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江南的注册网址_江南软件合法
EN

张学霞

基础信息

张学霞,女,汉,1975年出生,博士,副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发展地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目前承担十四五国家重点计划专题1项,主持及参与完成了12项课题;参与撰写教材及专著5部,在国内外公开发表了50余篇论文,其中SCI/EI论文13篇;获得国家专利10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培养研究生38名,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及国外就职。

学习工作经历

20091月至今,江南的注册网址水土保持学院,副教授

20047- 200812月,江南的注册网址水土保持学院,讲师

20149- 20159月,UCLA地理系,东亚物候研究,访问学者

200411- 200611月,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生态环境遥感,博士后

20019- 20047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

19989- 20017月,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硕士;

19949- 19987月,烟台师范学院地理系,地理学教育专业,学士;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环境遥感以及3S技术的综合应用。

主讲课程

为本科生讲授《资源环境遥感》、《环境遥感》、《植物地理学》、《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课程。为研究生讲授《遥感技术与应用》、《遥感信息空间分析》、《遥感信息分析与空间建模》课程。

科研项目

  1. 高寒草原草甸区近自然工程防护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子课题,2021-2024,主持。

  2. 退化高寒湿地恢复适应保护模式与示范推广,重点研发子课题,2017-2020,主持。

  3. 干旱对黄淮海地区典型植被的致灾机理研究,国家973子课题,2010-2014,主持。

  4. 妙峰山林场主要树种结构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江南的注册网址创新项目,2010-2011,主持。

  5. 绿叶物候对城市热岛的响应机制研究,国家自然基金,2007-2010,主持。

  6. 基于水分平衡的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植被高质量发展与功能可持续技术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重点专项,2022-2025,项目骨干。

  7. 侵蚀沟的空间分布及其对复合侵蚀营力的响应机制,国家重点专项揭榜挂帅项目,2022-2024,项目骨干。

  8. 华北土石山区防护林体系景观格局调控与空间配置技术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2015-2019,项目骨干。

  9. 典型森林植被对水资源形成过程的调控研究,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重大科研专项,2011-2014,项目骨干。

  10. 华北土石山区防护林体系空间配置与结构优化技术研究,国家科技支撑,2006-2010,项目骨干。

成果奖励

  1. 202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 2020,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3. 2018,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4. 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5. 2017,江南的注册网址第13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

  6. 2015,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7. 20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8. 2014,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9. 2011,中华人民共和教育部科技成果完成者,成果登记奖。

  10. 2011,江南的注册网址优秀工会小组长,校级奖。

  11. 2010,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三等奖。

发表论文

    1. Xuexia Zhang; Shujing Fu; Zheyuan Hu; Jinxing Zhou; Xue Zhang. Changes Detection and Object-oriented Classification of Major Wetland Cover Types in Response to Driving Forces in Zoige County, 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J]. 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 2021, 14: 9297-9305.

    2. Xuexia Zhang, Ke Xu, Dianjun Zhang. Risk 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in Songliao Basin of Northeast China[J].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2012, 67: 1319- 1329.

    3. Xuexia Zhang, Yu Fang, Yuepeng Gao, Xinxiao Yu, Dianjun Zhang. Study on Daily ET Based on SEBAL Model in a Typical Watershed of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J].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19, 11: 181-199.

    4. Xuexia Zhang, Wenfei Sheng, Shanzhong Qi. Hazards and reflection on Fangshan District extreme rainstorm of July 21, 2012, the urban mountainous region of Beijing, North China[J]. Natural Hazards, 2018, 94: 1459–1461.

    5. Shujing Fu, Xuexia Zhang, Wenhui Kuang, Changqing Guo.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es in Urban Land Use and Efficiency Evaluation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from 1990 to 2020[J]. Land, 2022.11,757: 1-16.

    6. 张学霞;杨璐璐;华开. CO2浓度对高羊茅抗旱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分析[J].草地学报, 2015, 23(2):502-509.

    7. 宋静雯;张学霞;姜东旸;赵丞豪;李鹏飞.不同尺度土地利用方式对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及驱动机制[J].环境科学, 2021, 43(6):3016-3026.

    8. 崔燚;张学霞;张雪;方宇;郭长庆.若尔盖县湿地稳态转换的水文地貌生态阈值[J].生态学报, 2020, 40(23):8794-8804.

    9. 方宇;张学霞;郭长庆.若尔盖湿地黑颈鹤生境适宜性[J].生态学杂志, 2020, 9(09):3021-3031.

    10. 张雪;张学霞;余新晓;方宇;崔燚.基于图谱的4个时期若尔盖县湿地演变分区[J].湿地科学, 2019, 17(06):623-630.

    11. 朱彤,张学霞,王士远,赵静瑶,杨维.基于物候特征和混合光谱信息的春玉米种植面积提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7,4803:328-337.

    12. 王嫣然,张学霞,赵静瑶,余新晓,姜群鸥.北京地区不同季节PM_(2.5)PM_(10)浓度对地面气象因素的响应[J].中国环境监测,2017,3302:34-41.

