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松/h2>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th>

2006 28?nbsp; ?

显示方式:
论文
摘要:
额尔齐斯河河岸以杨柳科树种为建群种的天然林对维护新疆北部荒漠区生态环境、促进当地农牧业及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洪水与河岸天然林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对深入认识河岸天然林发生演替规律、促进河岸天然林的保育恢复具有重要意? 通过对额尔齐斯河河岸天然林种子散播、萌发、天然更新及天然林结构组成、分布格局与洪水之间关系的实地调查研究表明:①额河河岸杨柳科树种种子的成熟散播期与洪水发生期高度重叠,种子的萌发和幼树更新对洪水形成强烈的依赖关系;②洪水通过漫灌、侧渗方式补充河岸两侧的林地土壤水分和提升林地地下水位,以此维持河岸天然林的正常生长;③洪水对额河河岸植被的结构组成和分布格局有决定性影响,对洪水过程的改变,必将对河岸的天然林结构组成及更新演替带来显著的影响. 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建立河岸森林缓冲带、提高河岸稳定性、维护洪水发生机制,以促进河岸天然林保育恢复的管理措?
摘要:
利用CLIMEX生态气候模型对沙棘木蠹蛾在中国的适生区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甘肃省的南部和中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陕西省和山西省的北部、河北省北部、北京市北部、辽宁省西部和东部部分地区、内蒙古自治区的南部、四川省的西部部分地区、青海省的东部部分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部分地区是该害虫的适生区,这一地区正是中国沙棘人工林分布面积比较大的区?在综合分析沙棘灌丛林自然分布、沙棘人工林栽培状况、沙棘木蠹蛾危害状况以及生态气候指数EI的基础上,作者认为沙棘木蠹蛾是中国“三北”地区的本地害虫,沙棘木蠹蛾的种群爆发是本地害虫危害引入树种的典型例?
摘要:
为研究典型立地条件下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配合,综合效益最佳的退耕还林模式,推动退耕还林的可持续发展,该文以退耕还林重点工程区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典型立地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动力学等理论和方法,采取试验站点观测与入户调研集成?个结合的技术路线,共获取原始数?0 000多个,对退耕还林的优化模式进行了系统研? 结果表明,凉城县试验点退耕还林优化模式为山杏×沙棘×紫花苜蓿,并研究提出了其系统仿真模型、模式配套技术及模式机理.
摘要:
该文针对造林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地形因子,基于组件式GIS二次开发的原理,运用ESRI公司的嵌入式组件开发工具MapObjects,讨论了规则数字网格高程模型与规则数字网点高程模型的建立过程,在此基础上对造林决策支持系统中立地类型划分、林种规划等所依赖的地形信息进行自动提取,并以小班坡向为例进行分析,提出了造林小班地形特征信息提取的最佳方法——基于统计分布理论的最大特征值法,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地形信息的自动提取,为造林规划设计服务.
摘要:
培育抗鞘翅目害虫的杨树新品种是防治光肩星天牛等高危害蛀干害虫的有效方法之一.该研究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抗鞘翅目害虫基因(Cry3A)导入银腺杨基因组中,获得了再生植株.PCR 及Southern点杂交的分析结果表明, 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杨树基因组中.室内抗虫生物学鉴定表明,与对照相比,转基因株系BGA-5对光肩星天牛具有一定的毒杀和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其杀虫率?0%,对幼虫的生长抑制率?8.46%;其他转基因株系对光肩星天牛幼虫无明显的毒杀和生长抑制作?
摘要:
基质-植被系统是岩石边坡植被护坡工程的主要功能构件,其养分循环状况决定了系统的稳定发展.该文以狗芽根为建植植物,利用模拟边坡的观测试验,对岩石边坡基质植被系统的养分循环过程进行了研?结果显示:基质中养分贮量平均占整个系统的98%以上,是系统营养元素的主要贮藏库,各种营养元素总贮量的顺序为KNPCaMg,生物亚系统营养元素总贮量的顺序为KNCaMgP;坡面植被建?年左右,植被死体的生物量积累可达动态平衡,是系统养分循环得以实现的基础;系统养分元素的生物循环遵循KNCaMgP的顺序,坡面植被对基质养分的吸收以N、Ca、Mg的利用率较高,且各养分元素的年归还量均大于年存留量,坡面植被具有养分高速循环利用特征;由于基质良好的稳定特性及植被层的覆盖作用,系统的养分年输入量大于年输出量(径流输出),说明其处于良好的养分积累状态,基质(不包括枯落物及死根)的养分年输入量(K除外)也大于年输出量,K元素虽然处于亏损状态,但年亏损额不大,要维持坡面植被的稳定持续发展,不需要外源补给,表明经人工合理配置后,养分不是工程后期管理的主要因子.
