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江南的注册网址_江南软件合法
EN

回忆李滨生教授:回顾我半生的经历(1)

作者:来源:水土保持学院发布日期:2022-09-20


我是1983年北林的第一届毕业生,学的是林业专业,那时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关君蔚老师,他教给我们治山治水的课程,受他的影响,我当时就立志要治理好祖国的山河。我喜欢梁希老部长的一首诗,其中一句是“志愿黄河流碧水,着手赤地变青山”。这句诗成了我行动的指南,毕业后我想去西北黄土高原大干一场,没想到一毕业就留在了学校,我和同班的高志文同学一块儿当了关君蔚老师的助教,不论科研和教学,老师总是放手让我们去做,锻炼我们,培养我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关老师交代任务从不从头到尾一步步说的很具体,而是提出很多启发性的问题,教我们去思考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在教学和科研中他不墨守成规,总是鼓励创新精神,我常常故意提出一些学术上不懂的见解引起争论,有时争得面红耳赤,他总是高兴地说,真理愈辩愈明,虽然说教研组只有三个人,但学术空气是很浓的,为了掌握国际上的水土保持动态,我和老高总是把当时国际上发表的重要文章翻译出来,提供参考资料。

50年代,最重要的事情是1958年大炼钢铁和“大跃进”,1958年我带了水56-2班的学生到乌审旗下放锻炼,在巴头湾村帮助老乡修筑水电站,年底参加了科学院的治沙队,北京林学院是协作组的一个成员,因此参加了在12月召开的向沙漠进军的誓师大会,会后成立了几个主要大沙漠的考察队,并在每一个省区成立了一个治沙综合实验站,我们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是这样分派的,冬春季在学校上课,到了夏季就带学生和研究生蹲点搞试验工作,这是向教学、科研和生产相结合的重要转变。我们开始劳动下放锻炼时并不理解它的深刻含义,后来渐渐体会到下放劳动锻炼的好处,1959年我带一个班学生在宁夏灵武治沙试验站蹲点,并参加了宁夏河东沙漠考察队。1960年春我带了几名研究生,在榆林治沙综合试验站搞试验观察,同时又参加毛乌素沙地直升飞机考察及榆林飞机播种实验,正是在这些实际的试验中摸索出如何快速治理流沙的飞机播种的固沙方法。在我们飞播试验协作组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把飞播搞成功了。这个实验成果也在内蒙伊克昭盟和其他沙地推广开来,特别是内蒙的阿拉善盟。由于飞播沙拐枣在半荒漠地带获得了极大成功,为此在1978年阿拉善沙漠召开了有11个国家参加的飞播治沙训练班及现场会,得到了与会各国的一致好评。中央军委邓小平主席为了加快绿化祖国的步伐,当时就向空军提出了空军要参加飞播的号召,这时不仅在沙区,而且在山区和南方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飞播绿化工作,把绿化祖国的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上世纪80年代的一件大事是奥地利为庆祝治山治水50周年,邀请了世界有关治山治水的国家代表出席庆典及学术会议,我国是被邀请的国家,派出了王礼先、高志义和我三个人组成了中国代表小组,大会很重视中国代表参加,第二天报纸上还刊登了中国代表小组三个人与会的照片。会后我们参观了许多治山治水的研究单位和生产治理时间的现场,这次出国访问的收获不小。

1990年我退休之后,接受了在美国加州工作的哥哥邀请去美国探亲旅游,除了想和哥哥团聚之外,也想趁此机会去了解一些美国治理沙漠的成就。加州南部地处干旱的荒漠地带,在荒漠中发展起来的最大城市洛杉矶原是几万人的小城,后来发展成为有数百万人口的繁华都市,全靠荒漠广袤的土地资源。迪士尼乐园、好莱坞影城以及许多新兴的工业企业都是依靠土地而发展起来的。该市主要的水源是依靠高山融雪水集中在一个大盐湖里,通过脱盐碱淡化供给城市用水。

美国荒漠开发主要的成就是将北水南调沙漠,除了供工农业生产使用之外,还使不毛之地变成集中的娱乐城市,主要的赌场都设置在荒漠地区的拉斯维加斯、雷诺等沙漠地区。

1985年我和老伴从加州去女儿家,他们住在新泽西州,沿途经过荒漠地区。为了一边旅行一边考察沙漠,我和老伴两个人自己开车,一共走了七天,昼行夜宿,行程七千余公里。路经干旱的荒漠地带,在干旱地区沿途还能看到一些植物,虽然稀疏,但保存的很好,没有看到人为破坏植被的现象。

回国以后,近年来不断总结荒漠开发的快速有效而且有较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终于看到了一线曙光,这就是应用生态学原理开发治理沙漠,这就是除了用植物之外还有用微生物、动物家畜、鱼类等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食物链的多层次多级开发,在农作物生产出粮食之后,稻草麦秸喂牛,牛粪养香菇食用菌类,菌渣再喂猪,猪粪再培养蚯蚓,蚯蚓及蚯蚓粪再喂鱼,最后把养鱼的有机肥水泵回农田循环利用,用这种生态开发模式,不仅能充分有效的利用太阳能生产的第一性生产力,而且经过食物链每次的分解、合成,改变了物质的成分,提高了质量,得到了新产品,附加了一次又一次经济价值。用这种模式治理开发荒漠既改造了环境,又获得了极大地经济效益,所以才能有大发展,国家愿意投资,私人也可以干,只要政策有保证,谁出力谁就有收益,大家就会争先恐后地去干。不久前我们这些到了80岁的老人在一块庆祝80岁生日,我想我们这些老人应该来一个竞赛,争取活到100岁,不过活着不是只为了等死,而应该像关老师生前说过的“老有所为,老有所用”。要想健康的活着就得锻炼,否则生了病,反而成了社会的负担。健康的活着才能用我们一生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智慧报答党和人民对我们的关怀和爱护。

(作者于1953年毕业留校,原水土保持学院教授)


江南的注册网址_江南软件合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