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松/h2>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th>

2008 30?nbsp; ?

显示方式:
论文
摘要:
中国生产松香历史悠久,松香生产已?0多年。中国盛产脂松香,近几年松香年产?0?0万t,松香产量和贸易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是松香生产大国但不是松香强国,现阶段松香生产企业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松香工业未来发展对策是加强松脂基地建设,走“林、脂、产”一体化道路;充分利用林业产业政策和市场机制,培育骨干龙头企业;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加快技术创新;强化政府宏观引导,发挥行业协会的凝聚和协调作用,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span>
摘要:
该文通过对球面多点加压适张前后的圆锯片边缘加温,模拟实际使用时在锯片基体形成的温度场。分别对两种不同温度场下的未经适张圆锯片和经球面多点加压适张的圆锯片进行了振动模态测试。球面多点加压适张加压压力分别?2.5?4.5?5.6 kN。结果表明,未经适张处理圆锯片各阶固有频率在有温度场存在时下降很大,而经适张处理圆锯片的对应阶固有频率下降明显减少。而且随着温度场中由圆锯片边缘至中心的温度梯度增大,上述两者之间对应各阶固有频率变化的差异更加明显,当压点加压压力达?5.6 kN时,温度梯度对各阶固有频率影响呈减小趋势、/span>
摘要:
该文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便携式割灌机U型手柄人机几何界面参数对操作者主观施力的影响。人机几何界面参数包括:U型手柄宽度,操作者至左右握持点连线的垂直距离,握持点距操作者站台的高度3个参数。结果表明,手柄宽度、握持点距身体的前后距离以及握持点距站台的高度对水平横向操作力的影响都很显著。手柄宽度与身高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975。研究结果为U型手柄割灌机以及相关类型的机械设计提供了人机工程学设计依据、/span>
摘要:
为进一步区?1个分离自不同地理分布?种中国兰属植物的共生菌根真菌菌株,该文结合各菌株的传统形态学特征,对菌丝隔膜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并将其鉴定为无性态的瘤菌根菌属真菌。鉴定结果表明,瘤菌根菌是可与中国兰属植物形成菌根结构的最普遍的菌根真菌种类、/span>
摘要:
该文研究了以杂交狼尾草为原料的刨花板制造工艺。杂交狼尾草通过削片、再碎、干燥等加工制成工艺刨花,以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为胶粘剂,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研究施胶量、偶联剂量、热压温度等工艺因素对刨花板主要物理力学性能(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内结合强度、吸水厚度膨胀?的影响,确定热压工艺条件。研究表明:①杂交狼尾草可以用于刨花板制造。②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可以用于杂交狼尾草刨花板制造。③最佳工艺参数:施胶?0%,偶联剂量0.5%,热压时间50 s/mm、/span>
摘要:
为了解决祁连山水源林区青海云杉天然林更新难的经营难题,该文根据实测数据对该地区青海云杉林隙天然更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水源林区青海云杉林隙中心区更新最好,林隙内次之,林隙外(林冠下)最差,林隙内更新幼树以林隙中心区为核心呈聚集分布;林隙内外光环境对青海云杉的天然更新有影响。提出了“单株择?小面积林隙天然更新”促进青海云杉林天然更新的可行技术,为该区青海云杉水源林更新及经营模式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span>
摘要:
碳源和光量对组培苗的生长和品质具有重要影?但环境中的CO? 和培养基中的糖等碳源对组培苗生长效应的研究结果不一。该文以驱蚊香草组培苗为材料, 在培养基不同糖含量(无糖和有糖)的基础?设置不同CO?和光?PPFD)组合参数并定量调?寻找相互关联的环境因子的最佳组合,进一步探讨CO?、PPFD和糖对驱蚊香草组培苗生长和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昍 CO?与PPFD对组培苗的生长具有协同作用。在协同调控CO?和PPFD的条件下,培养基中的糖抑制组培苗的光合作用和生?降低叶绿素含?不利于叶绿体的正常发育;无糖培养能更好地促进生长和生?光合速率最高,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根系活力最?叶绿体发育良好。在无糖培养?CO?浓度和PPFD的控制参数在前期和后期分别取4 500 μmol/mol?30 μmol/(m?·s)? 500 μmol/mol?60 μmol/(m?·s)、/span>
摘要:
