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松/h2>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th>

2009 31?nbsp; ?

显示方式:
论文
摘要:
为了保护分布广泛的北京郊区小水体,构建典型半干旱区的小水体生态评价体系,该研究选择北京北部山区无污染、受人为干扰相对较小?个小水体为研究对象,?007??月调查了9个环境因子,并采集了17个样点的底栖动物数据 采用Pearson 相关系数分析?6 个代表底栖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生物指数以及9个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 从中筛选出5 个相关性较低的生物指数(包括双翅目、蜉蝣目、集食者和优势分类单元所含个体数各占其捕获个体总数的百分比、Margalef物种丰富??个环境因?包括氨氮、水深、流?,构成北京北部山区小水体生态评价的基本框架。典型对应分析表明,所选择?个环境因子可以解释所调查?个小水体?9.4%的底栖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变化、/span>
摘要:
线粒体是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的主要器官之一,而ROS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ROS作为信号分子介导植物对各种外界刺激产生胁迫响应,另一方面作为强氧化剂攻击植物体内的细胞膜或大分子物质。为了维持线粒体内ROS的动态平衡,严格控制其产生是必要的。该文综述了植物线粒体中活性氧的产生机制和途径,以及线粒体对活性氧的防御系统,包括氧化前防御和氧化后防御机制,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span>
摘要:
该文首次以杨梅核为原料制备了木醋液,采用Folin-酚法、FRAP体系、DPPH法和ABTS法研究了杨梅核醋液(PA)及其二氯甲烷提取物(PAE)的总酚含量、总还原力、清除DPPH·和ABTS+能力。结果表明:杨梅核PA及其PAE的总酚含量分别?8.25?12.54 mg/g;PAE表现出较强的还原力,相同浓度下约是Trolox?.3倍。PAE对DPPH·和ABTS+均具有较高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其半抑制率IC?0高于抗坏血酸(VC)低于Trolox;PA和PAE的总还原力(FRAP法)、DPPH·和ABTS+清除能力与总酚含量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span>
摘要:
森林灭火手泵的人机操作界面的优化设计极为重要,该文针对普遍应用的国内?款典型手泵产品,从心率、喷水效率、主观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性能评价。方差分析表明:手泵类型、握持姿势、喷水频率对心率的影响很显著,美国产手泵(S?)作业时的心率增加比率最大,加拿大产手泵(S?)最小。在背负手泵水箱(袋)步行时,S?水箱携带时的心率增加比率最大,中国产手?S?)水袋携带时最小。S?的喷水速率最大,S?最小;S?的射程最大,S?最小。主观评价结果表明S?最优,S?最差。综合分析上述结论认为,针对现有3款手泵,S?的水枪和S?的水袋相组合是最佳的组合模式、/span>
摘要:
模型试验是验证坝系规划方案可靠性的重要方法。该研究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的降雨产沙条件为背景,采用模型试验的方法,对两种布坝顺序的拦沙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模型和原型各降雨输沙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通过理论推导和试验率定相结合的手段确定。试验结果证实,在各淤地坝的坝址、坝高(或库容)、控制面积上的平均侵蚀模数等参数都确定的条件下,若按照先主后支、先下后上的方案布坝,则经历相同系列年的降雨以后,沟道坝系总的拦沙、淤地效益高,且有利于坝系实现相对稳定、/span>
摘要:
为了搞清废弃刨花板在浓硫酸催化苯酚液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催化剂硫酸用量和料液比(刨花板粉∶苯酚)等因子对液化效果的影响,得到合理的液化工艺参数,该研究在分析影响因子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浓硫酸催化刨花板苯酚液化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采用硫酸催化剂进行木材的苯酚液化时,液化反应物的残渣率随着液化温度的提高、液化时间的延长、料液比的减小而减少,但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极差分析表明:①废弃刨花板的最佳液化工艺为液化温度140℃,液化时间1.5 h,料液比1?.5,催化剂硫酸用量6%。在此液化条件下,其液化残渣率为9.6%。②实验室自制刨花板在液化温?40℃、液化时?.5 h、料液比1?.5、催化剂硫酸用量?%的液化条件下,残渣率可达?.9%、/span>
