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动态> 我校与深圳红树林基金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我校与深圳红树林基金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转自绿色新闻网)1210日—14日,20多国代表在中国海南昌江齐聚一堂,参加第十次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协定成员大会(EAAFP MOP 10)。本次大会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如何保护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候鸟及其生存环境。本次会议由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协定秘书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司、海南省林业局主办,江南的注册网址自然保护区学院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候鸟迁徙研究中心(CEAAF)承办。

会上,副校长王玉杰代表学校与红树林基金会(MCF)签订了《滨海湿地保育与管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旨在进一步推动中国与全球滨海湿地的保护与有效管理,并将“提升湿地生物多样性,提升滨海生态系统内的人类福祉”等战略策略落实到具体的保育行动。未来,江南的注册网址和红树林基金会将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等方式,努力建立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信息平台、扩展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网络保护地,以及在迁飞区范围内组织开展水鸟同步调查与监测、湿地管理教育培训和专家技术服务,动员企业、公益环保组织与公众的广泛参与,共同促进迁飞区候鸟及栖息地的保护。我校作为承办单位还在会上向国际社会充分展示了在相关领域取得的成就。

EAAFP主席皮特·普洛巴斯克先生做主旨发言。他强调说:“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是世界上迁徙水鸟的九个迁飞区之一,但却是拥有最多全球受胁及易危物种的一条。”他说:“由于过去几十年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上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很多水鸟重要的停歇和进食地都丧失或者退化了。”

我校雷光春教授做大会报告。他指出这次会议将对未来十年世界上迁徙水鸟的保护战略进行探讨,对加强迁飞区的濒危物种及其他更多水鸟的有效保护提出具体方案。这次会议对于加强政府、非政府组织、迁飞保护区管理者、研究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交流与共同参与保护行动是十分重要的。雷光春还举例说:“例如大滨鹬,一种体重只有140g的小鸟,却能够在澳大路亚(越冬地)和俄罗斯远东(繁殖地)之间长距离迁徙。大滨鹬曾经种群数量高达38万,但是由于栖息地丧失,在22年间它们的种群数量下降了78%,现在评估为IUCN红色名录濒危物种。”

据悉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协定是一个落实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成果而于2006年达成的自愿性的多边协定。并据此建立了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伙伴网络(EAAFP)。该网络致力于保护水鸟及其栖息地,并改善当地人民的生计。37个伙伴包括18个国家政府部门,6个国际组织,12个国际非政府组织和1个国际私营企业。这一协定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建立人与迁飞水鸟的密切联系,加强对水鸟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工作,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简称“迁飞区”)包括22个国家,从阿拉斯加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向南经东亚、东南亚延伸,直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每年逾5000万只水鸟,分属250多个种群,包括33种全球受胁物种和13种近危物种通过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进行迁徙。迁徙期间,这些水鸟需要依赖一系列优质湿地进行休息和觅食,积聚充足的能量,以完成下一阶段旅程。因此,整个迁飞区范围内的国际合作对于迁徙水鸟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地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红树林基金会(MCF,全称为: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成立于20127月,是国内首家由民间发起的地方性环保公募基金会,深圳市4A级社会组织。自成立以来,基金会始终深耕于滨海湿地,立足深圳,致力于以红树林为代表的滨海湿地的保护和教育。红树林基金会组建了一个涵盖保育、教育、科研、筹款及传播等方面的专职团队。在各级政府、专家学者、企业和公益机构等合作伙伴的支持下,MCF开启了以深圳湾为基础的社会化参与的自然保育模式。

针对迁徙鸟类保护的国家需求与全球问题,江南的注册网址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Center for East Asian-Australasian Flyway Studies, CEAAF),聚焦迁徙水鸟及栖息地相关科学研究为突破口,联合多边机构打造国际平台,为迁飞区保护战略决策与实践提供科技支撑。(A1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