杜鹃花类菌根是指杜鹃花科几个属植物上形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菌根共生体,它可以帮助植物缓解环境的胁迫,使其在逆境下生存。为了发掘和利用菌根的潜能,满足生态建设和园艺生产的需要,杜鹃花类菌根的研究在国外受到广泛关注。该文从菌根的解剖结构、菌根真菌的物种多样性、菌根效应等方面对杜鹃花类菌根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该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span>
摘要:
该文以江西省大岗山的人工杉木林为研究对象,分析间伐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间伐后,林下植被发展迅速,覆盖度增加,径流系数较未间伐的林地小,未间伐林地的径流系数是间伐林地?.67倍;②随着时间的发展,同一样地的降雨产流量?次降雨量?0 min降雨强度?0 min降雨强度的相关关系降低,间伐样地的上述相关关系比未间伐样地的更弱;③间伐样地的径流含沙率明显低于未间伐样地。④适度间伐虽然降低了林分的郁闭度,削弱了林冠的截留率,但是林下植被的迅速发展,使得林分整体的蓄水和保土效益明显增加、/span>
摘要:
为了弄清楚通过生物方法将桉木原料转化成单细胞蛋白,该研究用蒸汽爆破技术分离了桉木的主化学成分,通过常规化学分析方法及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现代分析手段,分析了蒸汽爆破前后桉木主化学成分和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蒸汽爆破处理能使桉木纤维的结合变得松散,表面积增大,纹孔膜破裂,提高了生物酶的可及度,有利于改善其生物化学反应环境;蒸汽爆破过程溶解出一定量的半纤维素和木素,纤维素除无定形区有少量降解外,基本不受影响,有利于提高酶解率、/span>
摘要:
为得到环保阻燃等优良性能的防火板,该文在弱碱条件下对三聚氰胺与苯酚、甲醛进行共缩聚得到三聚氰胺-苯酚-甲醛(MPF)树脂,经红外光谱、核磁共?H? NMR)分析表明,MPF树脂中显示三嗪环结构特征峰,苯酚环与三聚氰胺的三嗪环主要以亚甲基?Ph—CH?—N)结构相连存在 TG和DSC的分析显示,MPF树脂具有150?65 2次固化温度。三聚氰胺加入量对树脂游离酚、贮存期以及纸质防火板的燃烧性产生重要影响,对防火板拉伸强度、耐沸水煮性能影响不明显,MPF树脂中甲醛摩尔数直接影响树脂贮存期和防火板的甲醛释放量、/span>
摘要:
信息交流不畅与共享困难是我国森林防火监测与预警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该文将Web Service技术应用于PDA林火监测,提出了基于SOA的林火监测系统结构,并对系统中服务端与PDA客户端的Web Service结构布局与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与描述,设计开发了Web Service的PDA客户端调用引擎,最后以北京市森林防火扑救指挥系统为基础建立了一个PDA端的火险等级与气象查询服务实例。结果表明基于Web Service的PDA林火监测可有效利用现有防火决策信息服务,实现信息的实时交互与共享,提高林火监测水平、/span>
摘要:
该文采用高温干燥、低温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3种干燥方法分别对杉木人工林木材进行干燥处理。用动态力学分析仪测定?种干燥处理材在温?120?50℃,测量频率1???0 Hz的动态粘弹性。结果表明:①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均表现为高温干燥处理材最大,真空冷冻干燥处理材最小。②高温干燥处理材和低温干燥处理材的损耗模量温度谱中,从高温至低温方向可依次观察到3个力学松弛过程,其分子运动归属分别是木材细胞壁非结晶区中聚合物的微布朗运动、木材细胞壁聚合物分子的扭转振动和木材细胞壁无定型区中伯醇羟基的回转取向运动。③真空冷冻干燥处理材的损耗模量温度谱可观察到4个力学松弛过程,新增加的松弛过程是由木素分子的微布朗运动引起的。这说明木材经过高温干燥或低温干燥处理,由于受到热的作用,木材细胞壁分子链之间可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交联,从而限制了木素分子的微布朗运动、/span>
摘要:
为了准确评估造林树种在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中的作用,采用BIOLOG检测法,对黄土高原柠条、沙棘、狼牙刺、油松和刺槐5种造林树种菌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各树种根际土壤孔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为油松>沙棘>狼牙刺>柠条>刺槐;不同树种菌根侵染率和菌根根际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均有显著差异;群落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油松外生菌根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和群落种群结构最丰富,其次为沙棘和柠条;碳源利用中与主成?和主成分2相关的主要碳源分别是羧酸类、氨基酸类和糖类物质。相关性分析表明,菌根侵染率与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呈极显著正相关,随着菌根侵染率的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增加。外生菌根树种有利于改善黄土高原退化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优于泡囊丛枝菌根树种,油松作为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先锋造林树种,可以改善该区域干旱贫瘠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span>
