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成果简报|开拓创新 真抓实干 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内涵式发展

  2019年1月,教育部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交由江南的注册网址承建,方向为实践育人。学校随即成立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办公室(以下简称创新发展中心)。一年来,创新发展中心以建设全国示范创新发展中心为目标,聚焦当前高校实践育人研究不足、方法不多、形式不新、合力不够等普遍性问题,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高校协作协同工作机制,优化实践育人工作体系,建立专家队伍和专业队伍,搭建线上线下交流平台,努力发挥“思想库”“专家库”“信息库”作用,推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内涵式发展。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推进“理论+实践”全视域研究,工作成果有影响

  一是开展高校实践育人理论研究工作。4月,为深入了解当前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现状,推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更好更快发展,中心在全国选取40家高校开展实践育人工作专题调研;5月,创新发展中心发布《关于2019年高校实践育人课题申报工作的通知》,共收到来自校内的项目申请书20余项,经专家评审,共有7项课题获准立项,并予以经费支持,目前专题调研和课题研究工作已基本完成。

  二是开展高校实践育人优秀案例征集工作。配合教育部策划组织2019年高校师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征集工作,对上报的137个优秀团队实践案例进行收集整理、审核筛选、宣传推广;参与教育部组织的“青春告白祖国”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成果征集评审工作,组织专家团队对高校提交的237项实践成果进行审核评议;编写《“青春与祖国同行”社会实践专项行动成果集》、制作专题宣传片,全方位展现实践活动优秀成果,打造实践育人工作品牌案例,形成可推广、可复制、易传播的先进经验。专题宣传片入选教育部组织的“青春告白祖国”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成果宣传推广精品范例。

  (二)实现“专家+专业”全过程支持,咨询决策有参考

  一是邀请专家学者参与创新发展中心建设。做好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邀请和会议筹备工作,制定专家指导委员会章程等配套文件;多次邀请专家参与中心的课题研究、活动策划和成果评选等评审把关工作,进一步提高实践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组织召开多次研讨咨询会。4月-11月,中心召开了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专家咨询会、研讨会、论证会共6场,对高校实践育人工作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何推进创新发展中心高水平建设、实践育人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使用等问题进行把脉问诊,充分发挥“专家库”的指导作用,提升实践育人工作质量。

  (三)推动“校内+校外”全体系协作,育人平台有拓展

  一是打造实践育人共同体,协同组织开展实践育人精品项目。策划开展了2019年“青春与祖国同行”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吸引全国6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500余名专家学者、大学生、实践育人工作者积极参与,深入各实践地,开展科技帮扶、实习实训、挂职锻炼、专题宣讲等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和社会效益,打造了实践育人活动品牌。

  三是搭建与地方政府、行业组织之间的协作平台。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积极搭建实践育人协作平台,学校先后在房山、防城港、鄂尔多斯等地建立了实践育人示范基地、大学生就业实习实践基地和专家工作站13个,达成科技项目合作40余项。整合了社会资源,拓展了合作渠道,丰富了育人载体,实现了高校和实践地双向受益,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社会化发展。

  (四)促进“线上+线下”全角度交流,共享资源有渠道

  一是举办全国高校实践育人专题研讨会。11月28日-30日,召开2019年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研讨会暨社会实践总结交流会,来自全国16个省市的政府部门、高校、企业负责同志代表共80余人参加了大会。与会人员就当前实践育人工作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及如何构建与时俱进、互动积极、深度融合的实践育人共同体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二是建设多元化信息工作平台。目前,建设完成了实践育人专题工作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大数据平台等信息化平台。微信公众号现已发布各类原创内容150余篇,总阅读量超10万人次;工作网站现已发布、转载各类信息400余条;实践育人大数据平台是集信息查询、动态监测、数据分析、交互体验为一体的实践育人工作领域“一站式”信息化平台,为实践育人工作的政策制定和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二、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

  一是以实践活动开展为切口,探索形成实践育人新模式。在策划举办社会实践活动中,扎实推进高校实践育人内涵式发展,探索形成了“一二三四五”的实践育人工作模式。即围绕“一个”根本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打造实践育人精品活动,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丰富“两类”合作资源,对接高校和地方政府机构,充分利用实践育人两类核心资源,向学院和单位辐射,形成育人合力,有效推进实践育人工作进展,切实提升实践育人成效;覆盖“三类”高校群体,实践活动覆盖高校教师和专家学者、在校大学生和实践育人工作者三类群体,根据群体的内生需求不同,工作内容各有侧重;遵循“四项”组织原则,一是与专业特色相结合,二是与地方发展要求相结合,三是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四是与实习就业相结合;实施“五化”运行机制,一是活动主题品牌化,二是活动流程标准化,三是活动推进基地化,四是活动保障制度化,五是活动宣传多元化。

  二是以实践基地建设为契机,构建实践育人协同发展机制。结合当前大学生群体的普遍特征和社会实际需求,努力搭建高校与政府、行业企业、基层社区的联动平台,建设了一批功能完备、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影响广泛的实践基地,并以此为契机,充分激活不同主体的育人活力,深入推进校企、校地合作,构建社会广泛参与、政企校三方联动、产学研相互结合的实践育人新机制,全面提升实践育人成效。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创新发展中心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尚未建立有影响力的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信息交流平台,活动发布面较窄;实践岗位基本以第一产业为主,大都与农林水行业相关,岗位类型不多;实践内容主要以科技服务为主,还不够丰富。针对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我们计划从三个方面完善主题实践活动的运行机制。一是推进信息化建设,搭建交流平台。继续做好实践育人大数据平台建设,发挥实践育人“资料库”功能,扩大社会影响力。二是拓展实践领域,丰富实践内容。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沟通联系,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批优质实践育人基地,创新实践形式,拓展实践领域,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三是规划过程管理,提升育人实效。制定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编印《社会实践指导手册》,对活动的形式、内容、程序、成果、奖惩等明确规划,提升实践育人实效。

相关推荐

订阅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