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成果简报|总结分享促提升 研讨交流谋发展

  11月29日,2019年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研讨会暨“青春与祖国同行”社会实践专项行动总结交流会在江南的注册网址召开,来自16个省市高校、政府部门、企业8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人员就2019年“青春与祖国同行”社会实践专项行动总结经验,共同探讨下一步实践育人工作重点。会议成果如下:

 一、探索形成实践育人工作模式

  实践活动参与高校多,覆盖人数多,实践岗位多,获得成果多,组织运行高效顺畅,宣传报道及时广泛,凝炼形成了“一二三四五”的实践育人工作模式。

  围绕一个根本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打造实践育人精品活动,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丰富两类合作资源。对接高校和地方政府机构两类核心资源,并向学院和单位辐射,形成育人合力,有效推进实践育人工作进展。

  覆盖三类高校群体。即专家学者、在校大学生和实践育人工作者三类实践主体。专家学者把脉问诊技术难点,指导学生针对性解决问题;在校大学生参与项目调研,挂职锻炼、科技服务等实践活动;实践育人工作者负责活动的组织报名、团队管理、安全保障等工作。三个层次的群体工作内容不同,各有侧重。

  遵循四项组织原则。一是与专业特色相结合,高校实践队伍发挥专业优势,将专业知识技能传播至企业和政府,切实解决地方生产生活问题;二是与地方发展要求相结合,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招募专业相近、领域相似、经验相关的专家学者和在校大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三是与创新创业相结合,鼓励科研项目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将科研成果积极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扩展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四是与实习就业相结合,各单位将招聘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提供实习实训岗位;学生结合专业特色和就业需求,选择不同的岗位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实习实训,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实施“五化”运行机制。一是活动主题品牌化,活动主题统一命名,各地区可根据项目特点自命名,坚持主题统一,兼顾特色,有利于实践活动品牌建设,推进实践活动可持续发展;二是活动流程标准化,报名宣传阶段,以统一模式整合实践需求,简化项目报名流程,方便师生查看筛选,并增加导师知情和院系确认环节,确保活动运行安全可靠,工作管理更加规范,育人质量有效保障;三是活动推进基地化,在地方建立实践育人示范基地、就业实习实践基地和专家工作站等,签订校地校企合作协议,联合开展实践育人主题宣讲、培训学习、主题会议等专项工作,积极推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四是活动保障制度化,协同各地政府部门,做好综合保障工作,在活动资金、安全应急、餐饮住宿、交通出行、危机处理等方面制定详细方案,明确奖惩措施,为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五是活动宣传多元化,招募专题宣传记者,全程跟踪报道,在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媒体平台多渠道宣传报道,积极邀请地方媒体参与,并向主流媒体积极发文投稿。

  二、总结分享社会实践开展情况

  高校代表、实践基地代表和师生代表就2019年“青春与祖国同行”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分别交流了收获和体会,结合地方和高校特色分享了实践育人工作经验。

  高校代表大连海洋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高雪梅介绍了大连海洋大学在实践育人工作方面的进展和成效,尤其是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海洋水产学科优势特色,构建了以培养懂渔业、爱渔村、爱渔民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的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

  实践基地代表北京市房山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房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穆建山从部门联动、精准对接,创新形式、长效服务,打造品牌五个方面分享了实践工作经验。

  专家学者代表江南的注册网址草业与草原学院教授常智慧表示,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不仅是从旁观者的角度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更重要是作为参与者,将所学的知识总结归纳,运用到社会中,让教师和学生真正做到把“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进老乡家”。

  学生代表湖南农业大学的博士生杨泰作为在外求学八年的内蒙学子,他认为在实践过程中,不仅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还深入生产一线帮助农户或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困扰和问题。学以致用,服务家乡,不忘初心,尽己所能。

  江南的注册网址博士生宋林书向大家讲述了自己在广西防城港市挂职三个月,参与指挥防御“韦帕”台风、防控非洲猪瘟、打击海上走私与非法捕捞等工作经历,虽然有艰难和辛酸,但深入基层一线,让他磨练了意志,提升了能力,也为未来拓宽了就业渠道。

  三、研讨交流实践育人工作重点难点

  会议分为三组分别研讨,形成以下几点共识:

  (一)从高校层面:

  1.形成协同实践机制。实践育人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高校落实工作中的地位还不突出,作用还不明显,尚未形成实践育人协同机制,不能形成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良好局面。应将研究生工作部门与培养部门相结合,将实践育人工作纳入研究生培养环节,在设立实践学时学分基础上,将实践育人方案纳入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中。

  2.调动高校教师积极性。高校教师缺乏实践育人工作热情,主因还是育人理念滞后。由于教师参与度低,绝大多数实践是由学生自己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的,科技项目开展的深度不够,可持续性差。建议采取课题立项等形式,教师指导学生团队针对性解决问题,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实践积极性,拓展活动路径,加大支持力度。

  (二)从地方政府及企业层面:

  1.以项目融需求。地方有引才需求,企业有发展需求,学生有时间需求,高校有培养需求。以中心为平台,通过项目需求让高校培养人才,让地方选拔人才。

  2.以项目促互动。当前地方政府及企业与高校的互动不够紧密,提供的实践项目或实践岗位针对性和容纳性较差,且实践时间较短。建议延长实践活动时间,增强学生体验性、互动性,推动校地校企合作长效发展。

  3.以项目谋发展。以专项行动为契机,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将短期实践项目转化成长期科技合作,并在活动结束后持续跟踪,建立实践育人信息库,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精准把脉,提高科技成果,让实践活动有成效、可持续。

  (三)从中心层面:

  1.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实践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个环节应保证全面统筹,将“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情况,转变为“有组织、有计划、有落实”系统工程,增加校地校企互动,促进双方双向选择。

  2.构建报名评价系统。结合“互联网+”,开发报名跟踪系统,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完善实践激励办法,加大队伍培训力度,落实经费保障,建立全过程评价体系,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切实得到锻炼。

  3.加强多元化服务保障。活动前期组织开展相关培训,为参与师生购买保险;活动开展期间持续跟踪,尤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及时引导调节;活动后期,注意总结表彰,促进实践成果转化推广,确保活动安全有序,活动质量有保障,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

相关推荐

订阅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