摘要:
光肩星天牛是一种食性很广的蛀干害虫。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从漳河柳、箭杆杨、合作杨和新疆杨4种不同抗性等级树种上羽化的光肩星天牛成虫对这4种寄主树种和嗜好树种复叶槭枝条气味的嗅觉反应。在以空气为对照试验中,源自4种不同寄主树种上的光肩星天牛成虫对其原寄主树种枝条挥发性气味均有明显的正趋性反应(P?.05)。但从合作杨、漳河柳和箭杆杨上羽化的光肩星天牛成虫对新疆杨枝条挥发性气味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忌避作用;复叶槭枝条挥发性气味对源自4种寄主树上的光肩星天牛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引诱作用,并且对源自箭杆杨、合作杨和新疆杨上的雌性成虫的引诱作用达到了差异显著的程度(P?.05)。在以复叶槭气味为对照试验中?种不同寄主上羽化的光肩星天牛对原寄主气味和复叶槭气味的趋向差异不大。这表明在没有嗜好寄主气味的前提下光肩星天牛可以识别原来寄主气味,但是如果有嗜好树种气味存在,光肩星天牛就不趋向原来寄主树种的气味、/span>
摘要:
建立杨树高效的植株再生体系是采用生物技术手段对其进行遗传改良的基础和前提。该研究以山新杨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材料,通过对附加不同浓度BA和NAA的MS培养基的筛选,建立了不定芽的高频再生体系,其再生率、生根率及移栽成活率均达?00%。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不定芽再生和生根的卡那霉素选择压。对再生苗的RAPD分析结果表明,该再生体系基本能够保持原有供体植株的遗传基础,可以应用于试管苗快速无性繁殖及遗传转化、/span>
摘要:
梅花组培离体繁殖生根非常困难,为了解决不同梅花种系离体组织培养生根困难的问题,为生产梅花脱毒苗和进行转基因操作,该文以‘铁骨红’梅(真梅系)、‘美人’梅(樱李梅系)和‘燕杏’梅(杏梅系)为试验材料,建立了梅花的外植体生长、扩繁、生根的基本培养程序。其中适合‘铁骨红’生长的最佳培养基是改良QL培养基,即QL大量元素+P培养基微量元素+MS有机成分?倍MS铁盐+30 g/L葡萄糖,该培养基解决了黄化、顶端死亡等组织培养中比较严重的问题;最佳的增殖培养基是改良QL?.0 mg/L 6-BA?.05 mg/L NAA?.5 mg/L GA-3;最佳的生根培养基是1/2改良QL?.3 mg/L NAA?.1 mg/L IBA。‘美人’梅和‘燕杏’的增殖培养基分别是WPM?.0 mg/L 6-BA?.1 mg/L NAA和MS?.5 mg/L 6-BA?.05 mg/L IBA;生根培养基分别?/2WPM?.5 mg/L NAA?/2MS?.5 mg/L IBA、/span>
摘要:
在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内设置天然次生林样地,对其生态系统内各层生物量及其分配和各层各器官中N、P、K、Ca和Mg 5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分配格局、积累规律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系统总生物量?6.087 t/hm?,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的生物量分别占总生物量?6.02%?8.99%?2.76%?2.23%;5种营养元素积累总量? 089.82 kg/hm?(不包括土壤层),其中,乔木层储量最多,占天然次生林营养元素总储量的40?2%,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分别占31./27%?2.55%?5.36%;乔木层各器官营养的积累量为枝根干皮叶?种营养元素在土壤中的积累总量?34.97 t/hm?,天然次生林土壤中各养分储量占其元素总储量的比例为:95.32 (N)?9.64 (P)?9.91 (K)?9.84 (Ca)?9.95?Mg);从乔木层的各器官富集系数来看,叶枝根皮干;从各层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富集系数来看,总的变化趋势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NPCa KMg、/span>
摘要:
为深入研究胡杨的抗盐分子机制,并获得与之相关的抗逆基因,采用SMART技术构建了胡杨盐胁迫处理cDNA文库。经随机测序,得到一个编号为SSL061的EST序列,与欧美杨的脱水素基因有较高相似性,通过PCR快速扩增文库的方法获得了胡杨脱水素基因(Pedhn)。分析表明,该cDNA的长度为813 bp,拥?81 bp 的开放读码框,共编码227个氨基酸。该序列包括两个重复的富含赖氨酸的K片段和由7个连续的丝氨酸残基组成的S片段,但是缺乏Y片段。RT-PCR结果表明,胡杨在未受胁迫的情况下脱水素基因的转录水平较低,而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升高,脱水素基因的转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span>
