响很大,在张应力情况下容易引起木材的断裂,而且顺纹断裂韧性与横纹断裂韧性的差别很大、/span>
摘要:
为准确地反映工作臂实际运动和受力情况,在Solidworks环境下对采伐联合机工作臂的液压系统和机构进行了建模,建立了液压系统原理图和工作臂的三维动力学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详细分析,给出了工作油缸的行程及工作臂的运动轨迹,在Solidworks中显示了工作臂的运动、/span>
摘要:
通过对KM阻燃剂在林区边缘的草地植被防火实验过程中的研究,分析了KM阻燃剂的阻火性能,给出了KM阻燃剂的使用方法。实验表明:25%以上的KM阻燃剂在草地火灾发生时完全可以用于开设防火隔离带;对于低矮、稀疏的枯草,阻燃剂用量? m 2/L,高而浓密的枯草阻燃剂用量为2 m 2/L;为了有效发挥KM阻燃剂的作用,草地防火隔离带要连续,不得留有缺口,防火带宽度应该是枯草平均高度的5倍以上、/span>
摘要:
以?蒎烯为原料合成了系列新型的N-烷基-N-(α-龙脑烯基)乙酰胺类芳香化合物,并探索了氮原子上取代基的不同结构与产物香气间的构效关系。?蒎烯经环氧化得到2,3-环氧蒎烷,再经催化异构化反应得到α-龙脑烯醛;?龙脑烯醛与伯胺缩合、NaBH4选择性还原得到N-烷基-α-龙脑烯胺,再经乙酰化后得到N-烷基-N-(α-龙脑烯基)乙酰胺类化合物。采? H-NMR?3 C-NMR、FT-IR、MS等对合成酰胺类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对合成产物的香气特征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N-正丁?N-(α-龙脑烯基)乙酰胺和N-叔丁?N-(α-龙脑烯基)乙酰胺具有良好的 香气特征,作为新型芳香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span>
摘要:
为了提高碱木质素的反应活性,以Pd/C为催化剂,采用微波法进行了碱木质素与H2的还原反应。运? H-NMR分析了碱木质素的结构变化,且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了碱木质素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较佳的碱木质素加氢还原反应条件是负载量为3%的Pd/C催化剂用量为10%、温度为95℃、时间为30 min、氢气流速为20 mL/min? H-NMR分析显示:羰基和羧基含量减少,代表酚羟基和醇羟基的质子吸收增加。GPC分析显示:反应后碱木质素的分子量降低,而多分散性增大。元素分析显示:C和H含量在反应后都有所增加,而O含量则降低了,表明碱木质素发生了还原反应。与常规加热方式相比,微波法合成有利于提高酚羟基含量,缩短反应时间,而在提高碱木质素的总体反应活性方面没有表现出特殊的效应、/span>
摘要:
为了筛选出交通污染监测树种,本文选择南京市有代表性的绿化树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化学分析方法和生理指标测定法,在交通要道和城郊稀疏交通区的不同环境下,对14个树种叶片中的重金属(Pb、Cd、Cu)含量和生理指标(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要道重金属含量显著高于城郊稀疏交通区,表明交通污染的影响显著;在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方面,交通要道总体高于城郊稀疏交通区,这可能是对交通污染的响应。根据生理指标和重金属变化幅度,紫叶李、雪松和杨树适合交通污染监测,并根据树种重金属累积量的相对差异百分比对其进行功能型的划分、/span>
摘要:
基于传统技术指数的经济分析会为桉树项目决策支持带来复杂性和不明确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经济综合指数这一解决方法。通过对项目的投资、利润和时效属性的综合,创建了项目营利指数和时间指数,并将经济综合指数定义为二者的加权平均数,权重的设置由项目营利指数和时间指数间的数学关系决定。应用该经济综合指数对广西维都、玉芝树和三门江林场桉树项目进行择优,对福建省永安林业集团工业原料林项目的经营方案进行设计,以及对三门江林场桉树项目进行敏感性分析时所得到?组结果,与事实和已有研究结论吻合,且过程简捷,计算高效,结论明确。因此,经济综合指数是当前森林经营项目经济效益分析方法的补充、/span>
摘要:
通过萃取和常压柱层析色谱技术的合理组合,建立了从实验室培养的铜绿微囊藻中提纯微囊藻毒素MCLR的有效方法。MCLR粗提液先经过正己烷萃取脱脂、固相萃取净化,再用Sephadex LH-20凝胶过滤层析色谱分离去除杂质和色度,流出液分管收集,通过测定流出组分?38 nm处的吸光度值,并对峰值组分进行鉴定,证明?个洗脱峰为MCLR,其纯度?0.5%。最后利用DEAE Sepharose CL-6B阴离子交换层析进一步纯化,以水为初始缓冲液,以3 mmol/L NaCl水溶液洗脱MCLR,得到MCLR?38 nm的特征吸收峰,MCLR的纯度达90%以上,最终得率为66.2%、/span>
摘要:
为了更好地对我国森林碳汇进行研究和管理,促进碳汇市场的发展,本文在经济控制理论的基础上,收集?990?007年林木蓄积量、生长量、枯损量和采伐量的数据,通过蓄积量转换法建立了森林碳汇核算的回归模型,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邻年份的森林生物碳储量C(k+1)、C(k) 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R 2=0.998,调整后R 2=0.997,模型的F值为6 581.48,对应的P值为0.00,表明模型成立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小值法进一步求出了森林碳汇的最优核算价格为10.11~15.17美元/t,略高于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碳税价格。本文通过计算还指出,要使我国森林由于经济发展而采伐消耗的碳储量最? 每年应采伐消耗的蓄积?.26亿m 3,这一结果对我国的森林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本文对碳汇核算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建议碳汇核算应采用影子价格,把社会、经济发展对碳汇的影响,即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森林碳汇的影响纳入核算范围,促进碳汇市场的持续发展、/span>
摘要:
为了搞清楚木质碳纤维在炭化、石墨化过程中化学反应的路径以及微细结构的生成演化机制,归纳了迄今为止诸多研究者在木质碳纤维制备技术与基本性能,木质碳纤维在炭化、石墨化不同处理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历程,以及微细结构的生成演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领域研究课题的焦点,以及今后应重点考虑的一些问?旨在使同学界人士对当今木质碳纤维的研究有比较全面、细致的认知,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木质碳纤维研究提供基础参考、/spa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