摘要:
为了研究树木南北向与径向位置的变化对人工林木材力学性质与气干密度的影响,该文通过对红锥、西南桦人工林木材南北向、近髓心和近树皮2个不同径向位置的力学性质以及气干密度进行测定,分析了南北向和不同径向位置2个因素对两种木材力学性质和气干密度的影响,以及木材密度与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的相关?结果表明:南北向的不同对红锥和西南桦人工林木材的大多数力学性质测定项目和气干密度无显著影响,仅有红锥的弦面顺纹抗剪强度、径向握钉力和西南桦3个面的表面硬度表现为南北向差异显?近髓心和近树皮径向位置的不同对红锥的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和气干密度无显著影响,但对西南桦的影响则全部达到差异显著水?两个树种木材的气干密度与木材力学性质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摘要:
该文以杏-丹参林药复合系统中药用植物丹参为研究对象,利用Li-COR 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定其光合和蒸腾作用,其目的是探讨林药复合系统中药材的生理生态特?为发展果药复合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杏-丹参复合系统?杏树行中间测点的光照强度日变化规律与对照一?都是单峰曲线,但是峰值低于对?树行的东西冠下测点的日变化规律是对称?前者上午出现峰?后者下午出现峰?树行中间、东林冠下和西林冠下日平均光照强度比对照分别减小25.6%?8.5%?2.6%;统计分析表明各测点光照强度达显著差异.②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了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得到丹参叶片的光饱和点约?36.4 μmol/(m2·s?光补偿点约为15.88 μmol/(m2·s?表观光量子效率为0.056 1 mol/mol.丹参叶片CO2补偿点为30 μmol/mol, CO2饱和点为800 μmol/mol,叶片的羧化效率为0.075 2,说明丹参为C3植物.③杏-丹参林药复合系统中丹参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降?且各测定点间差异显著,日变化曲线规律也发生变化.
摘要:
该文以土壤颗粒组成分维和孔隙组成分维来表征土壤结构特征,研究土壤结构分形特征对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型林地土壤入渗率和入渗过程的影?研究表明,缙云山土壤分形特征表现为:机械组成分维明显大于微团聚体分维和孔隙分维,各层之间孔隙分维变异最大,从表层到底层,孔隙分维呈下降趋势;根据土壤入渗过程曲线将入渗过程划分?个阶段:①初渗阶段(0? min);②过渡阶段(5?0 min);③稳渗阶段(30?80 min?在初渗阶段,入渗率主要受A1层土壤结构影响;在过渡阶段,入渗率主要受AB层孔隙组成和B层土壤结构影响;稳渗阶段,C层土壤结构是入渗率的主要影响因子.土壤入渗过程受土壤机械组成、微团聚体和孔隙组成的综合影?在入渗整个过程中灌木林地的入渗率远大于其他林地和农耕地.在初渗阶段,农耕地大于其他林地;到稳渗阶段,林地大于农耕地.
摘要:
利用AFLP标记技术采用Mse?3/EcoR?2引物组合,对12个三倍体毛白杨和二倍体毛白杨无性系进行了分析鉴? ?8对引物组合中选出12对扩增条带较多的引物组合,多态性比例最高的是M-CAT/E-TC,多态性水平达?2.4%,最低的M-CTT/E-TT只有15.7%,证明供试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UPGMA聚类分析结果与供试材料的系谱关系以及形态鉴别结果一致,表明凡亲本相同或形态差异小的无性系具有较高的相似系数;利用3个引物组合的8条多态性条带构建了12个供试材料的指纹图谱,可以作为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鉴别以及品种保护的依?