    13. 王嫣然,张学霞,赵静瑶,姜群鸥.2013—2014年北京地区PM_(2.5)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植被覆盖度关系的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6,2501:103-111.

    14. 王士远,张学霞,朱彤,杨维,赵静瑶.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的遥感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16,3510:1269-1278.

    15. 葛亚宁,徐新良,李静,蔡红艳,张学霞.北京城市建筑密度分布对热岛效应的影响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6,1812:1698-1706.

    16. 葛亚宁,刘洛,徐新良,张学霞,袁兰兰,张晓峰.50a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玉米生产潜力时空演变特征[J].自然资源学报,2015,3005:784-795.

    17. 姜群鸥,张学霞.“3S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5,3303:53-55.

    18. 杨璐璐,华开,张学霞.不同CO2浓度及干旱胁迫下高羊茅的生理响应和光谱特征[J].中国草地学报,2014,3604:72-78+91.

    19. 孙振蓉,陈斌,张学霞.锡林郭勒盟农牧业干旱风险评价[J].自然灾害学报,2014,2305:129-139.

    20. 陈斌,张学霞,华开,徐珂.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在草原干旱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3,3605:930-937.

    21. 黄明,张学霞,张建军,赵紫阳,茹豪.基于CLUE-S模型的罗玉沟流域多尺度土地利用变化模拟[J].资源科学,2012,3404:769-776.

    22. 常存,朱清科,张学霞,张艺.浅沟信息的数码照相识别方法[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2703:187-192.

    23. 华开,张学霞,樊登星,陈斌.基于高光谱数据的高羊茅SPAD快速估测研究[J].草地学报,2012,2004:699-704.

    24. 郑凯迪,徐新良,张学霞,刘洛.上海市城市空间扩展时空特征与预测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2,1404:490-496.

    25. 徐新良,通拉嘎,郑凯迪,张学霞.京津冀都市圈城镇扩展时空过程及其未来情景预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S2:256-261.

    26. 张殿君,张学霞,武鹏飞.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蒸散发影响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1,3403:400-408.

    27. 丁娅萍,张学霞,陈仲新.植被盖度与地表亮温关系的遥感监测分析——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05:8-15.

    28. 芦倩,张建军,闫秀婧,张学霞,隋旭红.基于组件式GIS的水文生态数据管理系统[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0,06:44-47.

    29. 张学霞,武鹏飞,刘奇勇.基于空间聚类分析的松辽流域水资源利用风险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09:1032-1040.

    30. 武鹏飞,王茂军,张学霞.基于ETM+的北京西部山区乔木群落结构研究[J].遥感信息,2010,05:105-109.

    31. 李楠,韩海荣,张学霞.陕西吴起县植被盖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06:114-119.

    32. 武鹏飞,王茂军,张学霞.北京市植被绿度与城市热岛效应关系研究[J].江南的注册网址学报,2009,3105:54-60.

    33. 王茂军,张学霞,吴骏毅,高宜程.社区尺度认知地图扭曲的空间分析——基于首师大和北林大的个案研究[J].人文地理,2009,2403:54-60.

    34. 王茂军,张学霞,霍婷婷.北京城市认知的空间关联模式——城市地名认知率的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09,6410:1243-1254.

    35. 路兴昌,张学霞.基于回波强度和采样点距离的点云滤波研究[J].测绘科学,2009,3406:196-197.

    36. 武鹏飞,王茂军,张学霞.基于归一化建筑指数的北京市城市热岛效应分布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09,1804:1325-1331.

    37. 张学霞,陈丽华.黄土高原地区流域景观格局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分析[J].江南的注册网址学报,2008,30(S2):95-102.

    38. 张学霞,朱清科,吴根梅,孙丹珠.数码照相法估算植被盖度[J].江南的注册网址学报,2008(01):164-169.

    39. 张学霞,黄勇奇,吴根梅,罗静,李景刚.“数字生态”的框架体系设计[J].地球信息科学,2007(01):65-72.

    40. 张学霞,葛全胜,郑景云,张福春.150年北京春季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中国农业气象,2005(04):61-65.

    41. 张学霞,葛全胜,郑景云.50年北京植被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及其时效——基于遥感数据和物候资料的分析[J].生态学杂志,2005(02):123-130.

    42. 张学霞,葛全胜,郑景云.北京地区气候变化和植被的关系——基于遥感数据和物候资料的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04(04):499-506.

    43. 张学霞,葛全胜,郑景云.遥感技术在植物物候研究中的应用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3(04):534-544.

    44. 张学霞,薄立群,张树文.基于RSGIS的长白山火山灾害风险评估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3(01):47-55.

    45. 张学霞,薄立群,张树文,路兴昌,唐俊梅.自然灾害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初探——以长白山火山灾害信息系统为例[J].灾害学,2001(01):2-6.

江南的注册网址_江南软件合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