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成果
科学研究

张志翔教授

目录

·   概述

·   个人履历

·   教育背景

·   研究领域

·   教学工作

·   主要科研课题

·   成果及奖励

1 概述

教授,博导。标本馆馆长兼理科基地主任。担任第五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树木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植物学会理事等职务。现为北京林业大学国家理科生物学基础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主任,国家林业局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野生植物研究室主任。中国植物学会系统与分类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植物学会理事,北京市农学会理事,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理事,林业部野生动植物保护专家,高等农林院校生命科学类系列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科技协会七届代表;中国留学基金会评审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评审专家。

2 个人履历

1982—1987年,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系树木学教研室助教;

1987—1994年,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学院树木学教研室讲师;

1993—1999年,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生物系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聘为植物分类学助理研究员;

1999—2001年,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植物科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1年为学院教学副院长;

2001—2011年,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2004年聘为博士生导师;2003年起为学院院长;

2011年—2021年,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馆长。

2021年-至今,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名誉馆长。

3 教育背景

1978—1982年,北京林业大学(原北京林学院)林学系林业专业学习,1982年毕业,获“农学学士”;毕业论文题目:水杉在北京地区生长状况调查。导师:刘一樵副教授;

1987—1990年,北京林业大学林学系(现森林资源学院),森林植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1990年获得森林植物方向硕士学位;论文题目:沙棘生物学特性与扦插生根机理的研究,导师火树华、高志义;

1992年—1993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培训部出国前德语培训;

1993年3月—9月,德国慕尼黑歌德学院德语培训,并通过德语水平考试,获得攻读博士学位资格;

1994—1999年,在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生物系攻读博士学位, 1999年6月24日获植物系统与进化方向的理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东亚谷精草科植物研究。导师:Thomas Stützel教授,植物系统与进化教授。

4 研究领域

1、植物分类与系统学

2、植物生殖生态学

3、野生植物保护生物学

5 教学工作

主要任教课程

1. 树木学(1985.1-今):专业基础课,学时40学时(除林学外为50学时均为40学时),每周5学时,本人讲授2600学时;开设班级: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草业科学、 环境科学共53个班级,总人数:1590。

2.植物学(2001.1-2002.6):基础课,每周8-12学时,本人讲授100学时;开设班级:食品、草业;总人数:60。

3. 植物形态与系统学(2003.1-今):专业选修,本人讲授120学时,周学时4+实习,开设班级:博、硕士生,总人数:50。

4. 植物生殖生态学(2003.1-今):专业选修,本人讲授120学时,开设班级:博、硕士生,总人数:50.

7. 进化生物学(2003.1—今):专业学位课。本人讲授 80学时,开设班级:博、硕士生,总人数:40.

承担的实践性教学

1. 树木学实习(1985—今):为树木学实践课程,每个班级为一周,每周按14学时计算;本人野外指导实习43周,为602学时;开设班级: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草业科学、 环境科学,共43个班;总人数:1290人。

2. 认知实习(2001.1—今):专业基础课,为林学专业特殊课程,是树木学实习、昆虫实习、病理实习和土壤实习综合一起的实践课程,总共4周,每门课一周,14学时,本人野外指导实习共5周,为60学时;开设班级:林学,总人数300。

3. 植物学实习:植物学(2001.1—2002.6):一周, 42学时;开设班级:食品、草业;总人数:60。

4.生物学综合实习:(2004年7月),一周,14学时,开设班级:生物科学,总人数40人。

5.指导毕业生论文:(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20人

6 主要科研课题

2005—2008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假卫矛属(卫矛科)的修订(30571525)”;

2006—2009年,主持国家林业局自然保护区研究和评价中心重点资助项目,“影响金丝猴可持续生存的关键因子评价和保护研究”;

2006—2010年,主持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子项目“湿地关键动植物物种确定保护和抗污染植物选育配置技术试验示范”(2006BAD03A19);

2007—2009年,三峡管委会项目“三峡库区植物野外补充调查,三峡库区高等植物物种多样性编目:专类植物调查与编目((SX2007-017)”;

2008—2009年,主持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资助项目,“川金丝猴种群数量调查和生境监测评估”;

2008—2010年,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南蛇藤(卫矛科)分类修订”(30870149);

2006—2007年,“黄连木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及分子标记辅助早期选择与性状鉴定——黄连木遗传图谱构建既基因定位”;

2009—2010年,主持国家环保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重点生物调查”;

2008—2010年,主持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项目“北京市野生保护植物编目”。

7 成果及奖励

《北京市野生保护植物名目调查研究》项目2007年通过权威专家的验收;

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次;

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次;

国家精品课程树木学》建设;

北京市精品课程《树木学》建设。

2004年其主持的北京林业大学教学课件《北京小龙门认知实习CAI课件》获得北京林业大学课件建设一等奖

2004年被评为北京林业大学优秀教师。

2009年被评为“首都教育先锋教学创新标兵”;

2010年获得北京市教学名师奖;

2013年获得野外实习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2015年被聘为“生态知识服务专家”;

获得“2015-2016年度优先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称号;

获得“2016年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获得“2017-2018年度北京林业大学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称号;

2017年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

2017年被聘为“拉萨市专家服务团成员”;

2017被聘为“北京冬奥会工程建设领域专家”;

2017年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

被评为“2017-2018年度北京林业大学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2018年被聘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市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教师;

2018年被聘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残奥会可持续性咨询和建议委员会委员”;

2018年被聘为“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行动方案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

2019年获得教学基本功最佳指导教师奖

2019被聘为“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生态文明建设顾问专家”;

2019年被聘为“树木传奇深度影响中国的树木公益传播科学顾问”;

2019年获得“立德树人优秀教师”称号;

2019年开始享受国家政府津贴。

2019年获得教学基本功最佳指导教师奖

2021年被国家林草局聘为“林草科普首席专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