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选培信息

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国防生从借助资源走向深度融合
文章作者: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发表日期:2013-03-19 查阅人数:

 顺应时代大势:

打造军民融合培养人才的战略高地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世界新军事变革风起云涌,战争形态加速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军事竞争更加凸显为高素质人才较量。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审时度势,作出事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军队生长干部要逐步走开军队自己培养和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并举的路子,从更大范围选拔培养高素质人才。20005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全面部署推开国防生培养工作。

  军地携手,上下联动。军地各级紧紧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这一根本任务,着眼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深入探索国防生培养特点规律,积极破解发展难题,扎实推进政策机制创新,加快军民融合培养人才的战略布局。20038月,中央军委颁发《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规划》,对中长期国防生培养任务作出部署;2005年、2007年、2009年相继举办全军性会议活动,集中研究解决国防生培养工作重大问题;20114月,中央军委颁发《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确立国防生培养新的布局。截至目前,共有100多所普通高校与军队建立人才培养协作关系,60%为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高校,40%为省属重点或特色专业院校。

  人才建设理念实现新转变。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国防生,是军队干部培训体制的重大创新,是普通高校职能任务的深化拓展。全军和武警部队坚持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策部署统一思想,始终把国防生培养作为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重要增长点,不断加大工作指导和落实力度。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普遍把国防生培养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始终摆在突出位置,主要领导亲自主管,专职领导专门负责。军地各级科学部署工作任务,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初步形成了各司其职、密切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人才政策制度实现新拓展。把国防生培养工作分别纳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以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为统揽,教育部、四总部相继制定招生选拔、军政训练、教育管理、分配派遣、组织建设等十余份配套政策文件。紧贴实践发展调整优化政策,健全完善心理检测、信息管理、数据审核等基本制度,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政策制度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展开新探索。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将思想政治课程纳入教学内容和学分管理,广泛开展“核心价值观引领我成长”实践活动,总结推广华东理工大学、山东大学等单位成功经验,积极构建培育活动长效机制。坚持把军事素质培养作为关键环节,依托部分军队院校、作战部队实施基地化集训和见习锻炼,构建“4+0.5”“4+1”任职培训模式,国防生训练质量显著提升。坚持把作风纪律养成贯穿始终,普遍成立模拟营连,按照条令条例规范日常学习生活,安排国防生轮流担任骨干,加快了国防生由青年学生向合格军人、合格军官转变的步伐。

人才工作体系形成新架构。注重加强军地协作,军区级单位和高校普遍成立领导小组,将国防生培养摆上党委议事日程,纳入人才发展规划,建立联席会议、合署办公、军地互访等协作机制。注重建强一线队伍,军队专门增加部分干部编制,健全军区级单位和驻校两级工作机构,高校普遍配备专兼职国防生辅导员。注重加大投入保障,完善教学训练设施,多所高校成立国防学院,建成军事训练场,普遍设有军事教研室,建立完善国防奖学金和招收选拔、军政训练、驻校办公等经费标准,较好满足了国防生培养需要。

谋求综合效益:

形成军地协作互惠共赢的战略格局

12年风雨无阻,12载春华秋实。经过军地共同努力,累计招收选拔10余万名国防生,已有7万余名毕业补充军营,有效促进了干部队伍知识结构的改善尤其是科技信息素质的提高,成为军队建设转型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新生力量。国防生培养工作从起步探索向纵深推进、从注重规模向提升质量、从简单嵌入向深度融合,形成高校学历教育与军队任职培训衔接、科技文化学习与军政训练并重、院校教学培养与部队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发展格局,取得显著军事效益和社会效益。

  有效牵引了国家教育资源向军事能力建设转化。军民融合培养国防生,对拓展利用国家教育和智力资源发挥了重要牵引作用。目前国防生培养高校,约有2万多名教职员工直接为军队人才建设服务。人才培养模式以招收选拔国防生为主,向实施“强军计划”研究生培养、接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提干、征召大学生士官和义务兵等多种形式拓展。普通高校“产学研”向国防科研领域延伸,实施军地联合攻关,取得大批创新成果。

  有效开辟了军队吸纳高素质人才的稳定来源渠道。每年招收培养近万名国防生,接近军队生长干部年度招生总量的三分之一,均为二本以上学历层次,多为部队紧缺急需人才。遴选多所优质高中建立生源基地,吸引优秀青年学生报考国防生,录取新生92.8%超过各省重点分数线。平均每年有2000多名国防生考取硕士、博士研究生。依托民族地区高校定向招收培养藏、维、蒙等少数民族国防生,拓展了军队民族干部来源。

  有效充实了军队高端技术领域的骨干人才队伍。招收培养国防生的学科专业涵盖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武器系统、气象水文等110多个领域,78%为信息化相关专业,92%为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毕业国防生超过半数补充到重要方向、重点建设部队,在教学科研、装备保障等技术密集型岗位,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已有7300多人成长为技术骨干,6100多人次立功,400多人次获得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

有效促进了普通高校学风校风建设。高校重视发挥国防生群体示范作用,普遍成立国防生国旗护卫队、仪仗队,安排国防生担任新生军训教官,承担重大活动警勤任务。在国际数学建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创新实践活动中,国防生参赛队员有3700多人次获奖。在校国防生有830人参加汶川抗震救灾和南方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2200人作为骨干力量参加国庆60周年首都群众游行表演方队,4000多人服务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成为引领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群体。

聚焦强军急需:

把握新形势新任务带来的战略机遇

  在建设人才强国、实施科技强军的战略背景下,我军国防生培养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维护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军队信息化建设,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赋予国防生培养工作新的时代内涵和艰巨任务。着眼党、国家和军队事业发展全局,拓宽国防生培养工作视野,提升国防生培养工作质量效益,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健全完善军民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确立为国家人才发展重大战略,更加凸显出国防生培养的重要地位作用。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国防生,是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有效形式,最能代表和体现军民融合式发展。必须积极适应建设人才强国新形势,进一步加大国防生培养工作力度,把发挥高校科技优势与发挥军队政治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引领军地人才兼容发展。

  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人才科技素质的主导作用不断强化,更加凸显出国防生培养的重要价值。国防生群体的信息素质特征,与信息化条件下军事力量技术构成、运作模式具有高度适配性,是军队核心军事能力建设的关键资源。受多种因素影响,当前国防生人才资源配置,补充指挥岗位数量偏多,不利于发挥整体专业优势。需要围绕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战略目标,把国防生队伍作为战略资源,紧贴军队信息化建设需要,大力提高国防生信息化素质,精确补充使用到技密集型、创新主导型领域和岗位,有效发挥这支队伍的生力军作用。

  军队组织形态发生深刻变化,人才素质呈现综合集成趋势,更加凸显出解决国防生能力短板的紧迫性。普通高等教育基于前沿知识培养人才,以研究创新能力为检验标准;军事教育基于军事斗争需求培养人才,以打赢信息化战争能力为检验标准。军地人才培养理念和人才成长环境的差异性,带来部分国防生军事体能技能、管兵带兵能力偏弱等素质短板,与军队建设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需要深入研究把握国防生培养的特点规律,把提高第一任职能力与积蓄发展潜力结合起来,实现能力素质培养与部队任职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

  军队人才战略工程深入推进,开发拓展人才新生资源,更加凸显出调整优化国防生培养布局的现实需求。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必须加快推进多种专业力量建设。《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按照工程化思路、路线图方法,确立各系统各专业人才建设的总体布局。必须坚持军队需求主导,聚焦重点高校、优势学科、紧缺专业,整合国家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人才培养与核心军事能力建设深度融合。

着眼科学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优化战略管理

  当前我军国防生培养工作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国防生培养工作紧紧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积极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深化军队改革的要求,认真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按照“理顺职能、提高质量、完善政策、建强队伍”的总体思路,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提升国防生培养质量水平。

  进一步健全领导管理体制。坚持把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国防生作为长期战略任务,凝聚军地力量,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强大合力。建立健全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细化军地各级各部门职责任务,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将国防生培养纳入国家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发展规划,纳入军队人才发展规划计划,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管理,建立完善需求对接、资源共享等长效机制。加强教育、训练、保障部门指导力量,有效整合军地优质资源,搞好国防生教育训练的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国防生培养高校主体作用,实行领导分工负责,确立优先发展地位,不断增强服务军队人才建设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探索完善国防生培养工作绩效考评办法,纳入普通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将考评结果作为调整国防生培养任务的重要依据。

  进一步规范教育培养模式。坚持国防生主要补充军队的军地通用专业岗位,科学设计成长路径,全面提高培养质量。建立入口选优机制,运用现代传媒扩大国防生社会影响,再遴选一批城乡优质高中建设生源基地,改进招收选拔办法,实行数据核准备案和情况通报制度,从源头上严格质量把关。建立科学训练机制,坚持科技素质与军政素质并重,将国防生军政训练纳入军队年度教育训练计划和普通高校教育教学体系,实行学分制管理,统一制定实施细则、编写训练教材、建立集训见习基地、完善训练保障措施。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完善国防生入学考核、学年考核和毕业考核实施办法,定期开展评选表彰活动,实行全程考核分流和“优生优分”制度,激发学习成才动力。建立接续培养机制,加强国防生在校军政训练、毕业任职培训、部队在职培养的一体化设计,探索构建目标明确、相互衔接、逐次递进的培养模式。

  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制度。坚持把加强政策体系建设、优化制度环境,作为推进国防生培养工作科学发展的根本保障。依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制定国防生条例,提高立法层次。统筹确定各类生长干部来源结构比例,精确测算国防生培养数量、专业和补充岗位,科学制定任务规划和年度招生计划。积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财力可能和人才培养需要,提高国防奖学金和军政训练经费标准,抓紧完善被装供应保障办法,激发国防生荣誉感自豪感。着眼构建完备的政策制度体系,制定修订招收选拔、教育管理、考研读研、分配派遣等配套政策文件,确保国防生培养工作规范运行。

  进一步加强基本队伍建设。坚持把建设高水平的工作队伍作为关键环节,重点加强江南娱乐网页版入口官网、辅导员队伍、军队驻校干部队伍建设。针对国防生培养特殊需求,严把江南娱乐网页版入口官网政治关、业务关、师德关,引导广大教师当好国防生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和健康成长发展的引路人。配齐配强专门负责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班主任辅导员,组织参加军队业务培训、考察观摩、跟班跟训等活动,强化服务军队人才建设意识。探索改进军队驻校干部队伍管理模式,视情增加士官和文职人员编制,严格人员选调标准条件,建立健全办公制度,努力建设一支编配合理、精干高效、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人才军代表”队伍。重视发挥高校人武部、军事教研室职能作用,定期组织军队院校教员、英模人物和部队领导讲课讲座,凝聚各个方面力量,共同做好国防生教育培养工作。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