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研究成果> 我院科研团队在极端干旱区绿洲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构建机制取得新进展
我院科研团队在极端干旱区绿洲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构建机制取得新进展

荒漠绿洲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荒漠绿洲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地区属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区、能源富集区,同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以及“两屏三带”战略建设的重要区域。在当前人口数量持续增加、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的复杂背景下,基于地下、地上生物群落构建过程研究生态系统结构的动态变化机制,对于维系西北干旱区生态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性至关重要。

近期,院李景文教授及其团队系统探究了干旱区绿洲-荒漠生态系统地上-地下生物群落构建机制及其关键驱动因素。研究发现:地下水位是决定该区植物群落构建过程的主要因素,随地下水位的降低,植物群落构建由生物间相互作用主导转为环境筛选作用主导。



基于不同细菌类群和谱系格局定量推断细菌群落构建机制,阐明地下水位季节性导致的土壤环境异质性调控细菌优势与稀有类群的群落构建过程,认为河流间歇性补水是维持干旱区绿洲-荒漠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重要措施。





课题组还从地下维度厘清植物功能性状对土壤真菌功能群构建的影响,发现真菌群落及其功能群的构建过程由确定性过程(异质性选择)驱动,植物根系性状是介导真菌群落构建的主要因素。




上述研究结果陆续发表于JournalofEnvironmentalManagement(IF=8.91),FrontierinMicrobiology (IF = 6.064)及《生物多样性》等期刊上。修复生态学科博士研究生王寅为上述文章的第一作者。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7153831570610)等项目的资助。


作者:王寅李景文

审稿任忠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