摘要:
于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观测了林内不同高度和全光照条件下不同波长太阳辐? 通过比较分析,探讨了热带季节雨林垂直方向上不同波长辐射的时空分布特征. 雾凉季时昼间各辐射要素值均随高度的下降而递减,而干热季和雨季时,受光斑的影响,个别时刻出现了较低观测点的辐射值高于较高观测点的现象;各季节不同高度各测点的总辐射、红外辐射和可见光日总量值及其与全光照条件下的比值均随高度的降低而减小,且各测点比值均呈现红外辐射总辐射可见光的趋势;各测点的辐射值、辐射日总量值、日总量与全光照条件下的比值,以及红外辐射和可见光在总辐射中所占份额均随季节的变化而不同,且这些值在各季节间的大小顺序随测点高度的不同而变? 受林冠对可见光吸收作用的影响,各测点的红外辐射在总辐射中所占份额在各季节均较全光照条件下高,而可见光比值却总低于全光照条件,但无论是在同一季节的不同测点之间,还是同一测点在不同季节之间的红外辐射和可见光所占份额的比较结果均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状? 研究结果充分显示了热带季节雨林垂直方向上不同波长辐射的时空异质性,这势必对植物的生长、更新、演替、群落结构的形成以及森林与大气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等诸多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
摘要:
该文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小钻杨和刺槐根系对N、P、K营养元素的吸? 结果表明:①NH+4离子与小钻杨根系的亲和力比与刺槐根系的亲和力小,NH+4离子流入小钻杨根系的速率也比流入刺槐根系的速率慢;小钻杨根系吸收NH4+离子的最大吸收速率大于刺槐根系;小钻杨对NH+4离子的耐贫瘠能力和吸收NH+4离子能力较刺槐强. ②H2PO-4离子流入刺槐根系的速率大于小钻杨根系;刺槐根系对H2PO4-离子的耐贫瘠能力比小钻杨强. ③小钻杨和刺槐虽然在吸收K+离子的动力学特性方面有些差异,但两者混栽时不会存在对K+离子的竞争现? 从养分吸收特性的角度来看,小钻杨与刺槐之间存在N、P养分互补协调的关?
摘要:
该文利用黑河下游内蒙古西居延?道湖岸堤上的湖岸林柽柳树轮年表,研究了柽柳树轮生长对水环境演变的生态响? ?个年表进行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达?3.3%,它反映了3道湖岸堤上柽柳轮宽生长对同一环境因子的共同响库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达?0.7%,它反映了3道湖岸堤上柽柳轮宽生长对第一主成分以外因素的响应. 相关分析表明,第一主成分与生长季节??月)湖泊水位波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第二主成分与区域年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地下水位波动呈微弱负相关关? 上述结果表明,在地下水位可以满足湖岸柽柳生长条件下,地下水位的变化对柽柳轮宽生长作用占绝对优?反之,天然降水将对维持柽柳的基本生存具有重要的贡? 柽柳径向生长的生态响应模式不仅体现在3道湖岸堤的空间尺度上,同样体现在同一样点年表在时间序列上的变? 通过石羊河、黑河和塔里木河3个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柽柳生态水位对比,认为非地带性植被——柽柳的最大生态水位差异是由于区域降水差异造成?
摘要:
为了进一步研究毛白杨4CL1的酶学特性,构建了毛白杨4CL1原核表达载体pQE31-4CL1.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毛白杨4CL1蛋白,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该新蛋白的分子量?0 kD,与预测值一致.对毛白杨4-CL1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体系进行了优化,确定IPTG的最佳浓度为0.4 mmol/L,诱导时的菌液密度OD600?.3?.5,最佳表达时间为2 h?7℃下表达?CL1融合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没有生物学活性.当表达温度从37℃降低为28℃时,可溶性的有生物学活性的毛白?CL1蛋白诱导表达获得成功,表达量?1%.以耦联有Ni2+-NTA的琼脂糖为亲和层析填料,金属鳌合亲和柱层析一步纯化获得了电泳?CL1蛋白?CL1蛋白?种底物的比活性分别为?-香豆? 949.0 pkat/mg,咖啡酸2 214.0 pkat/mg,阿魏酸715.0 pkat/mg,肉桂酸84.9 pkat/mg,而对芥子酸没有生物活性.