摘要:
为了研究木材常规干燥过程黏弹性应变的发展模式与相对数量级,并为准确区分黏弹性应变与机械吸附应变提供理论依据,该文在实验室条件下?0 mm厚兴安落叶松板材进行常规干燥,使用切片法测定沿厚度方向的横纹弦向干缩应变、弹性应变、黏弹性应变的一维分布情况与变化趋势。基于高聚物与复合材料黏弹性理论,重点定性分析了木材干燥过程中干燥介质温度、蠕变恢复时间、干燥阶段等因子对木材厚度方向不同位置黏弹性应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环境平衡含水率保持在特定水平下,干燥介质温度水平与测定的拉伸弹性应变极值间具有一定正相关性;木材干燥过程中黏弹性应变的发展模式与弹性应变类似,经充分恢复后黏弹性应变的数值略大于弹性应变;木材表层、芯层在干燥过程中具有不同的黏弹性演化模式,干燥温度对木材表芯层黏弹性应变转换有一定影响,这种作用主要是由于不同温度条件下木材含水率梯度所导致的;根据试验测定的木材表层、芯层在3??4 h 3个应力释放时间内所达到的黏弹性应变极值,分别给出了干燥过程各阶段落叶松板材表层与芯层黏弹性应变恢复时间的推荐值
摘要:
为了探明木材腐朽程度引起的化学组成变化规律与液化特性之间的关系,该文利用褐腐真菌茯苓对马尾松木材进行不同程度的生物降解预处理,用残渣率指标、GPC、FTIR和NMR对木材的液化程度及液化产物特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褐腐木材在液比为2和磷酸催化条件下可取得良好的液化效果。对褐腐木材而言,随腐朽时间?周延长至7周,液化残渣率逐渐降低,液化产物中残留的苯酚量逐渐减少,液化产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逐渐增大。当腐朽时间达到11?5周时,残渣率迅速下降,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继续呈上升趋势,而残留的苯酚量却有微弱的增加。说明褐腐处理的木材比正常木材在苯酚中的液化条件温和,木材腐朽程度越严重,液化反应越容易,腐朽时?1?1%NaOH抽出物含量为54?是木材在苯酚中的液化反应由难到易的转折点。FTIR和NMR结果显示:腐朽木材与苯酚的酚化反应主要发生在酚羟基的邻位和对位,且以单取代为主,木材组分通过酚化反应转化为含有活性部位的酚类物质、/span>
摘要:
为了预测厚胶合板弹性模量,通过简化层合板理论,该文建立了胶合板弹性模量预测模型,并以单板条、经过涂胶热压处理的单板条和相同工艺条件下的单板层积材的弹性模量,采用4种不同铺层方式的19层桉树胶合板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3种预测值与实测值的趋势一致,相关系数R2顺纹?.86以上,横纹在0.88以上,但是精度不同。采用单板条弹性模量预测的胶合板弹性模量比实测值偏低;采用经过涂胶热压处理后的单板条弹性模量预测的胶合板弹性模量比实测值偏高;采用相同工艺条件下的单板层积材弹性模量预测的胶合板弹性模量与实测值偏差较小,顺纹平均误差?.64%,横纹平均误?0.94%。因此,采用相同工艺条件下的单板层积材的弹性模量来预测胶合板的弹性模量是可行的、/span>
摘要:
该文在探讨春石斛假鳞茎生长规律基础上,研究了GA??-BA对高芽萌发的调控效果,PP?33对假鳞茎封顶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昍生长季,假鳞茎节间平均生长长度为3?7 cm,节间日均生长量?.068 cm,假鳞茎日均生长量为0.28 cm;如需形成50?0 cm高的假鳞茎,需要在1月末?月间开始留鳞芽 同时需要不能晚?月底停长,假鳞茎节数可达14?9节,能形成高质量的假鳞茎;PP?33可促进假鳞茎及时封顶,50 mg/L灌根处理效果最佳;?-BA处理有利于高芽和鳞芽形成 植株灌根浓度?00 mg/L最佳;GA?各种浓度处理都不利于高芽和鳞芽形成,导致徒长和落叶、/span>
摘要:
为了定量评价森林枯落物的水文功能,该文通过浸水法和野外观测,调查了宁夏六盘山主要森林类型的枯落物蓄积?研究了持水能力与过程, 并对辽东栎与少脉椴混交林分的枯落物进行了截留及蒸发研究。结果表明:六盘山主要森林类型的枯落物蓄积量?.87?0.86 t/hm?,其中针叶林阔叶林灌业 各植被类型的最大持水率相差较大,一般介?77.68%?87.42%,不同植被类型枯落物层的最大持水量?.9?.6 mm,最大拦蓄量?.36?.96 mm,有效拦蓄量?.23?.82 mm,均表现为针叶林阔叶林灌丛。浸水实验表明:枯落物的持水量随浸泡时间的增加呈对数曲线增长,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反函数关系?005??9日??6日,辽东栎与少脉椴混交林枯落物层的截留量占同期降水的比率?.98%,平均日蒸发速率为(0.12±0.058 mm,占林分总蒸散量?.28%;枯落物层的蒸发速率随含水率增加呈S形曲线增长、/span>
摘要:
该文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从毛白杨中克隆得到的TIR-NBS-LRR抗病基因(PtDRG01)导入烟草中,经抗生素筛选和PCR分子检测,获得了一批阳性转化植株。进而对这些阳性转化植株进行烟草花叶病毒接种实验,从表型观察结果发现,在接种病?周和6周后,转基因烟草株系TG-11的发病程度明显低于非转基因烟草。荧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转基因烟草株系TG-11叶片中的烟草花叶病毒(TMV)数量显著低于非转基因植株,且该转基因株系中的PtDRG01基因转录水平显著高于非转基因植株。这些结果表明,毛白杨PtDRG01基因具有明显的抗病功能,其高效表达能够显著提高烟草的抗TMV能力。该文通过对烟草的遗传转化与病毒接种实验,鉴定了PtDRG01基因的功能,可为其他TIR-NBS-LRR基因的功能鉴定提供参考、/span>