摘要:
为研究北京山区低山厚土中龄侧柏游憩林的合理构成,采用SBE法对侧柏游憩林林内景观进行景观评价,应用数量化理论Ⅰ建立喜好度与各景观类目之间的景观评价和预测模型,并由此分析得出定量化的抚育技术模式。研究表明,应当通过定量化的清枯枝、修活枝、割灌和间伐等抚育措施提高游憩林的景观质量,将阳坡侧柏游憩林抚育成无枯枝、密度在1 750?hm2左右、郁闭度?.8左右、灌木层高度和盖度分别在1.0 m?0%以下、第一活枝高在4.0 m左右、林下层有一定变化的高景观质量林分;将阴坡侧柏游憩林抚育成无枯枝、密度在1 000?hm2以内、郁闭度?.8左右、灌木高度不超过0.5 m、盖度在30?0%之间、第一活枝高在4.0 m左右、林下层较统一的高景观质量林分、/span>
摘要:
该文对密云水库北京集水区油松水源保护林主要养分元素循环的研究结果表明?9年生油松水源保护林的生物量为92.627 kg/hm2,油松林5种养分元素N、P、K、Ca和Mg的储存量?95.17 kg/hm?,各器官?种养分元素储存量排序是针叶>枝>干>根。油松林每年从土壤中吸收?种养分元素量?5.37 kg/hm2,吸收量??0 cm土层?种养分元素总量?.34%、有效养分量?.30%;年吸收量中存留量为35.91 kg/hm2,凋落物归还量为49.46 kg/hm2,降水输入的养分元素量为26.04 kg/hm??种养分元素的吸收系数排序为N>P>K>Ca>Mg,利用系数排序为Mg>K>P>N>Ca,循环系数排序为Ca>N>P>K>Mg,周转期排序是Mg>K>P>N>Ca、/span>
摘要:
采用TWINSPAN和DCA排序方法对现代黄河三角洲植物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TWINSPAN将研究区植被分为碱蓬群落、柽柳群落和草本群落3大类,包?2个群落类型。采?类物种多样性指数,计算了各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结果表明,从碱蓬群落、柽柳群落到草本群落过渡,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逐渐增加。均匀度指数在碱蓬群落和柽柳群落波动较大,而在草本群落波动较小。DCA排序结果表明,决定现代黄河三角洲植物分布类型的环境因子主要是土壤盐分和水文状况。在土壤含盐量较高区域,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单一,群落结构简单;在土壤含盐量较低区域,组成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群落结构复杂、/span>
摘要:
应用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006年对广西国营高峰林场3年生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不同混交模式人工林群落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不同混交模式各器官生物量与测树因子(D2H)存在紧密相关关系。在相同混交比例下,群落生物量、乔木层生物量及净生产力水平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尾叶桉与马占相思混交比例为??时,林分密度为1 050? 320?hm2的群落生物量分别?8.556?7.853 t/hm2,平均净生产力分别为9.51?5.95 t/(hm2·a),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22.100?2.182 t/hm2,占总生物量?7.39%?8.15%;当尾叶桉与马占相思混交比例为2?时,林分密度810? 170?hm2的群落生物量分别?9.482?6.556 t/hm2,平均净生产力分别为16.49?5.51 t/(hm2·a),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44.340?2.733 t/hm2,占总生物量?9.60%?5.01%;当林分密度同为1 727?hm2时,尾叶桉纯林、尾叶桉与马占相思以1?.6比例混交林的群落生物量分别为84.586?06.904 t/hm2,平均净生产力为28.20?5.63 t/(hm2·a),其中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73.942?01.480 t/hm2,占总生物量?7.42%?4.93%,混交林群落生物量比纯林群落生物量高?6.38%。在相同混交比例下,灌木层、草本层、枯枝落叶层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在相同密度下,尾叶桉纯林灌木层、草本层、枯枝落叶层生物量均比混交林高。在6个林分更新处理中,当尾叶桉与马占相思的混交比例??.6时,混交林的成层性最明显,林分总生物量、净生产力水平也最高,且与其他各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是较佳的一种混交模式、/span>
摘要:
通过样带法和小样方法?005年在山东泰山调查刺槐繁殖扩散和对乡土植被的入侵状况。结果表明,刺槐主要以根蘖繁殖进行扩散入侵,并且根蘖繁殖能力与根系是否受伤或是否被砍伐有密切关系;刺槐通过根蘖扩散进入已有高大乔木的林内,如油松人工林和侧柏人工林;在密闭均匀的林分内,刺槐只是伴生下木,很难形成优势群体,但在林隙处可以迅速生长而成为上层木,与乡土树种形成混交林;刺槐能扩散进入灌木丛,说明耐瘠薄能力很强。调查还发现?种乡土木本植物能在刺槐林下天然更新并且正常生长。分析比较发现,刺槐目前能与泰山低山分布的许多乡土树种形成混交林,不会侵占掉乡土树种。由于刺槐寿命短,推测刺槐混交林会被乡土植被群落替代。刺槐是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只要造林前合理设计树种配置,造林后加强管理,可以减少对自然、半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产生危害。该文研究结果可为刺槐的引种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span>
摘要:
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和张跃西改进单木竞争指数模型,于2006年在云南省昆明市陈川区蒋家沟,对干热河谷泥石流频发区人工恢复新银合欢林种内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内圈还是外圈新银合欢种内竞争强度随林木径级的增大而减小,内圈的竞争强度要大于外圈;内圈竞争强度与对象木胸径之间的关系近似服从双曲线函数关系,外圈竞争强度与对象木的胸径之间的关系近似服从幂函数关系;两个竞争指数模型均能较好地反映干热河谷区新银合欢人工恢复林种内竞争强度,但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的适用性优于张跃西改进单木竞争模型、/span>
摘要:
通过以铁路线为样带中心点,对青藏铁路唐古拉山南段沿线垂直于铁路两侧系统设置植被调查样带、样地、样方,重点调查铁路沿线原生植被物种组成、高度、盖度、株丛数等,着重分析了不同样带植被物种丰富度、植被盖度、物种共有度沿纬度方向的空间变化特征,为铁路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和植被生态修复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 m×1 m样方平均物种数多??2种之间,丰富度相对较低;20 m×20 m样地平均物种17?6种。各样带总的物种丰富度在47?9种之间;植被物种丰富度纬度方向距离差异不明显;样方、样地、样带小尺度的变化对物种丰富度会产生很大影响。②青藏铁路南段总体植被覆盖度高,植被覆盖率80%以上的占1/2强;因受局部环境条件的影响,其植被覆盖度也存在一定差异。③应用Jaccard指数对沿线各植被样带物种共有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样带纬度方向间距的增大,物种共有度指数值呈逐渐减小的趋势,相邻样带的物种共有度最大,物种纬度方向逐渐替代的规律明显、/span>
摘要:
通过在青海都兰曲什岗地区建立不同生境的祁连圆柏树轮宽度年表及分析,揭示了不同微环境下祁连圆柏的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从标准轮宽年表的统计特征来看,森林中部年表的平均敏感度、标准差以及序列间的相关系数等统计量均高于其他地点,而凹地年表的上述统计量都较低;各序列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无论在高频变化还是在低频变化上,森林上限年表与其他各采样点的年表均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在低频变化上尤为明显;采样点轮宽年表与气候资料的相关分析表明,森林中部、下限及水分条件相对较好的凹地,树木径向生长主要与当?月份降水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同期月平均最高温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值得提出的是,森林上限祁连圆柏的径向生长与当?月份温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该研究所揭示的不同生境树木生长特性及其对气候响应的差异,一方面对于模拟不同微环境下树木生长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对于利用同一地区的树轮资料重建不同气候要素提供了依据、/span>
摘要:
为了研究天然臭柏种群的径向生长发育规律,根据群落的更新进程,将毛乌素沙地的天然臭柏群落划分为4个发育阶段,采用样地调查法,调查各个发育阶段的地径和匍匐茎长度,采集地径及距地径20 cm处的树盘;用WinDENDRO-TM年轮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年龄及年轮宽度,分析毛乌素沙地不同发育阶段天然臭柏的径向生长特性。结果表明:臭柏?0年内径向连年生长曲线呈不稳定的波动变化,变异系数?8.61%;在?0年生长缓慢,年平均生长量仅为0.2 mm?3?0年为臭柏径向生长的速生期,年生长量均大?.0 mm,最大可?.8 mm;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年径向生长量呈下降趋势,年平均生长量?.34?,73 mm之间。发育阶段Ⅰ、Ⅱ、Ⅲ、Ⅳ中,臭柏的年龄范围依次为1?9年??2年?5?2年?4?22年,平均年轮宽度分别?.58?.68?.49?.37 mm。在生长初期的Ⅰ、Ⅱ发育阶段,臭柏地径与年龄之间呈对数函数关系;进入成熟期,即Ⅲ、Ⅳ发育阶段后,地径与年龄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个发育阶段中以成、过熟的个体为主体的Ⅲ、Ⅳ发育阶段的臭柏平均年轮宽度减小为速生期的一半。/spa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