摘要:
沙地樟子松引种栽培的成功已使该树种成为中国北方沙区人工造林的首选树? 但由于早期引种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出现了衰退现象, 使得人们对在干旱、半干旱沙地进行大面积樟子松造林产生疑问. 为进一步研究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问题, 该文?年生沙地樟子松幼苗为材料, 采用盆栽控水和聚乙二?PEG)处理法对苗木进行水分胁迫试验,比较两种胁迫处理苗木的光合特? 结果表明, 土壤水分胁迫与PEG模拟水分胁迫(处理1h)?年生樟子松幼苗光合生理特征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影响基本一至 当土壤含水量?0%田间持水量? 沙地樟子松已表现出干旱胁? 土壤含水量为20%田间持水量时胁迫达到最? 10%PEG处理?年生樟子松幼苗光合生理指标影响与对照具有相同趋势, 表明该处理未对苗木造成严重干旱胁迫. 20%?0%PEG处理对樟子松幼苗光合指标影响的趋势相? 胁迫超过2 h后樟子松幼苗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都降到较低值且相对稳定. 土壤含水量为20%田间持水量的胁迫对樟子松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几乎没有影? 轻度(40%田间持水?胁迫甚至增高了水分利用效玆 PEG胁迫的前?4 h之前), 苗木的水分利用效率低于对? 在胁迫处? h? 20%与30%PEG处理的樟子松的水分利用效率均超过了对? 这表明樟子松在较低的土壤含水量下, 具有忍耐、适应干旱胁迫的能? 另外, 不同形式的强度胁迫处?30%PEG?0%田间持水?的各光合特征指标相对值之间没有差? 表明樟子松苗木在强度胁迫条件下各指标相对值已降至相当低的程度. 3种PEG浓度(10%?0%?0%)干旱胁迫处理? h以内的各指标的相对值与3种土壤水分胁迫处?40%?0%?0%田间持水?基本一? 因此, 可以认为2 h的PEG胁迫处理与土壤水分胁迫处?7?0 d)具有相同的效?
摘要:
该文对独花兰的菌根结构和真菌类群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填补中国独花兰菌根真菌研究的空白,最终达到保护独花兰种质资源、开发和利用独花兰的目的.实验采用徒手切片,酸性品红乳酚油染色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菌根的基本结构,并对独花兰的菌根组织进行真菌分?独花兰具有典型的兰科植物菌根构造,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菌根真菌从根毛进入根被和外皮层,通过通道细胞侵入到皮层薄壁组织,在皮层薄壁细胞内形成菌丝?通过两次分离,共得到36个菌株,属于担子菌和有丝孢菌,其中优势种属为镰刀菌属?6个菌株接种在华石斛组培苗上,?0个菌株对幼苗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有1个菌株(DHL-19)处理苗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α?.05),2个菌株(DHL-16、DHL-17)处理苗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α=0.01??个接菌处理苗的营养根中均分离获得了原接种菌,切片观察能看到少量菌丝团.因此,DHL-16、DHL-17、DHL-19?个菌株初步确定是兰科植物的菌根真?
摘要:
该文利用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浓度对不同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杂交组合半木质化插穗生根能力及扦插幼苗生长的影响,并选配出了有利于提高插穗生根能力的最佳生根促进剂配方. 研究表明:参试杂交组合间生根能力差异不显著,生长调节剂处理与杂交组合的交互作用也不明昽 适宜的生长调节剂处理对促进落叶松杂种插穗生根有一定作用,尤其对促进根系发育、增加生根量和降低偏根率的作用十分显著;虽然不同浓度IBA处理?00?00 mg/L)对苗期生长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但经处理的生根插穗大田移栽成活率、苗高和地径均高于对照;较高浓度IBA处理?00 mg/L)和生长调节剂配合处理对落叶松杂种半木质化插穗生根率、平均生根量和偏根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中添加少量维生素的L4配方插穗生根率高?3%,每穗平均生根量多达9.4条,偏根率下降到4.5%.
摘要:
该文用释压法结合经验判断出林隙的年龄,在准确测量林隙面积的基础上,检验了灌木和草本多样性的林隙边缘效应.结果表明:林隙草本和灌木多样性大于非林隙,草本多样性的林隙边缘效应不明显;林隙边缘灌木多样性在林隙形成的前期和后期大于实际林隙,在中期刚好相反.研究还表明:草本和灌木多样性与扩展林隙面积正相关;林隙草本多样性的增大过程是在形成初期迅速完成的,灌木多样性的增加在形成初期有迟滞;在中后期,林隙草本和灌木多样性与林隙年龄负相关;林隙对某些偶见种有安全岛的作用.
摘要:
该文探讨在保证为社会提供生态产品的前提下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采伐问题,从生物资源最大持续利用原理出发,建立森林资源可持续采伐的动态经济模型,利用常微分方程、变分法、最大值原理等数学方法求解得到最优资源存量水平和最优采伐策?探讨了森林资源可持续采伐的动态经济模型,并求得这一模型的最优资源存量水平、最优采伐策略和最佳投入劳动量.根据引入约束条件前后最优收获策略的差距,测算了由于为社会提供了生态产品而对森林资源经营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最后对影响建立实证模型的因素,如森林资源的分布、森林经营产品的价格和社会贴现率等进行了补充说明.