摘要:
利用RT-PCR 和RACE-PCR 技术,从热激处理的紫茎泽兰叶片总RNA中扩增出了细胞质小分子量热激蛋白(sHSP)全长683 bp的cDNA基因序列。在GeneBank上的登录号是EF105483。通过半定量分析,HSP17.7基因编码的热激蛋白在常温下有表达,且叶、茎中的表达量比根中的高;在热激(40?和冷处理(4?的情况下,根、茎、叶中的表达量均有增加。为研究基因在温度胁迫下的功能,将HSP17.7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在细胞致死温度(50?下,HSP17.7能够改善细胞死亡的现象;4℃条件下,也得到相同结果。这些结果表明,HSP17.7可能在紫茎泽兰耐温度胁迫中发挥作用、/span>
摘要:
利用全林木定位方法,对地表火干扰后樟子松林的残桩、倒木、枯立木和活立木等各林木组分进行了调查。Ripley’s K函数分析表明,地表火干扰后12年内樟子松的空间格局均表现为显著的均匀分布,且不同阶段樟子松均匀分布显著的尺度范围的变化幅度较小。地表火驱动的林分稀疏过程中,残桩和枯立木均表现出显著的聚集分布,而倒木的空间分布格局则是随机的。双变量分析也表明,活立木与残桩、全部死亡林木之间相互排斥显著,而活立木与倒木、枯立木间则是相互独立的。短期内,地表火成为樟子松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作用会逐渐衰减并为其他因素所代替。因此,地表火改善了林分结构,使樟子松的空间格局更趋于均匀,有利于存活林木的生长发育,并加快林分向成熟林演变的进程、/span>
摘要:
竹丛枝病可由多种病原引起,竹生香柱菌即是其中的一类,包括竹香柱菌(Epichlo bambusae)和箬竹香柱菌(Epichlo sasae)两种。日本学者Tanaka 根据形态结合分子的研究结果,将其更名为箣竹异香柱菌(Heteroepichlo bambusae)和箬竹异香柱菌(Heteroepichlo sasae)。该文作者于2007?月底从安徽省广德县的短穗竹上采集?种异香柱型丛枝病标本,对其病原菌的形态学和培养特征进行观察描述,并利用ITS rDNA序列对其系统发育学进行分析,最终确定该菌为箬竹异香柱菌,而不是先前认为的箣竹异香柱菌。鉴于国内有关其他寄主上的竹生异香柱菌的描述模糊,并且绘图非常简单,因此建议对我国竹生的异香柱菌形态学和寄主范围进行研究,特别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确定它们的分类学地位、/span>
摘要:
机载LiDAR是一种能够直接、快速获取被测目标三维空间信息的主动式遥感技术,被广泛用于获取高精度的数字地面模型,但是在植被比较密集、地势比较陡峭的森林地区,能够穿透植被到达地表的激光脚点数量较开阔区域少,对于提取精确的DTM有一定难度。该文提出一种继承式多分辨率体素滤波算法,从机载激光扫描数据中获取森林地区的DTM。该方法将激光点云数据划分为不同分辨率等级的体素,以体素为单位通过与邻域体素的高程加权均值比较,剔除植被点,保留地面点,从而获取森林地区的DTM。实验证明该滤波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取森林地区的DTM、/span>
摘要:
针对目前研究中多关注某一单一植被类型的绿地水分利用和管理,较少实地研究植被组成更复杂的园林绿地复合生态系统的耗水规律的情况,该文通过对颐和园降雨、灌溉、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基质势等指标的实地、原位、多点监测,利用分布式水量平衡基本原理,初步研究了乔草、灌草和纯草3种园林绿地系统的水分消耗规律。结果表明:乔草组合和纯草均表现为低耗水、高渗漏,灌草组合表现为高耗水、低渗漏;灌草组合和纯草比乔草组合具有较高的土体补水量。建议雨季应停止灌溉,防止水分渗漏,以临时性补灌为主,同时加强排水措施,尤其对于具有高渗漏特点的乔草和纯草系统;由于灌草具有高耗水性,应在设计节水型园林时减少使用
摘要:
森林资源数据采集是森林资源监测的基础,提高数据采集软件效率与质量是森林资源信息化的重要内容。该文通过分析森林资源多专题数据采集特征与应用需求,以领域分析技术为基础,提出了一套适用于森林资源多专题数据采集的建模技术。通过对多专题调查数据输入软件的开发流程各部分进行分析,将共享部分进行封装成为通用的功能,对需要扩展与发生变化的部分参数化,通过参数设置达到智能化设置调查任务、调查项目及调查表格的目标。该方案能够为当前森林资源一类、二类、三类野外数据调查软件提供通用支撑,并能适应将来业务发展中调查因子扩展与变化的需要,提高森林资源调查数据采集工作的效率、/span>
摘要:
该文研究了不同沙土配比根系层在干湿状态下土壤机械阻力的变化规律,以及对草地早熟禾根系生长的影响。试验将沙土配比设为11个处理,即m(?∶m?沙+???00%,每10%?个梯度。结果表明:处于湿润状态下的土壤机械阻力低于干燥状态下的,随含沙量的增加,两种状态下土壤机械阻力均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变化趋势,在含沙量为50%?0%(即沙粒含量70%?0%)时,土壤机械阻力达到最大值;随含沙量增加,根系生物量及根冠比先降后升,根系总长度、根系表面积及根尖数与沙粒含量均呈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表明含沙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对于根系分蘖、增加根系总量具有促进作用;根系平均直径随沙粒含量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含沙量?0%?0% (即沙粒含?0%?0%)达到最大值,与土壤机械阻力呈线性正相关、/span>
摘要:
2006??月,采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在模拟光照条件下,对库布齐沙漠不同水分处理?年生柽柳、小叶锦鸡儿、杨柴苗木进行观测。观测指标包括: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表观量子效率(AQY)、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浓度(Ci)、羧化效率(CE)等。运用SPS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确定这3种灌木光合生理特征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种灌木光合生理特征对土壤含水量变化具有明显的阈值响应。②不同土壤含水量(SWC)下,柽柳、小叶锦鸡儿、杨柴苗木Pn最大值(Pnmax)的增加幅度分别为5?1??8?4.31 μmol/(m?·s)。③LSP随土壤含水量(SWC)的变化并不是特别明显,值在1 000? 400 μmol/(m?·s)之间波动。④LCP随SWC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变化范围?1??4? μmol/(m?·s)。⑤AQY随SWC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变化范围?.01?.04。⑥柽柳、小叶锦鸡儿和杨柴维持Pnmax的SWC分别为13.8%?3.3%?5.2%;维持最高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的SWC分别为10.0%?1.0%?.5%;土壤水合补偿点分别?.1%?.8%?.9%。⑦柽柳、小叶锦鸡儿和杨柴最适宜的SWC范围分别为10.0%?3.8%?1.0%?3.3%?.5%?5.2%、/span>
摘要:
该文描述了传统生长收获模型存在的问题及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在预估林分断面积方面的应用,介绍了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表达形式。选择常用的Richards和Schumacher两种基本模型形式,通过变化自变量进行断面积生长模拟,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回归法进行拟合;然后选择复相关系数及预估精度较高的函数作为基础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造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最后对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与传统模型拟合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初植密度效应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比传统的回归模型估计精度高、/span>
摘要:
对复合农林系统内的杨树进?种不同强度的修枝处理,分别为修掉树冠高度?/6?/6?/6?/6,以CK(不修?为对照,对复合农林系统内的小气候和林下作物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昍修枝能有效增加林下光合有效辐?9.7%?8.9%,随之引起其他气候因子变动,包括增高林下气温及叶温、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并减少浅层土壤的含水量。修枝强度越大,这种增温和减湿的作用越明显。就林下玉米生长情况而言,修枝能有效增加玉米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并显著促进玉米植株增高、增粗、增重,且越到后期修枝对玉米生长的促进作用越明显。修枝能有效增加林下玉米产量,并主要通过增加玉米穗数增产。说明修枝在保证林冠功能的前提下,作为复合农林系统优化措施是可行的、/span>
摘要:
为了揭示臭氧(O?)浓度升高对城市森林光合作用的影响机理,利用开顶式气室研究了高浓度O?对沈阳城内油松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自然O?浓度,约45 nmol/mol)相比,在O?浓度升高?0±8 )nmol/mol条件下,油松针叶的叶绿素含量降低,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则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净光合速率和Hill反应活力明显下降,降幅分别为18.36%?5.95%?1.35%?0.84%;羧化效率降低,降幅?.50%?6.59%;叶绿体ATP酶活性受到抑制,但Ca?+ATP酶活性与Mg?+ATP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略有差异。同时O?浓度升高抑制了油松针叶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积累,说明O?浓度升高对油松光合作用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span>
摘要:
利用Moran’s I指数和双相关函数g(r)分?个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检验了环境因子与树种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色木槭幼树和小树不具有空间自相关结构,其他树种或生长阶段均呈显著正空间自相关。同一树种的不同生长阶段(幼树、小树、大树)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7个树种在绝大多数空间距离上呈随机分布,少数空间距离上呈聚集分布,并且这种聚集性主要表现在较小的空间尺度上。环境变量对紫椴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对紫椴幼树、小树及大树空间变异的解释能力分别为23.6%?9.7%?7.5%。环境因子分别解释了蒙古栎幼?.4%和小?7.1%的空间变异,香杨小树6.8%的空间变异,对蒙古栎和香杨大树空间分布的解释能力较低。环境因子对臭松、红松、色木槭及白桦的空间分布无显著影响。树木种群的空间自相关性是7个优势树种形成特定空间格局的主要原因、/span>
摘要:
植物生物量及其分配模式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提高我国不同尺度森林生物量碳的估算和模型模拟等的准确性,该文采用标准木法研究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典型分布区(关帝山、五台山中山和亚高山、五台山山间盆地、塞罕坝林区)的单木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林分生物量及其分配模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林分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分布区林分生物量的生长过程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林龄较小时各区林分生物量的差别很小,但随着林龄的增加各区之间的差异逐渐变大。在五台山中山和亚高山,林分生物量在林龄25年左右时基本达到稳定,而五台山山间盆地则在林龄35年左右时才基本达到稳定,并且这两个分布区的最大林分生物量都小于关帝山和塞罕坝。②不同分布区生物量的分配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干生物量的比例在关帝山和塞罕坝间无显著性差?P?.05),都明显大于五台?P?.05),其中五台山中山和亚高山干生物量所占的比例最小。各区枝生物量所占的比例均有显著差异(P?.05),叶生物量所占的比例却无明显差异(P?.05)。除五台山山间盆地外,其?个分布区干生物量的比例与林龄、胸径和蓄积量等林分指标呈极显著正相?P?.01),枝和叶生物量的比例与这些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P?.01),而且都以指数形式趋于稳定值,但根生物量的比例却与这些指标大多无明显相关?P?.05)、/span>
摘要:
2005年在北京市延庆县刘斌堡乡营盘村附近中山以20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通过比较6种密度林分的林下植被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和元素积累量差异,探讨密度调控对林下植被发育的作用过程。结果表明:林分密度? 000?hm?减小? 125?hm?时,林下植被物种数、生物量及元素积累量分别?2种、? 108.49 kg/hm??9.84kg/hm?下降?4种? 091.57 kg/hm??9.34 kg/hm?;林分密度下降至1 800?hm?时,林下植被物种数量增加?3种,元素积累量为40.12 kg/hm?;林分密度下降为1 550?hm?时,林下植被生物量、元素积累量达到最大,分别? 282.41 kg/hm??02.60 kg/hm?;林分密度下降为1 300?hm?时,林下植被物种数量达到最大?3种;林分密度锐减? 150?hm?时,林下植被的发育不同程度的下降;林下植被物种数量、多样性、生物量和元素积累量对华北落叶松密度响应具有非同步性。由于种群存在自我调节能力,初始密度? 000?hm?的华北落叶松林分只有下降? 800?hm?时,林下植被发育才开始加快?0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保留密度为? 550?hm?时林下植被发育最优、/spa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