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科专业>> 专业设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点击数:日期:2012-10-1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8版)

(专业代码:080601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健全人格、社会责任、国际视野和良好人文素养,掌握扎实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电气工程专业知识,具备解决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具备一定的工程创新能力,能够在电气工程相关的电力、电子与信息、林业工程等领域,从事相关的产品研发、工程设计、运行管理、教学科研和经营销售等工作,并能够承担团队责任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分解:

目标1:能够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电气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所在部门的工作流程和技术,能够研究分析并解决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技术问题。

目标2:能够跟踪电气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具备一定工程创新能力,具备运用现代工程技术和工具从事电气工程领域相关产品研发、工程设计、技术管理、教学科研等能力。

目标3: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在工程实践或研究开发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备综合考虑社会、法律、经济、环境等非技术因素设计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

目标4:具备健全的人格、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表达和交流能力、能就复杂工程问题开展项目管理与团队合作。

目标5:具有国际视野,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追求与创新意识,能够适应技术、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

二、依托学科和专业核心课程

1、依托学科:林业电气化与自动化、林业装备与信息化、机械电子工程。

2、专业核心课程: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厂供电、运动控制系统、高电压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电力综合设计与实践、电气专业实习。

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本专业重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课程设计、教学综合训练、生产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

1、实验课(208学时)

C语言上机实验(16学时)、工程图学上机实验(16学时)、物理学实验(48学时)、电路实验(16学时)、数字电子技术实验(16学时)、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16学时)、电机学实验(16学时)、电力系统分析实验(16学时)、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16学时)、自动控制理论实验(16学时)、运动控制系统实验(16学时)

2、课程设计(4周)

1)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1)

2)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1周)

3)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1周)

4)电气嵌入式测量系统课程设计1周)

3、教学综合训练(9周)

1电子工艺实习2周)

2电子系统综合设计2周)

3电力综合设计与实践3周)

4科技创新训练2周)

4、生产实践(3周)

1)电气专业实习(2周)

2)工程训练(1周)

5、毕业论文(设计)(8周)

五、毕业能力要求

本专业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是: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1.1掌握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理解电气工程问题的数学和物理本质,并将其运用到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建模、分析和求解;

1.2掌握电气工程图学、电路、电子线路/电子技术基础、电磁场、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分析、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等工程基础知识,能够结合数学和物理模型,对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建模、分析、求解和设计;

1.3掌握电力系统基础、电气测量技术、工厂供电、继电保护、高电压等专业知识,了解新能源发电、微电网、电力调度、楼宇电气等部分专业知识,能够进行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中,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的测量、调节、控制、保护、通信和调度方案分析、设计、实现和改进;

1.4掌握电机学、运动控制、PLC控制等专业知识,了解力学与机械设计、现代控制、过程控制、计算机控制等部分专业知识,能够进行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中,电气控制方案的分析、设计、实现和改进;

1.5掌握电力电子、单片机、嵌入式等专业知识,能够进行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中,电力电子装置、控制电路的设计和应用。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方法,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解决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应用数学、物理、工程基础知识和电气专业知识原理,对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进行识别和抽象;

2.2能够正确表达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的解决方案,并对解决方案进行求解、分析、完善和改进;

2.3能够进行文献检索和分析应用,对比和验证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并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掌握电气工程项目设计和开发全流程,能够针对实际需求进行分析和提炼,确定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目标;

3.2能够考虑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影响,对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论证;

3.3能够根据需求,按既定解决方案设计电气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能够用原理图、报告和实物等形式,呈现设计成果;

3.4能够对设计的解决方案进行优选,体现创新意识。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针对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所涉及系统、装置、元器件等进行研究,并选择和设计实验方案;

4.2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开展实验研究;

4.3能够获得有效实验数据,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与评价,并利用信息综合获得合理有效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能够针对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掌握相关常用测试仪器、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软件编程工具、硬件开发工具和仿真模拟工具的使用原理、方法和适用条件;

5.2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常用测试仪器、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软件编程工具、硬件开发工具对复杂电气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5.3能够针对特定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或选用满足需求的计算机仿真工具,实施建模、仿真和预测求解,评价结果并分析和理解其局限性;

5.4能够正确使用文献检索工具,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和综合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电气工程领域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具有在电气工程及其相关领域行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的经历;

6.2了解电气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国家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行业规范,了解企业的管理和运行体系;

6.3能够合理分析、客观评价电气工程领域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所涉及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问题,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能够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理念和内涵,熟悉国家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

7.2能够从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正确理解电气工程项目中产生的资源消耗、电磁污染等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可能损害的隐患。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电气工程领域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尊重生命,关爱他人,主张正义,诚信守则,具有人文知识、思辨能力、处事能力和科学精神,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国情,维护国家利益,具有推动民主复兴和社会进步的社会责任感;

8.2理解工程伦理的核心理念,了解工程师的职业责任,在工程实践中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有法律意识,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能够与其他学科的团队成员有效沟通交流,合作开展工作;

9.2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能够胜任团队中个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不同角色的职责。

10)沟通:能够就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能够就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研究报告和设计说明书等;

10.2能够就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过程和结果,清晰地发表见解和意见,并对业界、客户和社会公众的质疑和建议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10.3具备初步的专业外语能力和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口头和书面沟通与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理解并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工程项目管理与经济决策的基本观点、理论和方法;

11.2能够应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在多学科环境中对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经济性评价。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能够认识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在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12.2能够针对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个人或职业发展的需求,具备采用合适的方法,自主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五、学制

标准学制4年。

六、毕业与学位

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及相关要求,修满本专业规定学分,毕业论文(设计)合格,准予毕业。本专业毕业生至少修满188.5学分,其中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30学分,工程基础、专业基础与专业类课程57.5学分,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类课程38学分,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44学分,公共选修课及综合拓展环节16学分,专业选修课除必选课之外至少选修3学分。

达到授予学位条件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上一篇:工学院第二次青年学术报告会成功召开
下一篇:工业设计
Baidu
map