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获奖人? 2017年海峡两岸林业敬业奖励基金获奖人简介

2017年海峡两岸林业敬业奖励基金获奖人简介

2017年海峽兩岸林業敬業獎勵基金獲獎人簡介

戴玉成教授北京林業大學

戴玉成,1964年生,北京林業大學特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林業大學微生物研究所所長,兼職任《菌物學報》主編。

1988年開始一直從事森林大型真菌和森林保護研究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農業部和國家林業局等專案15項。出版專著15部,發表論文356篇,其中SCI論文205篇、被他引3200餘次,獲授權發明專利9件;獲省級部1等獎1項、2等獎5項;2004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2009年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12年獲國務院特殊津貼、2016年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在林業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和貢獻為:

1.木材腐朽真菌物種多樣性研究取得重要突破:使我國對這些真菌類群的研究躍居世界領先水準。

2.排除重要森林病原菌在中國的存在:首次發現高等真菌的一種新交配類型;首次證明目前中國並不存在多年異擔子菌這一重要森林病原菌。

3.發現了世界最大的真菌個體:發現橢圓嗜藍孢孔菌在我國海南的熱帶雨林中的子實體長達10米,寬達80釐米,重量達50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真菌個體。

4.為森林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技術支撐:對全國近300個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進行了調查,為22個省區市提供了木材腐朽菌名錄(包括瀕危物種)。

5.對我國著名的森林真菌靈芝和黑木耳進行了重新命名:通過對靈芝屬和木耳屬的分類和系統發育研究,解決了我國重要食藥用菌靈芝和黑木耳的學名問題。

郭曉敏教授江西農業大學

郭曉敏,女,中共黨員,江西農業大學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1974年參加工作,1982年江西農業大學林學本科畢業留校任教至今,2003年南京林業大學森林培育專業博士畢業,2006年作為高級訪問學者,留學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林學院(UBC1年。主要研究領域為林地養分管理、經濟林高產栽培、地力維持和植被恢復重建,高校教齡35年。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林學學科評議組成員,江西省森林培育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林業局“林學”重點學科帶頭人,江西省“林學”高水準學科負責人,江西農業大學科協副主席。

郭曉敏教授主持完成多項省、部級教學研究項目,作為主持人申報獲批“林學”國家特色專業;她領導的教學團隊在林業類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中獨樹一幟,成效顯著。

在科學研究方面,郭曉敏教授先後主持國家級專案19項;主持江西省重大專案13項,獲可喜的研究成果並取得良好經濟效益。她和團隊擁有3個區域特色明顯、優勢突出的研究成果:“南方經濟林木平衡施肥及養分管理”、“南方退化紅壤區及礦山植被恢復與重建”以及“林農複合經營及流域可持續綜合經營管理”。

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宣讀交流論文20餘篇。在國際刊物和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90多篇,其中SCI收錄8篇,EI收錄5篇,ISTP收錄4篇。主編“毛竹林平衡施肥與營養管理”專著1部,參編學術專著8部。

王慶傑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林業工程建設協會

王慶傑,男,1950年出生於北京,中共黨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註冊諮詢工程師(投資)。1974年進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學習,畢業後留校在電腦科學系任教。1982年調入林業部調查規劃設計院,1989年任林業部調查規劃設計院監測中心副主任,1991年任遙感計算中心主任,1994年任林業部調查規劃設計院副院長、局資訊中心副主任、兼任局資訊化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1998年批准為省部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004年批准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201012月退休,現任中國林業工程建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主要業績如下:

1、主持全國林業系統電腦網路及應用建設、組織開發執行資訊系統及資料庫建設。

2、分管全國森林資源資源清查匯總綜合地分析工作,將外業資料分析轉化為可供決策的科學依據。

3、主持“國家林業生態工程重點區域遙感監測評價”專案,對我國林業重點工程區域的現狀、動態、效益進行綜合分析評價。主持完成“森林資源資料庫建設試點示範”專案及“森林資源資料庫擴建”專案。負責組織國家“自然資源和地理空間資訊庫建設”專案,完成林業資源地理空間資訊分中心的相關建設。

4、主持編制《全國林業資訊化建設綱要》及《全國林業資訊化建設技術指南》,於200812月正式頒發。主持(副主編)《中國林業電子政務》的編寫工作,於2007年正式出版。

曹福亮教授南京林業大學

曹福亮教授被評為江蘇省“333工程”首席科學家,是UBC兼職教授、國家級精品課程《森林培育學》負責人;出版了《Forest Ecology》雙語教材,參編《森林培育學》(副主編)精品教材;在兼任中國林學會副理事長、銀杏分會主任委員、銀杏工程中心主任期間,為林學專業、森林培育學科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先後主持或參加科研項目30多項,其中主持國家科技支撐重大專案2項。先後獲植物新品種保護權8項、省級良種認定8項,授權專利29項、軟體著作權2項;出版著作16部,發表論文300餘篇;獲科技獎勵20余項,先後獲“何梁何利獎”和“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稱號,2015年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曹福亮教授一直從事森林培育的教學、科研工作,致力於銀杏、落羽杉、楊樹等樹種的研究,在銀杏和林木抗性研究領域有明顯優勢和特色。第一,開展銀杏等樹種抗性機理研究,攻克南方主要困難立地適宜造林樹種匱缺、培育技術落後等重大難題。第二,探索銀杏遺傳育種理論,建立銀杏定向育種技術體系,在多用途銀杏新品種選育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第三,開展銀杏培育機理研究,建立銀杏多用途定向培育技術體系,推動了銀杏第一產業高效發展。第四,建立銀杏多用途綜合加工技術體系,促進了銀杏第二產業轉型升級。第五,培育銀杏文化和旅遊資源開發利用平臺,引導銀杏第三產業快速發展。第六,開展楊樹、落羽杉、毛竹等用材林培育技術研究,為南方現代林業建設提供重要科技支撐。

童再康教授浙江農林大學

童再康教授,自1984年來,一直從事林業教育研究工作。獲東北林業大學林木遺傳育種學碩士學位、南京林業大學林木遺傳育種學博士學位。現為浙江農林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林學會林木遺傳育種分會常務理事,浙江省遺傳學會森林遺傳學分會主任委員,浙江省農業科技突出貢獻者,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主持國家“863”子課題、國家重點研發專項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948”專案、浙江省竹木育種專項等2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其中發表SCI論文18篇,出版著作5部,獲得發明專利5件。

立足林木品種創新,研究成果顯著。開展黃山松種源研究與良種選育,獲1990年度浙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開展美洲黑楊無性系引進與選育,獲1999年度浙江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從國外引進彩葉花木新品種,獲2004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開展特色經濟樹種選育與高效培育研究,獲2007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開展林源木本藥材厚朴的藥用成分地理變異研究及其優良種源選擇,獲2008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17年度梁希科技獎二等獎;2005年以來,重點開展楠木、光皮樺等珍貴樹種種質資源保育、優新品種選育與資源培育等研究,整體水準達到國際領先。

重視成果推廣應用,推動產業持續發展。童再康教授承擔浙江省種苗科技重點創新團隊首席專家,兼任省內6個良種繁育基地、3個省級保障性苗圃基地首席專家,推動建成了多個國家良種繁育基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