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和3月5日开幕,我校统一战线成员积极收听收看两会盛况,热切关注两会动态,认真学习领会两会精神,并结合自身学习和工作实际,畅谈学习体会,表达信心决心。
致公党中央委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林金星:今天,我在人民大会堂认真听了李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内涵丰富,总结成绩实事求是,分析形势精准透彻,部署任务措施有力,是一个科学务实、开拓进取、催人奋进的好报告,体现了强烈的使命担当,我个人完全赞成和坚决拥护。特别是,报告提出要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推进科研院所改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备受鼓舞。我们科教工作者将更加努力,围绕国家发展需求,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决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
农工党北京市委委员、农工党海淀区委副主委、北京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海淀区第十一届政协常委,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张盼月:2025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李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从7个方面总结了2024年的发展成就,从10个方面部署了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为北京市人大代表和在教学科研一线的科技工作者,我将以坚定的政治自觉、饱满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立足自己教学、科研和人大代表履职工作实际,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民盟盟员、北京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授付玉杰:近日,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李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全面,深受鼓舞。未来工作重点继续聚焦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持续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发力,紧扣森林大健康前沿领域,强化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建设,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健康中国与乡村振兴;同时,优化学科平台和团队建设,以原创性突破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和国际竞争力的新时代生物人才。
民盟北林支部主委、海淀区第十一届政协委员、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国家公园学院)教授张明祥: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今年政府将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北京林业大学国家公园学院应充分发挥在生态学、林学等特色学科领域的优势,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加强人才培养,特别是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培养出一批具备跨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民进北林支部主委、海淀区第十六届人大代表,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兰超:全国两会围绕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目标,科学谋划了系列战略举措,确定了今年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让我深感责任在肩,我要努力学习领悟全国两会精神,对标国家发展需求,积极建言献策,提升履职能力。同时结合学校三年行动计划,以创新为核心,优化学科专业,发挥地方和高校的创新动能,以产教融合服务“一校两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并以生态艺术设计助力北京花园城市及自然美育等生态文化建设,以优秀的艺术设计创作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农工党北林支部主委、海淀区第十一届政协委员、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洪喻: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绿色低碳”成为热点词汇。大会提出要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这无疑为我所从事的环境工程专业及污染控制资源化及碳减排工作增添了信心、更指明了方向。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在实现“双碳”目标与生态环境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我将结合团队在微藻固碳资源化上的优势,进一步做好污染控制与资源转化的工作,探索低碳工艺与智能监测技术的融合应用,助力构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藻菌联合新模式,以科技之力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九三学社北林委员会主委、林学院教授彭祚登:这次全国两会是在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艰巨考验的时期,为凝聚全国人民力量一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盛会。李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林草相关工作,在总结2024年的工作时指出了三大成就,在讲述2025年工作任务时有15处提到林草工作,内容具体而详尽,很受鼓舞。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报告给林草工作者带来了一股春风。从中可以看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心里时刻关注着人民的生活福祉,不仅有愿望,而且有思路和方法,这激励着我们从事林草事业的科教工作者加倍努力,不断前行。
民革党员、海淀区第十一届政协委员,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材料学院教授宋国勇:2025年全国两会强调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研究生教育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最紧要的着力点,作为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肩上的责任与使命。在未来工作中,我将积极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优化学科布局,强化人工智能赋能,提升服务绿色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在科研上,我将继续潜心钻研、厚积薄发,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北京市侨联常委、海淀区侨联常委、校侨联主席、海淀区第十一届政协委员,校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林震: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我们侨界人士收听收看了开幕式的盛况,认真学习了李强总理和王沪宁主席所作的报告,为我们国家过去一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下取得的不俗成绩感到欢欣鼓舞。今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团结侨界群众,发挥侨智侨力,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无党派人士、北京市知联会常务理事,校知联会理事长、林学院教授郭素娟:观看全国两会盛况后,我深受鼓舞。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以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加快突破农业科技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双一流’建设”等内容,为林业教育和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高校教师,我深刻体会到新时代赋予林业教育的使命。今后在教育教学中,我将弘扬科学家精神,培养更多优秀的林业人才。在科研工作中,聚焦林业产业链“卡脖子”难题,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
无党派人士、校知联会副理事长、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丁长青: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我们应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紧扣中心任务,凝聚智慧、助力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议政建言。教学科研工作应紧紧围绕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两条主线,抢占科技制高点;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围绕改革创新发展面临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形成针对性解决方案;结合大任务大平台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打造创新人才集聚地。我将为“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积极建言献策,明确优势特色和未来发展目标,高质量完成相关主管部门“十五五”规划编制的咨询工作。
无党派人士、校知联会副秘书长、体育部副教授刘甄悦:2025年全国两会的召开,再次彰显了中国式民主的独特优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重要作用。会议期间,各界委员围绕科技创新、教育改革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体现了"有事好商量"的民主真谛。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委员们提出的深化产教融合、优化学科布局等建议,为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参考。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信心,也深感肩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