摘要:
通过位于北京市怀柔区东台沟的华北山区典型坡面径流场内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分别讨论了地表径流、壤中流和基岩风化带出流?层的退水特征,三者比较结果表明,壤中流最早开始退水,其退水历时最长,流量最小;地表径流的退水一般受降雨和地形地貌的影响,雨停后迅速消退;基岩风化带出流通常在地表径流退水的后半段开?影响因子分析表明,降雨历时与地表径流的退水流量呈幂函数变化趋势;雨强与地表径流的退水流量呈对数变化趋势;雨强与壤中流和基岩风化带出流的退水流量之和呈线性变化趋?雨强还影响退水流量在总径流量中的分配比例.地表径流、壤中流和基岩风化带出流的退水流量分别占总流量的7.8%?.7%?.9%.当雨?.5 mm/min时,随雨强增加地表径流退水量的比例呈直线增加趋势,雨? mm/min时地表径流退水量所占比例反而下?基岩风化带出流的退水流量所占比例呈幂函数逐渐下降的趋势,壤中流的比例一直较?计算结果表明,该区退水常数可以分地表径流退水和壤中?基岩风化带退水共2层,其值分别为0.75?.94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坡面水文过程乃至流域的退水过程提供了参数.
摘要:
该文用核磁共振(13C-NMR)及红外光谱(FT-IR)等手段,探讨了人工培育的速生材——三倍体毛白杨硫酸盐及碱?亚钠两种制浆方法中,浆中残余木素及废液中木素的结? 结果表明,与硫酸盐浆(KP)相比,碱?亚钠法浆(ASP)中残余木素含有较少的缩合型结构以及木素与半纤维素的连接 两种废液木素中都含有大量的苯环及甲基、亚甲基结构,几乎不存在烷基芳基醚键结构;与KP相比,ASP废液中木素含有较多的羧基、缩合型愈创木基结构以及愈创木酚型的伯醇?
摘要: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柳蓝叶甲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发育历期缩短;柳蓝叶甲的卵、幼虫、蛹和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1.99?0.33?1.26?1.38℃,有效积温分别?3.04?32.86?8.74?4.95 d·℃;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11℃,有效积温?17.87 d·℃;柳蓝叶甲在南京市年发生代数的预测值为8.36?.91?
摘要:
木材永续收获和法正林模型代表了以木材永续收获为主的森林经营的目标和理?从木材永续收获经营到森林可持续经营,不论是在森林经营的目标上,还是在森林经营的理论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该文认为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森林经营的目标从木材收获转向了以生物多样性为本质体现的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维持,并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与目标价值取向内在相统一的森林经营理论和模型,即森林经营的可持续性理论和自然干扰模型.但是,永续收获林业的森林永续利用理论和法正林模型仍旧适合商品林的经营,特别是人工集约经营的商品林.
摘要:
林木活性根的分布特征在农林复合系统树种选择、最佳株行距的确定、调控措施的确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 该文运用整株挖掘法对梯田生物埂几种灌木根系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 结果表明,多枝柽柳、杞柳、柠条的根系生物量和根长随深度均呈指数减少;根系消弱系数反映出的根系分布特点,与根系的实际分布情况相符,可以作为描述3种灌木根系垂直变化的参数. 根据3种灌木的根系分布特点,研究建议,多枝柽柳和柠条可以作为梯田埂坎立地上栽植的农林复合树种,杞柳可栽植在水分条件较好的阴坡;3种灌木均应栽植在梯田埂坎虚土和原状土结合处;杞柳还应采取平茬和与秋粮作物配置的竞争调控措?
摘要:
为提高三倍体毛白杨木材的多项性能,该研究以脲?UF)树脂和纳米SiO2为主要改性剂,并使用偶联剂和阻燃剂,制成5种木材处理剂,利用减压—加压的方法浸渍处理杨木,并通过加热使处理剂在木材中固化,制成UF-SiO2Wood复合材料.以尺寸稳定性、阻燃性、抗吸水性和硬度作为主要指标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评价,考察了处理剂对杨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此5种处理剂均能提高木材的抗吸水性、阻燃性,并显著提高了木材的硬度,纳米SiO2的添加对木材硬度的提高有显著作用;除UF-CSiO2共缩聚物外,其他4种处理剂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木材的尺寸稳定性.UF与纳米SiO2复合处理杨木可以提高杨木的综合性能-/spa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